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少番思慮,少番臆度

菜根譚:少番思慮,少番臆度

【原文】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與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慮知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譯文】

智慧通達的人處事無憂無慮,愚笨憨厚的人也不會多操心、多著急,所以既可以和他們研究學問,也能夠與他們一起建立功業。只有那些才能中等的人,智慧不高,什麼都懂一點,遇事往往考慮得十分複雜,而且疑心很重,結果任何事情都很難和他們攜手進行。

【精讀解析】

多疑是一個領導者最不應該有的毛病,因為多疑勢必導致對別人的猜忌,而猜忌往往會傷害別人。領導多疑則隊伍渙散,領導性格豪爽、光明磊落則會贏得更多人的信賴。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作為領導常是光明磊落的,即使有所疑慮,也絕不過分緊張。而作為下屬則努力低調,積極避嫌,這並不是妥協,而是存身之道。

東漢時候的馮異是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戰將,馮異不僅英勇善戰,而且忠心

耿耿、品德高尚。當劉秀轉戰河北時,屢遭困厄,在飢寒交迫中,是馮異送上僅有的豆粥麥飯,才使劉秀擺脫困境。不單如此,他治軍有方、為人謙遜,每當將領相聚,各自誇耀功勞時,他總是一人獨避大樹之下。因此,人們稱他為“大樹將軍”。

馮異長期轉戰於河北、關中,甚得民心,成為劉秀政權的西北屏障。樹大招風,這自然引起了同僚的妒忌。一個名叫宋嵩的使臣,四次上書,詆譭馮異,說他控制關中,擅殺官吏,威權至重,百姓歸心,人們都稱他為“咸陽王”。

當時的劉秀對此事也頗費了點心思,一來馮異功勞盛大,大有蓋主之勢;二來西北方又確實需要能人穩定局勢,所以劉秀還真覺得不好辦。而馮異對自己久握兵權,遠離朝廷,也不大自安,擔心被劉秀猜忌,於是一再上書,請求回到洛陽。

菜根譚:少番思慮,少番臆度

不過劉秀深知多疑猜忌乃為君大忌,如若聽信讒言處理馮異,對局勢不利,但是心裡又的確不能完全放下,所以為了消除馮異的顧慮,劉秀便把宋嵩告發的密信送給馮異。這一招的確高明,既可解釋為對馮異深信不疑,又暗示了朝廷早有戒備。恩威並施,使馮異連忙上書自陳忠心。劉秀這才回書道:“將軍之於我,從公義講是君臣,從私恩上講如父子,我還會對你猜忌嗎?你又何必擔心呢?”

馮異能夠自保,與他自己的行事方法有關。但是劉秀能做到這樣,也實屬不易。

思慮過多,喜好猜疑揣度的人做起事情來常常猶豫不定,畏首畏尾,所以難成大事,特別是多疑,是做人做事的大忌。

在平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形成隔閡是很正常的。但是過分猜忌別人,會破壞日常的交往,此類人難以讓人親近,最終也會導致自己被孤立起來。而在做事的時候過分猶豫不定,會延誤做事的時機,耽誤成功的程序,實為得不償失的事情。因此待人接物都應該敞開心胸,有三分豁達,便增七分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