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能夠把工作與“修行”聯絡在一起的人很少,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一個。“修行”一詞雖是佛教用語,但也在一些領域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個人為人處世保持認真態度的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心性的培養,一種不一樣的活法。

稻盛和夫曾經說:“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鍊人格的‘修行’,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也是最有價值的行為。”心智和人格的養成固然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後天的經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塑造作用,一個人只有在長時間的工作中,才能夠磨鍊好自己的心志,擁有厚重的人格。很多人並不明白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常言道,有工作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有事可做才會感到充實有意義。若是整天無所事事,精神境界就會感到空虛和無助,也就無處可談心志與人格的提升了。

對於工作,稻盛和夫提出了很多人生感悟。工作可以讓人生變得充實,但是人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會面臨兩種情況: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是非常幸運的;而另一種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這種情況便有些被動。第一種情況雖然幸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幸運兒,即便進入了一家自己喜歡的公司,也不一定能夠從事自己心儀的工作。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既然很難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就儘量喜歡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但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或許對工作而言,“喜歡”是一回事,“投入”又是另外一回事,稻盛和夫把這兩者看作因果關係,並且這種因果關係在迴圈的基礎上越來越緊密。任何工作,只要肯投入精力,付出心思認真去做,就一定會產生相應的成果,而這項成果會為自己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興趣也就隨之產生了。在興趣的基礎上,工作起來將會越來越有幹勁,投入的熱情也會越來越高,而得到的成果會越來越好。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也是一個讓自己逐漸喜歡上工作的秘訣。所以,不論做什麼工作,不管喜不喜歡,請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付出總能獲得回報。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稻盛和夫指出,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可能性雖然微乎其微,但若是能夠喜歡上自己從事的工作,那麼僅此便可以決定人的一生。這麼說其實絲毫不誇張,畢竟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往往是樂此不疲的,再苦再累也能樂在其中。所以,不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如果都能夠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成功也就不會太遠。

也許有人會問:“是否所有的工作都值得去喜歡?”稻盛和夫表示,值不值得並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判斷出來的,尤其是年輕人,他們的經歷較為多元,面臨的選擇也多種多樣,頻繁換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並不能簡單地下結論。其實,工作也是講究緣分的,這和買東西、交朋友是一樣的,因為有緣,才會相遇。既然從事現階段的工作,那就努力把工作做好,值不值得還是要看最終的工作成果。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其實,人的本心是不情願為工作付出勞動的,但是為了生活和生計,才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多數人對於工作的嚮往便是內容輕鬆並且報酬豐厚。這樣的想法屬於人之常情,本也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想法似乎對“工作”的意義產生了誤解,畢竟工作能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報酬,工作的成果所能帶給我們的也不只是成就感和滿足感,還有一股修行的意義。在佛教當中,透過坐禪能夠達到精神世界的統一,而普通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中。坐禪是出家人的修行,工作是俗世中人的修行。工作的意義不全在於經濟成果,更在於內在心性和人格的塑造,工作的真正目的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心智,磨鍊自身的人格。在工作生活中,我們該做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並且努力做到最好。在這個不斷修行的過程中,便可以塑造起高尚的人格,也就可以追求所謂幸福的人生。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會遭遇挫折,若是無法戰勝挫折,便會生出了煩躁和抱怨。還有很多人對工作非常認真,處理工作也盡善盡美,可是卻總看不到成效,得不到進展,使得工作的熱情一步步減退。對於這樣的情況,稻盛和夫勸誡大家要再努力一些,或許努力的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但是人的潛力是無限的,物極必反,當你努力到極限的時候,也就是否極泰來、時來運轉的時候。在下一個路口等待你的,或許是難得一遇的時機,亦或許是助你渡過難關的貴人。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稻盛和夫剛剛步入社會的時候,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做什麼,因為在整個學習生涯中,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優秀。他最初想成為一名醫生,卻在因緣巧合之下進入了一個陶瓷廠。然而陶瓷廠的業務並不景氣,稻盛和夫進入之後不久,工廠就瀕臨倒閉,廠長開始拖欠員工的工資,員工們沒有了工作熱情,為了討回工資,常常採取罷工的方式來對抗。後來,越來越多的員工離開了工廠,與稻盛和夫同來的幾名同學也都陸續離開,但是稻盛和夫卻沒有放棄,仍然堅持了下來。留下來的稻盛和夫並沒有整日地在工廠重複著之前的工作,他明白,要改變工廠的困局就要有所突破,他決定要做點什麼。但是作為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稻盛和夫既沒有陶瓷製造的相關知識,也沒有相應的操作裝置和技術經驗,只能待在實驗室中夜以繼日地思考、推演。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一項領先世界的發明在稻盛和夫的腦海中初具模型,經過不斷的製造試驗,這項發明終於研製成功,稻盛和夫此舉也使得奄奄一息的工廠轉危為安。這家工廠就是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立的京瓷的前身。

稻盛和夫自創立京瓷至今,一直扮演著領軍人的角色,無論是在產品研發還是在戰略策劃上,稻盛和夫都能做到親力親為。在幾十年的工作過程中,稻盛和夫總結出了一則規律:人生是一枚果實,這果實是思維所結,所有的目標和想要達到的成果,只有不斷地追求,才有可能實現。不渴望的東西,也就不會靠近自己。人生又是一個庭院,想要達成的願望就像是一顆種子,在人生庭院中生根發芽,只有日思夜想,使願望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在工作當中,只要瘋狂地投入,對於想要達到的預期形成強烈的渴望,然後在腦海中一遍一遍地推演能夠達到的過程,表現在行動上就會形成一個方向,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就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稻盛和夫工作上的成功之路似乎緣起於超現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一度追求精益求精,認為這樣的態度與公司的前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京瓷在製造陶瓷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新品的研發專案,也會有顧客特別定製。有一次,製造團隊歷經幾個月,衝破重重阻力,終於製造出了完全契合顧客要求的產品。本以為終於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最終卻沒能過稻盛和夫這一關,而產品被打回來的理由是,這款瓷器還沒有達到稻盛和夫心目中所想的那種鮮亮瓷器的標準。對於稻盛和夫“夢中的那款鮮亮陶瓷”,製造組主管一想到就怒氣沖天,他不止一次地抱怨:“老闆總會在腦海中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設計,一來,我們又無法看見他夢中的產品模型,只憑他的描述,很難做出真品;二來,製造的過程非常煩瑣而辛苦,既然顧客認可了,為什麼非要‘多此一舉’呢?”但是,抱怨歸抱怨,主管還是要接受稻盛和夫的命令,回去接著製作那件鮮亮的陶瓷。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

稻盛和夫的這則案例啟示眾人,在工作中,若是對一個專案極其渴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腦海中形成構想和推演。這類似於博弈的過程,每落一步棋都要慎重推敲,聯想出各方出路,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都預先推演一遍。稻盛和夫表明,人的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沒有先前清晰的意向,就不會有嶄新的成果。所以,要想成就事業,就要有大膽的構想、縝密的策劃以及精心的準備,也可以稱為“樂觀構想、悲觀計劃、樂觀執行”。

拋開雜念和妄想,工作當中沒有多餘的時間思考多餘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便是提升心性最好的方法。把工作當作一種修行,用出家人對於坐禪的信仰去形成工作中的態度,這是稻盛和夫對於工作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