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遂身為劉賀的舊臣,卻被漢宣帝重用,其中門道簡單、實在!

龔遂是被班固放在《漢書•循吏列傳》中的西漢名臣,

他的一生按照效忠物件的不同,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半場。

上半場,龔遂跟著漢廢帝劉賀勞心勞力,幹盡了中場掃蕩等苦差事之後,還生了一肚子悶氣。而下半場,當劉賀被霍光和上官太后用紅牌罰出場外之後,龔遂則在漢宣帝劉詢的手下,發光發熱,成為了劉賀舊臣當中僅存的倍受重用之人。

龔遂身為劉賀的舊臣,卻被漢宣帝重用,其中門道簡單、實在!

龔遂憑什麼能讓漢宣帝冰釋前嫌,從而受到重用?其中的門道很簡單,那就是終龔遂一生,他都在盡心盡力地做自己的該做之事。

上半場,只能生悶氣的龔遂依然兢兢業業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漢廢帝劉賀就是那個能累死龔遂的主子。在劉賀還是昌邑王的時候,龔遂就給劉賀當了郎中令,負責劉賀的人身安全和向劉賀諫言。

給主子諫言,從來都不是啥好差事。

細看歷史,那些諸如唐太宗與魏徵之間,因為諫言而成為千古美談的事情,

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美談,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不多,所以一旦有了,就能夠讓人津津樂道上千載。

雖然美談不多,但歷史上卻從不缺少因諫言而產生的龍顏震怒和殺身成仁。

所以身為郎中令的龔遂,整日間過的就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事。好在劉賀此人雖然頑劣,但是他卻從不因龔遂的逆耳忠言而惱怒。

劉賀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算是一個度量還算不錯的主子了。不過,我們對於劉賀的稱讚也只能止於此處。因為他雖然不要龔遂的性命,但也從不把龔遂的良言善語放在心上,就更別提會真心改過了。

對於一個諫言官來講,主子不聽自己的好言相勸,就好比是自己費盡心力烹製的一桌好飯,卻成了食客不置可否的雞肋骨一般讓人失落。

但失落了,龔遂還得強打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像唐僧一般喋喋不休,希望劉賀能對他的“緊箍咒”有哪怕絲毫反應。為此,他不惜雙腿跪行,也不惜臉面地泣涕橫流。

龔遂身為劉賀的舊臣,卻被漢宣帝重用,其中門道簡單、實在!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賀的頑劣是從骨子裡帶來的,他絕不會因為憐惜龔遂這把老骨頭,而對自己的行為有任何改變。

既然不會改變,那麼以劉賀的個性處事,遲早是會吃大虧的。而這大虧來得迅捷無比,也來得荒唐無稽。在被霍光扶植,當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後,劉賀就因他不諳政治的做法,被霍光找了個理由廢了。

在此過程中,龔遂早已多次建議劉賀要收斂自己的言行,並要多多倚重像霍光那樣的大臣,而像他自己這等舊臣能不用就別用。

只是,掏心掏肺的龔遂,終究還是沒能改變劉賀戴上“漢廢帝”這一恥辱名號的事實。

慶幸的是,龔遂的才幹並沒有因劉賀被廢,而被牽連得無用武之地。畢竟,對劉賀的種種建議,只是他做為臣子該盡的本份,雄才偉略的漢宣帝自然不會因此事而棄龔遂於不顧。

下半場,老當益壯的龔遂一展才華

漢宣帝對於龔遂的第一印象其實並不好

,因為漢宣帝第一次見龔遂的時候,龔遂已經是七十多歲的糟老頭子了。再加上龔遂本就低矮的個頭,漢宣帝的內心很是失望,因為他不能將眼前這個人和那個一身正氣的倔老頭聯絡起來。

更何況,漢宣帝召見龔遂是要委派給其一個艱鉅的任務的。

只是,人已經來了,漢宣帝也不好將龔遂晾在一邊,於是他開口就問龔遂打算怎麼處理山東盜賊猖獗的問題。

漢宣帝單刀直入,龔遂也不拖泥帶水。他問漢宣帝是打算讓他以武服人還是以德服人。漢宣帝還是講道理的,自然希望龔遂能夠以德服人。於是龔遂向漢宣帝要了便宜行事的權利後,便去渤海當了太守。也正是因為在渤海太守的任上,龔遂表現出了他與眾不同的能力,從而倍受漢宣帝器重。

龔遂身為劉賀的舊臣,卻被漢宣帝重用,其中門道簡單、實在!

