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小時候可以肆意地在泥水裡翻滾玩樂,長大後衣服上的些許汙垢,卻讓我們嫌棄懊惱,這是衣服貴了我們賤了,還是越長大越不如曾經那個小小的人兒呢?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時間不會為誰停留,這一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在刷屏與群髮式的祝福中,偶爾也發現了一些諸如“有沒有人一起熬年,別讓我感覺今年不如去年”、“希望2021年快快變回跟2019年一樣”等話語。

初聽這些,也只會覺得這僅僅是人們對當下生活和自己未來的美好期待,但細細想來,這用詞和語氣都好像是在傳遞“我的生活只能越來越好,不能有低谷的時候”這樣的意思。

當然,沒有誰會喜歡低谷、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未來有太多的坑,但不能因為“多數的我們都不喜歡這樣”,而看不到背後潛藏的含義,比如,越來越多這樣的話,其實代表著我們正在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那是什麼呢?”

如果把現在的你送到不通水電、沒有任何可用工具的山區,不知道你有多少信心能在裡面存活下去呢?

你可以不用告訴我答案,但我想說,我們的祖輩,可以在裡面生存很久。

這樣簡單的描述,可能並不會引發你的共鳴,畢竟,大多數的我們都沒有獨自在野外生存的經歷。

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那時候的人類,既沒有實用的工具,也沒有先進的科技,更沒有現在滿是安全感的城邦,基本上每天都生活在危險中、基本上每天都有不確定和意外,並且面對野獸的追逐、疾病的肆虐、災害的頻發,除了賭運氣式的逃跑與遷徙外,基本上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應對手段。

那在這個時候,協助他們存活下來的力量是什麼呢?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可能你會想到諸如堅持、勇氣、信念等諸多因素,不過,我個人認為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主動適應”。

不想吃眼前這家餐廳的食物,我們可以去別的餐廳、不想在家裡睡覺,我們可以去賓館休息、不想吃這個品牌的感冒藥,我們可以換個品牌,可在過去,我們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所謂的選擇,其實就是我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標準等,在諸多選項中選擇讓我們滿意的那個。這就相當於我們在挑選那個能適應我們的選項。

可過去沒有選擇餘地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只是有什麼吃什麼、哪兒能睡就在哪兒睡,生活給我們什麼,我們就接受、現實給我們什麼,我們就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的適應。

雖然當時的環境確實不怎麼優越,可這種無論好壞都努力適應、努力往前走的狀態,不也是一種強大麼?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所以,你是希望大家都回到過去麼?”

這個問題可是一個大坑呀,因為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等於在否定現在、否定這幾百幾千年的發展與努力。不過,我並沒有想要大家都回到過去的意思,因為無疑,當下確實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而就像維納斯因其斷臂缺憾才變得更美一樣,這份美好,也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能助力我們生存的、很重要的一件東西——適應性。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稍微回過頭看看自己的經歷,你甚至能在上一秒發現類似“憑什麼他不改,非得讓我改”、“我嫁過去可以,但我是不會當保姆的”、“都這麼大人了,嘔什麼氣呀,快,給他道個歉”、“你能不能在送我禮物之前,先問問我喜歡不喜歡”、“ta是對我挺好的,可是,我就是想等符合我標準的人”、“讓你先炒雞蛋,後炒番茄,你偏要先炒番茄,你是不是誠心氣我”等情況。

這所有的話語,以及未在這裡提及的類似情況,其實都在重複著一句話“我不會改變自己,只能由環境、他人與現實來適應我”。

我想你也能從中聽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並且,現在作為局外人的自己,也會對這些想法嗤之以鼻,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自己就真的沒有這種情況麼?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可以很確定地說,多數朋友都有。

“你這樣講就有些看不起人,加危言聳聽了。”

如果我說,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跟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你會不會在內心中稍微好受點呢?

