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自己的,請遠離“爛人”

01

主持人魯豫在《遇見》裡寫過這樣一件事。

一個週末,久居上海的朋友回到北京,請他和幾個熟人一起吃飯。

飯局上,有一箇中年男人和她靠得很近,並且一開口說話,就很有針對性,似乎每一句話都是衝著她來的。

作為文化人,魯豫忍住了火氣,不想翻臉。

另外一個男人,一開口就說:“你太瘦了,沒有厭食症吧?”

她鼓起勇氣回了一句:“無聊。”

氣氛變得尷尬了,她卻輕鬆了不少。

人與人的感情,是相互的,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討好。

因此,對於身邊的爛人,你要收起“禮貌、教養”,懂得守住做人的底線。

生活是自己的,請遠離“爛人”

02

如果你和爛人走得太近,就會傷害自己。

亦舒說:“人只能活一次,千萬先娛己,後娛人。”

想一想,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在和你相處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他們就像躲在暗處的蚊子一樣,冷不丁冒出來,咬你一口。

其一,抬槓

你想做的事情,他都不喜歡,還要找一堆的理由,壓制你。當你紅著臉,鼓起了脖子的時候,他在一旁洋洋得意,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

比方說,聚會的時候,你要吃龍蝦,他說龍蝦都是臭水溝裡的東西,太噁心;你要吃涼拌菜,他說是隔夜的東西,擔心壞肚子。

再美好的事情,都會被他攪黃,你的脾氣再好,都會忍不住生氣。

其二,惡作劇。

假如你在上班的時候,一隻奇怪的蟲子從你的抽屜裡爬出來,會有什麼感受?一準嚇一跳,渾身冒冷汗。

更可惡的是,你走路的時候,有人忽然給你一瓢冷水,從頭涼到腳。

古人說:“出言有尺,戲謔有度。”

平時開玩笑,可以搞活氣氛,要是玩笑太猛烈了,就變成了捉弄。總有人,假裝開玩笑,佔別人的便宜,或者狠狠地打擊別人。內心的陰暗面有多寬,不可估量。

其三,挑撥離間。

如果有一天,朋友莫名其妙就翻臉了,你會很難受。

一份感情,怎麼說丟就丟了呢?不管在職場,還是在情場,我們不能一直被孤立。好的感情,就像溫暖的春風,幫助人成長。

可是,你遇到了爛人,就再也不能和別人搞好關係了。你一次次被人貼上某種莫須有的標籤,怎麼也撕不掉。

其四,惡人先告狀。

我在單位的時候,有一個同事,誣告我把機密洩露出去了。其實,事情是他自己做的,只是事情敗露後,需要一個人頂包。

有一個詞語叫“先入為主”,也就是說,同樣一件事,有很多個版本,我們多半會相信第一個版本。

可惡的人,總是比你更狡猾。他把所有的智慧,都用在惡毒的地方。而你,卻是一個正人君子,講原則和道理。對比之下,你永遠是稍遜一籌。

《我不是潘金蓮》裡,農婦李雪蓮和丈夫假離婚,沒想到丈夫假戲真做,和另一個姑娘結婚。李雪蓮不服氣,和丈夫對簿公堂,但是“假離婚”是你情我願的,沒有事實證明是虛假的,因此,她敗訴了。

後來,她一直上訪,要討回公道,丈夫卻笑她:“我咋覺得,你就是潘金蓮呢?”

在新社會,離婚、再婚,都不是奇怪的事情,但是李雪蓮卻因此弄丟了一輩子的幸福。

嫁給一個爛人,已經夠倒黴了,還要和他一直糾纏,就是生命到了發黴的地步。

保持清醒,遠離爛人,做回自己,才能走上正道。

生活是自己的,請遠離“爛人”

03

往後餘生,把爛人從身邊踢出去。

魯豫說過:“什麼一步錯不得?別打爛好牌,這話一聽我就冒火,誰的一生不是從一個又一個的錯誤中掙扎求生走出來的。”

與其和人死磕,不如翻臉,以後“老死不相往來”。

看過一個哲理故事:有一個孩子,獨自在家的時候,用手去逗浴缸裡的烏龜。本性溫和的烏龜,被惹怒了,一張嘴就“抓”住了孩子的手指。

孩子很著急,和烏龜對抗,但他都是瞎忙活。

爺爺回到家,對孩子說:“把烏龜放回水裡吧,你別動,對它溫和一點。”

果然,烏龜鬆開了嘴。

和爛人糾纏,不也是這個道理麼?你越憤怒,越敲擊它,反而被他制約得更加厲害。唯有學會“以柔克剛”的辦法,才管用。

踢走爛人,要掌握一些技巧,而不是硬碰硬。

比方說:找到爛人的軟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即便他是武林高手,也會有“氣門”之類的軟處。

找更強的人作伴,讓爛人懼怕你,不得不躲開。

不計較微小的損失,不糾纏別人,主動保持距離。

堅持做更加優秀的自己,讓人無懈可擊。

藉助團隊的力量,把爛人擠出去,狠狠地孤立他。

敢於揭露爛人的行為,讓他無處藏身。

當然,所有的招數,都要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進行,不能做以卵擊石的事情。

生活是自己的,請遠離“爛人”

04

易中天曾說:“

人生如果走錯了方向,停下來就是進步。”

很多人都喜歡瞻前顧後,給別人面子。因為我們有太多的顧慮——害怕惹事、擔心後事。

總為自己找很多理由,原諒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讓爛人有恃無恐。

其實,做人有進退的方法,對那些蓄意傷人的人,要給他一點點顏色。

只要你站在正義的一方,就註定會贏。

當然,人無完人,對於一個還可以回頭的爛人,你可以包容他,感化他,讓他變成好人,甚至和他交朋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