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金靖都被催婚了

昨天看李佳琦直播,撒貝南在直播間催婚李佳琦金靖。

“年輕人我也能理解,碰到合適的是要抓緊。這樣的姑娘不多了!大部分姑娘都很安靜,但她是金靖。姑娘不錯,就是鬧了點。”

李佳琦金靖都被催婚了

我發現人只要長大了就要經歷催婚。

比如五一我參加了一場朋友的婚禮,祝福之餘也向媽媽分享了這則喜訊。

沒想到媽媽略過婚禮大大小小的內容環節不問,直接衝我拋來了一句:

“你什麼時候也能結婚穩定下來就好了。”

得,不管誰結婚,媽媽的關注點永遠是沒結婚的我。

這讓工作生活剛有起色的我,共感了微博上的一個熱門話題:

有人問媽媽,不結婚可以嗎?

媽媽說,如果外面煙花四起,街坊鄰居飯香溢位,大街上一家人牽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點開評論區,一條几萬讚的熱評道出了年輕人們隱秘的心聲:

“街坊鄰居飯味溢位,誰做的?誰洗碗?誰收拾屋子?誰哄孩子?

大街上一家四口出行,學區房買了嗎?倆孩子誰輔導功課?孩子聽話嗎?

我在外面逛街吃飯拎著剛買的蛋糕奶茶準備回家打遊戲看小說,

迎頭撞上蓬頭垢面一臉疲憊領著孩子在外面玩的小夫妻,很難不笑出聲。”

原本溫馨的場面被拆解成生活的瑣碎,一下子沉悶疲乏了起來。

就是啊,自己可以過得很好,誰還會想要結婚?

李佳琦金靖都被催婚了

過去一年,我國結婚登記的資料只有813。1萬對,跌破900萬大關,創17年來最低。

與此同時,生育率也跌破警戒線。

大資料告訴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被婚姻和家庭束縛了。

不結婚,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變成年輕一代實際的選擇。

我有一個遠房的姐姐,人生前二十來年可以說是活在親戚們的交口稱讚中。

從小就是乖巧懂事,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進了省內的一家醫院,成為一位心理科的醫生。

在長輩眼裡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離父母近,坐車來回也就倆小時,工作收入穩定,也很體面。

在我的眼裡,她一直是一個溫柔又有力量的姐姐,即使她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經歷不是那麼美好,也很努力地去改變生活了。

但這樣的稱讚在她快要三十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過年走家串戶時聽到關於她的言論不再是讚賞、羨慕,而是幾句話冷冰冰地否定了她人生前二十幾年來的所有努力。

“老王家那個女兒,學心理學出病來了,學得都不想把自己嫁出去了。”

李佳琦金靖都被催婚了

這一切的轉變,僅僅是因為她不想結婚而已。

我們那裡過年有輪流擺酒席的習俗,幾天後我去她家吃飯,正當我親親熱熱挨著她坐下想說說話時,她的父母又開始為酒席裡的一點小事吵得不可開交,若不是親戚朋友們的阻攔,甚至就要動起手來。

沒錯,就是“又”,父母爭吵這種事對她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

其實父母之間的感情在無止境的爭吵中已經所剩無幾了,雖然勉強讓她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完整的代價是,她二十歲之前的生活都可以用雞飛狗跳來形容。

令她感到難過的是,雖然習慣了,但這麼多年了卻還是難以接受。

她說她不想結婚,因為在父母的婚姻裡看到了前車之鑑。

父母的婚姻本來就是一地雞毛了,但是他們卻徹底無視自己婚姻的惡果,不斷地向她催婚。

對她來說,不結婚不是“病”,也不是“症”,而是她過去亂七八糟生活的解藥。

我想,當她選擇了不結婚時,不僅僅是對過去慘淡回憶的告別,更是給了自己重新開始新生活的勇氣。

像她一樣,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面臨催婚。

但他們或許僅僅是為了不重蹈覆轍,也許是因為更加熱愛自由,也許是不想為了遷就家庭而放棄自我價值……

在他們自己的人生選擇中,比起結婚,可能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想要完成。

李佳琦金靖都被催婚了

看過一句話,我很喜歡:

人跟人的生活節奏不一樣

有人三分鐘泡麵,有人三小時煲粥

有的人外賣已送達,有的人剛切好蒜薹和肉

當你平靜的把該做的事都做好

生活自會把該給你的東西

在合適的時候

一樣一樣都給你

好的人生,不慌不忙

有人20歲結婚,

但ta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而有人30歲還單身,

但ta可以活成 很多人想要的樣子,

我們每個人要走的路和趕的時間都不一樣,

所以別太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