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接受自己是個平凡人,不等於放棄自己該付出的努力

別把平凡活成平庸

就我個人而言,我可以接受什麼樣的平凡人生,又討厭什麼樣的平庸人生呢?

第一,我接受自己有時不得不做出的妥協,但是我討厭自己總是給自己找理由妥協。這幾年,在年輕的朋友當中有一股流行潮,所謂“喪文化”—反正我就是個平凡人,怎麼努力也達不到期望的目標,索性就不努力了吧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輕鬆。

然而在我看來,接受自己是個平凡人,不等於放棄自己該付出的努力。你可以對自己做出一些妥協,但不等於就此向自己投降。如果你都沒有做過、沒有試過, 其實沒有資格放棄。如果你根本沒有衝鋒過、拼殺過,你也沒有資格投降。當然,我也理解這些喜歡“喪文化”的年輕朋友,當下這樣一個競爭的環境,可能給每個人都帶來很大的壓力。有些妥協確實是不得不做的,但是我不喜歡讓它成為一種慣性,動不動就給自己找理由。如果真的要找,每一件沒做好的小事都可以找到理由。遲到了,因為路上堵車 ;起晚了,因為昨天夜裡室友打呼嚕太響 ;掛科了,因為老師太苛刻 ;失戀了,因為對方沒眼光,看不出我是“潛力股”,等等等等。如果我們習慣了每次都給自己找理由,它真的會成為一個慣性的滑梯。

康輝:接受自己是個平凡人,不等於放棄自己該付出的努力

順著這個滑梯滑下去,慢慢地,你就失去了目標,連小小的目標都不再有了。而沒有目標的人,慢慢地,也就不再相信自己,不相信可以透過點滴努力、點滴嘗試,去獲取點滴回報、點滴光彩。這個慣性的滑梯,就是通往平庸的捷徑。

第二,我接受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地不再天真了, 但是我討厭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世故。這幾年流行一個夸人的詞—“少年感”。什麼是“少年感”呢?並不在於你穿沒穿白襯衫,留沒留空氣劉海,露沒露腳踝。我認為看一個人有沒有“少年感”,要看他的眼睛,是否始終保持一份清澈的光芒。

在這個世界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歷經滄桑,看盡世間百態。但是如果經歷了這些之後,你仍然能夠在心中有一份相信,眼睛裡永葆那一份清澈,這是真正的成熟。世故和成熟的區別其實就在於此。世故的人,眼睛會越來越渾濁,因為他做一切事情的出發點都是趨利避害,也就慢慢地喪失了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力,慢慢地不再有同理心。他不會關注別人,只是在計算利益,把自己封閉在狹隘的個人世界裡。

我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希望自己永遠相信,而不是消解世間那份美好和純真。當你看到周圍很多人選擇了趨利避害,也請你相信總會有人選擇捨生取義 ;當你看到周圍很多人選擇了蠅營狗苟,也請你相信總會有人選擇大公無私。懷著這樣一份相信,你會有更多的同理心去關照身邊的人,把生命的溫度和光芒帶給身邊的人。

法國作家杜拉斯有句形容戀人的話,可能大家都很熟悉,“ 與你年輕時的面貌相比, 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其實我想, 不止是戀人之間, 人和人之間都是如此。為什麼更愛“備受摧殘的容顏”?不是它比年輕時更美,而是因為你從那樣一張容顏當中,看到了同樣走過歲月的自己。如果我們永葆一份同理心,永葆眼裡的一份清澈,那我們就會慢慢走向成熟,而不是世故。

康輝:接受自己是個平凡人,不等於放棄自己該付出的努力

第三,我接受自己不具備創造美的才能,但是我討厭自己不能欣賞美,不能感知美。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寫道 :“人所以異於其他動物的,就是於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是有治癒力的,它可以治癒我們心中的傷口,可以為平凡的生命鍍上一層光芒。

大多數人都討厭“槓精”,對不對?在我看來,“槓精” 的討厭之處就在於他會把一切庸俗化。當你被生活中一些細微的美好之處觸動,他會跳出來問你:“這有什麼用?”“美”的確沒什麼具體的用處, 也無益於日常消費。但是,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實用至上”的槓精思維,漸漸失去感知美的能力, 生命還有可能是光彩的嗎?反之, 當你能夠感受到美,能將美的感知擴散至整個生命,再平凡的人都會在某個瞬間迸發出光彩。

前段時間,我在一期《主播說聯播》節目中,說過一對愛跳舞的農村夫妻。他們的舞姿說不上多標準,多優美,甚至乍一看還有點兒滑稽可笑。可是你一直看下去,就會被那種純粹的快樂、純粹的生活熱情所感染。