感謝前人的努力,我們自出生以來,便生活在一個相對安穩、周圍都是便利、充斥著各種選擇、環境與外界都相對利於我們的世界裡,並且多數朋友的成長過程都是以“父母的寵愛”為主線,所以,在這樣成長經歷的支援下,我們不自覺的誕生出“外界適應我是正常的”、“所有不適應我的都是異端”的膨脹的自我效能感。

而在進入社會後,雖然我們確實要開始經歷一些必須經歷的苦、遭遇一些自己無能為力的意外與低谷,可當今社會具備的豐富的可能性,讓我們在得不到重視的時候,可以自網路中尋獲重視、在得不到對方青睞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再尋得一個“曖昧聊友”、在得不到快樂的時候,可以在洶湧而來的“討好”中,如皇帝翻牌子一般,動動手就能從手機中獲得愉悅。

你說,在這種經歷與這種環境下,我們本身能有多強的適應性呢?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可話又說回來了,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確實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可能性之上,需要我們主動去適應的場景確實變少了,但這帶來的僅僅只是“缺乏必須主動適應的機會”,而不是“沒有機會”或者“環境直接弱化了我們的適應能力”。

所以,這個問題又繞到了我們自己身上。

而我認為,阻礙我們提升自身適應性的第一點,是“將時代帶來的便利剝離出來”。

在剛剛我們也聊到了,現在的時代本身已經十分便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但這時候,充滿可能性與便利的是時代,我們所擁有的和享受的均是時代給我們的,而不是我們自己擁有的。就好比,雖然口頭上、法律上都承認每個人都擁有離婚的權利,可也還有很多朋友不敢離婚、沒能力離婚。

而“將時代帶來的便利剝離出來”,所指的就是:

〇看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哪些是自己擁有的,以及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

〇適度、逐漸減少對時代便利的依賴,嘗試主動去適應;

〇在減少依賴的同時,透過增加更多實踐來對自我進行深度打磨。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接下來我們到了第二點“看到更多”。

在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讓我們產生了“被外界與他人適應才是正常情況”的誤解。但在這裡,也千萬不要過度地否定自己,因為我們唯一的經歷就是這樣的,當然會基於這樣的經歷而產生如此狹隘的認知。

那麼,這裡的“看到更多”,就包含了:

〇不將自己的判斷與標準建立在個人經歷上,結合自己的經歷與他人的人生來豐富自己的標準;

〇不要直接去否定、批判不同,嘗試去理解和解釋他人提出的不同看法;

〇嘗試在梳理自己經歷的同時,去看到經歷中的細節,經歷背後的含義與各因素之間的聯絡。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然後我們就到了第三點,“步步為營”。

“步步為營”,描述的是一種穩步前進的狀態。我個人認為它的重點在於“一步步來”與“前進”這兩個方面。

所謂的“一步步來”,描述的就是,我在做好當下力所能及的事情後,再去尋求合適的突破,而並非一上來就對自己有特別高的要求,或者用理想化的態度去看待自己和發展;

所謂的“前進”是與“一成不變”相反的,也就是,雖然保持某種狀態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可安全感保持的時間越久,其實內心滋生的不安也就越多;同時,我們也會因為始終都在“保持”,而與社會發展的速度脫了節,所以,適度的、有計劃的自我豐富與突破就是需要的了。

那麼,這就對應著:

〇在不影響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學習一些新東西、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最佳化並養成新習慣、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增加新嘗試;

〇將“我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刻板目標,變為“盡當時的全力,去做好當時正在做的事情”;

〇將人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減少“你改我才改”的等待與包含“他人改,自己不想改”含義的想法,去主動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調整。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水利萬物而不爭”,水之所以能“利萬物”,便是源於自身極強的適應性。而這裡的“利萬物”,也不是單方面的,因為在“利它”的同時,我們不僅會享受到這段關係的支援與協助,也會收穫外界與他人的積極反饋。

那這與等著外界與他人來適應我們、活在批判與挑剔中相比,你更傾向於哪個呢?

“時代的便利”,正讓我們失去一項重要的“生存能力”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