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是為了讓我們更成熟、更有成就嗎?後來才發現,好像不是。其實生活只是想以這樣的方式提醒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對一些人來說,很重要。

小暑前後,北方的雨季悄悄來臨,記憶也跟著沾了溼漉漉的潮氣。

六月末染上的風寒剛剛好轉,新一輪的磨難便猝不及防地闖進了我的生活——媽媽突發疾病住院了。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報憂電話是堂妹凌晨兩點半打來的。堂妹畢業於衛生護理學校,目前在縣城的醫院當護士。她給我講了一堆我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一再地寬慰我:“已經搶救過來了,現在沒事了。姐,你別擔心。”

怎麼可能不擔心呢?聽到訊息的那一刻,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只是機械地從床上爬了起來,然後開始收拾行李,用一件又一件東西將紅色的行李箱填滿。我很難過,很委屈,很迷茫,為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也為長久以來的不如意。

那段時間常聽那首《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鞋帶鬆開了,我不擅長將它好好繫緊。”當時覺得人生真像盪鞦韆一樣,起起落落,痛苦揮之不去,週而復始。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媽媽是因劇烈的肚子疼被緊急送往醫院的,檢查結果為食物中毒。由於去年她因腹腔內長腫瘤住過一次院,症狀也是肚子劇痛,大家都以為是舊病復發了。幸好只是虛驚一場。然而,食物中毒治療起來也不簡單。媽媽的腹腔內有大量積水,需要不斷地打點滴消炎;而且媽媽不能吃飯,每日只能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病房裡除了媽媽之外,還住著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

那位老奶奶白天熟睡,一到夜晚便“化身”3歲的孩童,一會兒喊著要小便,一會兒喊著要大便,一會兒可能又喊起了媽媽。夜裡,老人常常閉著眼睛大喊兒子的名字,喊他怎麼不到床前看看自己。陪護她的兒子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從椅子上起身,一邊給她換紙尿褲,一邊還得小聲地和她商量:“您說話時能不能小聲一點兒?現在這樣會把別人都吵醒的。”

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人根本無法安心入睡。媽媽經常整夜整夜地睡不著,眼睛雖然閉著,卻一直翻來覆去,所以恢復得也慢。那陣子我的精神壓力很大,沒有食慾,再加上睡眠不足,一度感覺自己快抑鬱了。但是作為陪護,我知道自己必須堅強地站在病人面前,不能露出一絲消極的情緒。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醫院是從清晨5點開始熱鬧起來的,這時會有護士進來為病人採血、量體溫,也會有賣早點的人推著餐車在走廊裡走動。所有人都一臉疲憊,根本分不清楚誰才是真正的病人。

我靠著最後一絲意志力苦苦地支撐,終於撐過了那難熬的一個禮拜。但那位老奶奶半夜的叫喊聲卻成了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夢魘,很多原本應該美好的夜晚也因這記憶中太過深刻的一幕而變得恐怖起來。

在醫院陪護時,我聽過很多病人家屬間的對話,在那裡,“死”是他們揹著病人提及最多的一個字眼,“錢”字則次之。病著的人要如何面對死亡,病人的家屬要如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是這裡折磨眾人的兩大噩夢。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錢在醫院似乎並不是錢,只是一串不斷累加的數字而已,卻足以輕易地壓垮一個普通的家庭。在這裡生命的長度也開始按秒計算,每天躺在床上,盯著雪白的天花板等待死亡的感覺,是恐慌還是淡然,恐怕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作為旁觀者,我當時只感到疲憊與焦灼,還有揮之不去的惶恐。

猶記得那時的親戚們又像高考之前那樣挨個兒找我談話,他們一致勸我回老家,回到父母的身邊。他們的想法我能理解,“父母在,不遠遊”,作為獨生女,我肩上的責任很重。可是,我真的該回去嗎?回去以後我又能做什麼呢?媽媽每天輸的營養液就要860元,再加上住院費、檢查費、護理費等,每天支出高達數千元。而這次僅僅是偶然性的食物中毒,如果下次換成其他大病呢?以我目前在二線城市的工資尚且支撐艱難,如果我真的回到四線小城的家鄉,到時候怕是連買營養液的錢都負擔不起了。

以前我對錢沒什麼概念,一直處於一種“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狀態,沒有太多積蓄,但也從來沒有在錢的事情上感到困窘過。可就是那個深夜,在護士站那臺顯示著所有醫藥費用明細的電腦前,我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很久以前在網上認識過一位自由設計師。我看過他的作品,他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作品很棒,有特點,有靈性。他畫得好,但脾氣怪,拒絕一切他覺得毫無藝術性可言的設計要求,因此流失了很多潛在的客戶。他曾說過,“藝術”二字於他,就像生命一樣珍貴。就是這樣一個熱愛藝術的人,卻在30歲生日的當天突然宣佈再也不畫畫了。之後,他開始推銷保險。從他的微博裡,我陸續瞭解到事情的真相。原來,那段時間他的家庭遭遇了重大變故。他的父親因交通事故住進了醫院ICU,搶救了很多天才勉強保住了命,母親因急火攻心也住進了醫院。為了支付高昂的醫藥費,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到醫院照顧父母,他不得已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他的轉變,讓我第一次見到了一個人向生活屈服的樣子。不知道他以後還會不會有機會重新拿起畫筆,重新做回他喜歡的設計工作。

人生好像就是這樣,它像一輛沒有固定行駛路線的汽車,一不小心就會轉變方向,駛向一個之前從未想過的方向。

一次公司團建,一位同事順路送我回家,閒聊中瞭解到,他曾在北京奮鬥過好幾年。我問:“那你為什麼還要回小城市呢?在那兒工作、生活不好嗎?”他說:“可是在那兒買不起房子啊!我自己倒無所謂,但總歸要考慮愛人的想法和孩子未來的升學問題,人活著不能只考慮自己啊!”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人活著不能只考慮自己”,這話聽起來如此耳熟,前不久另外一個朋友好像也說過。當時,那個朋友要回老家結婚,臨走前他跟我說:“父母歲數大了,最近幾年身體越來越差,我不能只考慮自己……”

28歲,感覺自己成了被生活催熟的“早衰青年”,頭髮沒有變白,臉上也沒有皺紋,可就是感覺心“老”了。成熟了嗎?也不算,只是突然明白了“責任”二字的意義。

幫媽媽辦理出院手續的那天,媽媽對著我感慨了一句:“有我大閨女可真好!”就在那一刻,我的心裡突然溢位滿滿的幸福!原來,曾經那麼弱小的自己竟然也不知不覺成長為父母的依靠了。

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

曾把《兒時》單曲迴圈了很久,聽歌手一遍又一遍地哼唱:“我們就一天天長大,記憶裡有雨不停下,蟬鳴中悶完了暑假,新學年又該剪頭髮;我們就一天天長大,也開始憧憬和變化,曾以為自己多偉大……”當時不解,為什麼生活似乎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是為了讓我們更成熟、更有成就嗎?後來才發現,好像不是。其實生活只是想以這樣的方式提醒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對一些人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