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老了,你願做陪伴於他的“鯨”嗎

“我覺得好像我所有的葉子都要掉光了。”

——《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安東尼

當他老了,你願做陪伴於他的“鯨”嗎

歐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說《最後一片樹葉》中,用樹葉來表達生命,同樣,安東尼也用樹葉掉落來表達自己的生命已經快走到盡頭。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親人變老了?

對我來說,就是當我暑假回家,我發現曾經健步如飛的奶奶只能靠著別人攙扶才能行走,問父親:“他是誰”。

老去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情,但是這種突然的變化所帶來的衝擊卻是很難接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得面對,最親的人正在忘記我們。

這種遺忘很奇怪,離她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甚至剛把碗端走,就已經忘記了吃什麼。而離她越久的事情,卻記得越深,那些年輕時的畫面,卻在她口中生動的再現。

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

但是老去的恐懼不是在樣貌,而是在神智上。

有很多老人,跟我奶奶一樣,正在被帕金森和阿茲海默症纏繞著。

手腳不自主抖動、肢體和軀幹僵硬、動作遲緩,曾經可以在廚房裡大展拳腳,如今卻連端起碗來都變得困難,睡眠障礙、情緒不穩、胃口下降等一系列症狀一步一步擊潰她的精神。

當他老了,你願做陪伴於他的“鯨”嗎

“……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有時候一支筆在我手裡有千斤重……”

摘自我國文學巨匠巴金1991年5月15日一封《給家鄉孩子的信》。

當時,巴金已是一位87歲的老人,那年距離他確診患上帕金森病也已經8個年頭。

正是這種疾病,讓提起筆這樣一件小事對他來說都困難無比。

巴金在晚年寫成的文章,大多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的:

每天早飯後,巴金就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書桌前,開始一天的工作。帕金森病讓他行動不便,握筆困難,寫一個字有時都要花費好幾分鐘時間。常常,他心裡清楚,應該寫一橫或一豎了,但手上出去的卻不是這樣了。有時候,筆也拿不住。

他曾經充滿激情地這樣說:

“士兵常常死在戰場上,我為什麼不可以拿著筆死去?”

當他老了,你願做陪伴於他的“鯨”嗎

《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的安東尼是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

老去真正擊穿的是一個人體面、精力、意志和生活的秩序。因為老人不僅會失憶,更會失禁、發臭,會有暴力傾向、徘徊行為,甚至會走失。

有人說,年邁的人無助得像孩子。

但孩子代表的是生長,身上寄託著周圍的希望,而老人只會一步步走向沒有歸途的垂暮。

凝視孩子與凝視老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前者像閱讀即將展開的畫卷,後者是殘破到字跡湮滅、無法拼湊的舊書。

正因如此,當觀眾們望著銀幕裡父親混濁的老淚,怎會不肝腸寸斷,怎會不為之慟哭。

當他老了,你願做陪伴於他的“鯨”嗎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也許你跟我一樣,身邊有正在被這種疾病折磨的親人,所以,請一定要學會怎麼去關愛他們。

1多陪伴

帕金森病人在一路走來,家人的陪伴、鼓勵及照顧,是他們戰勝病魔的動力。

其實相比身體的痛苦,更折磨他們的是心理,身體僵直顫抖、甚至生活已經無法自理,吞噬了他們的信心與尊嚴,所以,我們對他們的鼓勵至關重要。

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所著的《返老還童》中一個名叫本傑明·巴頓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老頭,以後每隔一年就小一歲,因此,他擁有與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歡離合,這本書講述了他百年時光中對於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雖然是在講述一個奇幻的事情,但是其中也映射了很多現實。人的身體不會像巴頓一樣由老變小,但是人的精神卻會像巴頓一樣,越老越像一個孩子。

他們需要你陪伴,陪他們玩一些簡單的遊戲,陪他們聊一些重複的話語,需要像撫養小孩一樣照顧他們,用一些簡單的鼓勵。

2要細緻

老人行動不便,可能自尊心會讓他們不願意麻煩家裡人,所以要經常問詢老人,是否想喝水,吃水果,上廁所,看電視等等。

照顧老人的時候,吃飯少量多次,儘可能清淡。

一定計算好用藥的時間,有的藥物需要飯前吃。

3多運動

無論老人做什麼事兒,保持一個姿勢時間不要太長,要經常換換姿勢,如果老人行動還算不錯,一定要帶他們多走走路,多曬曬太陽。但是最好要準備一個隨身攜帶的凳子,讓他們可以隨時休息。

當他老了,你願做陪伴於他的“鯨”嗎

蒙田說:

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穫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

越到老年,老人越像一座漂浮海上的孤島,用耐心,用愛心關愛那些正在老去的親人們,化身成孤島的鯨,讓每一個生命不再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