其實說起來,龔遂在山東只幹了兩件事情。但這兩件事卻都是西漢之時,山東的老大難之事。

第一件事情

就是漢宣帝交給龔遂的主要任務——平盜。而這件事其實並沒有廢龔遂一兵一卒,就被龔遂輕鬆解決。他的做法很簡單,那就是還在他赴任的路上,便下令渤海官府將緝盜拿賊的官兵悉數撤回。

而與此同時,龔遂在路上又釋出了第二條命令——凡是拿起農耕用具的人就是安分守己的老百姓,但那些拿刀槍棍棒的傢伙一律都當做強盜竊賊。

這個命令實行起來太簡單,但是卻極為有效。等龔遂一個人坐著他的小馬車到達渤海的衙門的時候,那些事先聽聞了政令的盜賊早都變成了下地幹活的農家漢子。

剛到目的地,龔遂就漂漂亮亮地完成了漢宣帝交給他的任務。龔遂接下來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幹

第二件事情

——移風易俗。

據《漢書》記載,當時的山東奢靡之風盛行,人們大都喜歡一些五花八門的奇技淫巧。但是對於耕田種地,卻都提不起興趣。但是,在古代不種地就沒得吃,沒得吃就更不可能富得起來。為了改變山東人的習慣,龔遂下令每個人每年都要種榆樹、桑樹,還要種韭菜種大蔥,更要求每個人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和五隻雞。

而對於那些習慣隨身攜帶刀劍的人,龔遂命令他們將刀劍賣掉,買上牛犢。春天下田耕種,秋天都去收莊稼,並將果實都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過了幾年後,龔遂就出色地完成了移風易俗的工作,而渤海也變得富裕了起來。

龔遂的工作幹得出色,漢宣帝自然看在眼裡。於是功成名就的龔遂,就被漢宣帝召回了京城加官進爵。

人生落幕,龔遂能成功的門道

回到了京城,龔遂難免要向漢宣帝述職。只是龔遂此人一生不懂如何阿諛奉承,雖然他在嗜酒如命的議曹王生的指點下,在漢宣帝詢問為他能把渤海治理得如此出色時,拍了一次漢宣帝的馬屁,說這都是因為天子聖明的緣故。

龔遂身為劉賀的舊臣,卻被漢宣帝重用,其中門道簡單、實在!

但漢宣帝知道這拍馬屁的話,必定不是龔遂自己想說的。於是他問龔遂是誰教他拍馬屁的,老實巴交的龔遂便把議曹王生供了出來。漢宣帝一聽龔遂這傢伙這麼老實,便笑呵呵地揭過了龔遂的“戲君之言”。並因此對龔遂更加信任,讓他做了水衡都尉,負責宗廟典禮等大事。

而龔遂也在漢宣帝的信任之中,老死在了任上。

回看龔遂在漢宣帝的手中能受重用的原因,我們就能發現,

在龔遂的身上有著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點

就是前文所說的,龔遂一生都是在兢兢業業地幹著自己的該做之事。因為無論是之前的漢廢帝劉賀有多麼荒唐,他都不忘自己的本職工作,極力諫言劉賀向好。而到了漢宣帝時期,龔遂除了完成安撫盜賊的工作外,也在盡心盡力的履行著身為一個父母官應盡的職責,那就是讓子民百姓過上好日子。

第二點

則是龔遂自身有著極為突出的處理政事的能力。山東盜賊之所以會讓漢宣帝頭疼不已,就是因為他們太過難纏。而龔遂則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簡單明瞭地說誰是民誰是匪,這樣雖然難免有所誤傷,但是從大的方面來說,確實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點

則是龔遂並不會因為之前效忠的劉賀失敗了就從此一蹶不振。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龔遂跟隨了漢廢帝劉賀大半生,按說他在劉賀被廢后難免會心灰意冷,不再對政事有興趣。但是龔遂深知自己做為一個臣子的本份是什麼,他效忠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大漢和天下。所以即使劉賀被廢,龔遂在漢宣帝召見自己的時候自然能夠精神抖擻的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結語:失敗者的理由千奇百怪,而成功者的原因則大體不差。龔遂能夠在時勢鉅變之時,依然屹立不倒的門道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做好自己!只有做好了自己,那麼任它狂風驟雨,也隨它驚濤駭浪,我自會在風雨中綻放出自己的光芒!共勉!

青燈拂史,瞎說八道的歷史!

宣告: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