“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刻板印象”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刻板印象”

01

“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意它

歧視過別人,或者被別人歧視過嗎?

是什麼樣心情?

歧視別人時,爽,高高在上,傲慢與偏見;

被別人歧視,弱小,無助,難堪,自我壓抑。

隨著年紀的增長,所見的事、物與人越來越多,反而越來越認同這句話: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各種刻板印象。”

男女性別,青年與老年,白領和藍領,胖與瘦,高與矮,漂亮與醜陋,本地與外地(本國與外國),黑面板與白面板,資本與無產……

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也有或者曾經帶過有色眼鏡看事看人看物了呢。

《刻板印象》這本書裡,就揭露了一個事實: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刻板印象”

戴著有色眼鏡怎麼了?有偏見糾錯了嗎?

對於一些常態來說,果然不能以錯對來區分,而是權衡利弊。

不過,你的偏見恰恰暴露了你的刻板印象。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刻板印象並不是褒詞。

02

刻板印象有風險,偏見需謹慎

關於“

人們

”,這個觀點,作者斯蒂爾教授認為造成這種思想觀點的原因,主要是“每個人生活中因身份認同感而產生的兩難窘境。”

還做了大量實驗和案例作為支撐。

比如:

1。選修非裔美國人政治學科的白人學生成績越來越糟糕。——這是人中偏見。

2。主修工程學的女學生為了是否參加以男性為主的專業會議而猶豫不決。——這是性別歧視。

正因為這些偏見和歧視的行為,恰恰證明了刻板印象在人類裡無處不在,且深入觀念和思維了。

刻板印象對人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它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會讓我們努力過度,甚至扼殺了自我的本性。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刻板印象”

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

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學習多好”,父母總是建議和學習好的朋友一起玩,也不要和成績差的同學學習。

人以群分,人總喜歡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一方出現難題,對方甚至會因為是自己好友而無意識中拉偏架。

你可能會覺得再正常不過的事,怎麼就這麼刻板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事人對於偏見的產生並不能做到明確的認知,即便感知到,也會選擇忽視。

多大年齡就開始有刻板印象的風險?

書中給出結果是“少年兒童們的心智已經發展到了足以感知刻板印象風險的水平,至少在五六歲大的時候便可以了。”

當你常跟準備入學的孩子說,她腦子不夠靈活,數學學不來,還是安安靜靜做個文科生吧。次數多了,這種大人的刻板印象會讓孩子潛意識認同,直至終生。

你高考填寫志願時,父母覺得以後當老師悠閒,假期多,於是你選擇了師範,父母覺得醫生賺錢,於是你立志當醫生選醫學專業。

刻板印象的風險總是潛移默化的。

刻板印象,總是影響著我們,但我們終究要自己決定做什麼樣的人。

人生的路,是自己的,需要自己選擇和決定。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刻板印象”

03

擺脫刻板印象的陷阱,拒絕帶有色眼鏡

“刻板印象風險就是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那麼,可以擺脫刻板印象嗎?

斯蒂爾教授的答案:

刻板印象最明顯的風險就是是透過直接引發人體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與焦慮相關的生理反應而產生效用的。恰恰這種效用將會影響當事人的表現。

關於如何攻克“刻板印象”,最迫切的是重塑自己的身份,宏觀視覺的身份認同,才能充分且自由地發揮天賦。

自我肯定和“身份安全感”能夠減少被歧視與歧視的刻板印象。

同樣重要的,還有思維上改變和更新,才能從根源上擺脫刻板印象帶來的陷阱。

萬千世界,各有不同。

我們無法要求別人不刻板,不偏見,不戴著有色眼鏡。

但你自己可以。

“我們生來戴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刻板印象”

它並非不可戰勝。

做個有思想,有主見,有深度的人,比做一個帶著傲慢與偏見生活的人,更有人生意義。

目前只看了一遍《刻板印象》這本書,可能理解得不是很透徹,關於“刻板印象”與偏見,歧視與被歧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