他們最初開始跳舞,是因為丈夫生病,身體機能受到了一些損傷。妻子為了幫他恢復活力,想到了跳舞這種方式。他們在田埂上跳,在場院裡跳,在家裡家外任何一個能跳舞的地方跳。慢慢地,不僅丈夫的身體有所恢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身體的律動中感受到了內心的快樂,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感謝這個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讓一對普通農民的舞蹈被更多的人看到,而更多的人也由此領悟,如此平凡的生命,就是因為這一點點美,而變得如此不同。所以我想,我們一定要永葆對生活、生命之美的感知能力,這會讓我們平凡的人生變得不同。

反觀:真正地認識自己

不把平凡活成平庸,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以上這三點。此外,健康美好的人生,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關於成長,我也有一些體會和大家分享。

第一,我們要真正認識自己,真正接受自己。這是人生的必修課,必須要拿到學分,否則你會被卡在某個階段,永遠無法畢業。那麼,何謂“對自己真正的認識和接受”?有一個具體做法,就是面對別人的評價時,多多“反觀”:當別人都說你“不行”、說你“做不到”的時候,你要反觀自己的長處在哪裡;當別人都說你“優秀”、說你“無所不能”的時候, 你要反觀自己還有哪些短處和不足。透過不斷地反觀和內省, 你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

今天,可能很多人說起康輝,都會認為我是個“一路坦途的成功人士”。這只是他人對我的看法。事實上,我自己真正覺得自己被觀眾認識和記住,真正覺得自己的工作被更多的人所認可,是在 2008 年,也就是我參加工作 15 年之後。在那之前的 15 年,我也在認真努力地工作,但就是時機未到,一直沒有被觀眾完全地認可。

康輝:接受自己是個平凡人,不等於放棄自己該付出的努力

我經歷過參加一個重大晚會,做了所有的彩排、所有的準備,即將迎來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高光時刻”,卻在最後一刻被換下去。

我也經歷過,在一些社交場合聽到初次見面的朋友禮貌地說:“您好,經常看您的節目。”稍後,彼此都放鬆和熟悉了,對方才問,“哎,您是主持什麼節目來著?”

我還經歷過,所有同事都去參加臺裡的一場重大直播, 我一個人在辦公室裡孤獨地值班留守。

我經歷的更大的考驗是,2006 年 6 月 5 日,我第一次在《新聞聯播》中出現。《新聞聯播》是我們這個行業公認的很高的平臺,能夠坐上這個主播臺,意味著你的業務能力獲得了極大地肯定。可是,我只出現了那一天。之後,好像機會就在眼前,而我就是觸不到。直到 18 個月之後,我才又一次真正坐在《新聞聯播》的主播臺上,而且沒再長時間地離開。在這 18 個月裡, 我的信念也曾動搖, 甚至“ 懷疑人生”。為什麼只經歷了那麼一次短暫的“認可”就被“打回原形”呢?以後還會不會有屬於我的機會?

然而,一切空想、沮喪、疑慮都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 如果機會再次來臨,你有沒有能力真正抓住它。

所以,在那 18 個月裡,我轉而認認真真去做其他事,那些此時此刻能做的事。我做早晨的節目,做每週的週刊,我去出差,我去採訪。回想起來,在到達某個階段性目標之前,一切都是內心的收穫,都是經驗的積累。哪怕就此與《新聞聯播》的機會永遠錯過,至少我努力過;而如果有一天這個機會再次來臨,我相信我可以抓住它。

這就是我剛才說到的第一個“反觀”:當世界沒有給予你完全的認可時,你要充分反觀自己的長處。

到了 2007 年,我真正成了《新聞聯播》的主播之一,周圍又會湧來一大片正面的反饋,好像我已經站上了行業的最高平臺,到達了人生巔峰。在這樣的時刻,我反而心懷忐忑,如履薄冰。我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援自己長久地站在這裡,我怕自己辜負了這個平臺。

我要做的是第二個“反觀”,反觀自己的短處。比如,我的心理還不夠穩定,一旦有意外狀況發生,恐怕不能從容面對;而且我的經驗還不夠豐富,沒有經歷過最高平臺上必然會出現的最大的風浪考驗。一個急稿來了,我能否準確無誤地播出?一個突發事件需要報道,可能會是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我能否自如應對?如果沒有這些反思和持之以恆的進取之心,早早就開始飄飄然,把平臺的高度當成自己的高度,把平臺的光環當成自己的光環,我可能早就從“人生巔峰”摔下去了。

康輝:接受自己是個平凡人,不等於放棄自己該付出的努力

文章摘自《對白2》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製作:大C

審校:劉崢

監製:劉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