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善良,或許不過是自身軟弱的藉口

大多數自認“善良”的人在生活中總是鬱郁不得志,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彷彿所有的好事都輪不到他,但是怎麼會呢?也許那並不是善良,而是給自己的軟弱找的藉口。

《願你的生活,既有善良,又有鋒芒》中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觀點。

所謂的善良,或許不過是自身軟弱的藉口

(一)你的善良成就別人的強硬

泰德是外地應聘來的某出版社的職員,面對工作他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努力和同事們相處,與同事的小摩擦從不據理力爭,而是默默走開,但是不論是同事還是領導似乎都不在把他當回事,尤其在獎金分配上吃虧。

有一次,值班的同事擅離職守,丟了東西,卻嫁禍給泰德,這一次的事件讓泰德徹底爆發,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反駁。

經過這件事,泰德發現同事們對他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轉變。

善良不是忍讓,當遇到不公時,不是自己錯,還是要為自己爭個對錯。古語有云:事不過三。一次你忍了,兩次你也忍了,但是第三次你又忍了,但是憑什麼都是你忍,明明不是你的錯。

你的示弱並不會讓別人的同情,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可欺,所以,請收起你的老師,勇敢的面對競爭,勇敢的面對工作的不公。

所謂的善良,或許不過是自身軟弱的藉口

(二)正直不等同於愚憨

“做人固然需要正直,但是如果一味愚憨,不分物件,則一定會吃虧乃至失敗。與品行不端之人打交道,就要靈活應對,不該軟弱的時候千萬不能軟弱。”

東晉明帝時,中書令溫嶠備受明帝信賴,被大將軍王敦不滿,後背王敦請求明帝調任左司馬,歸己管理,準備除掉。

但是溫嶠為人機智,假意恭敬,時常獻計獲好感,又故意結交王敦親信錢鳳。漸漸地溫嶠獲得了王敦信任。

溫嶠使了一點小計謀,後將在大將軍府中獲悉王敦反叛地計劃告訴了朝廷。

正直秉性無可厚非,但是面對壞人時還需靈活應變。

正直不等同於愚憨,正直的人也可以使用謀略,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所謂的善良,或許不過是自身軟弱的藉口

(三)善良過了底線,也是一種“罪”

宋襄公親自帶兵伐鄭,後楚成王發兵救鄭,但他沒有直接援鄭,而是直奔宋國,宋襄公慌了手腳,只得連夜返回。

宋襄公自詡仁義之師,人家沒過河不打,陣沒布好不大,正說著,楚軍如洪水般湧過來,宋國未打先輸。

有時善良過了頭也是一種罪,即是打仗,便是對立兩方,此時就應該堅持原則和遵從事物發展的規律。

所謂的善良,或許不過是自身軟弱的藉口

(四)你那好說話,無非是因為沒有原則

林麗作為新人,工作還沒上手,經常要麻煩同時幫忙,所以總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做著做著,卻不知道從哪天開始這些幫的事,變成了她的“分內工作”

本來幫是情分,最後卻變成應該,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而不是什麼都選擇幫。

所謂的善良,或許不過是自身軟弱的藉口

(五)交淺言深是人際交往的大計

傳說,上帝造萬物時,貓比老虎厲害,於是老虎就拜貓為師,經過一番勤學苦練,老虎成了森林之王,但是老虎怕被人知道自己的老師是貓,被人譏笑,於是起了滅口之心。

有一天,老虎向貓下了毒手,試圖將貓置於死地,情急之下貓一下子跳到了樹上,老虎在樹下氣急敗壞卻無可奈何。

貓為什麼能虎口脫生,原因是它沒亮出自己的最後底牌。為人處世也是這樣,應該儘量設法保持自己的神秘,即使對方看似忠厚老實,也不可以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