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明朝嘉慶年間,順天府與大同府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男子名叫吳畏。

他的母親出身書香門第,是識文斷字的大家閨秀。奈何她遇人不淑,一次春遊,遇到吳畏的父親吳情,不僅被吳情俊朗的外表所吸引,也被吳秀才的才華所折服。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有情不如無情,無情才能無憂!”這是吳畏父親初次見面就告訴他孃親的話。

可吳畏的孃親劉氏,就像飛蛾撲火一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顧門第之見,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與眾不同的窮秀才。

兩人數次偷偷相會,互生好感,在春天的氣息裡,兩人在一次酒後有了夫妻之實。可第二天吳情走的時候說:“緣盡於此,餘生你我各自安好!”

劉氏想不到她的熾熱的感情,卻捂不熱他父親冷酷的心,竟然如此決絕無情,真對得起他的名字吳情。

冷靜下來的劉氏,想到這也許是吳情對自己另類的愛吧,事實上這只是她的自我安慰。

實際上吳情就是一個有才情的浪蕩公子,他有入仕之志,並不拘泥於兒女情長。女人對於他來說,就如同衣服,會根據自己不同的心情,隨緣穿穿不同款式的衣服,隨手就丟棄了,毫無憐惜之情,更無愧疚之意。

當劉氏發覺自己懷孕後,六神無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只能躲在閨房裡,穿著寬鬆的衣服,偷偷哭泣。

紙終究包不住火。隨著劉氏顯懷越來越明顯,以及出現的妊娠反應,還是被她父母發現了端倪。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當劉員外和夫人知道女兒不知何時懷上了別人的孩子,劉員外氣得顫抖,不停說著:“羞先人,羞先人!”認為她敗壞門風,不配成為劉家女子。

她的兄弟們,都認為她給劉家丟臉,是劉家的恥辱,都對他惡語相向。為了家族名譽,劉員外也不顧妻子的苦苦哀求,把劉氏趕出了家門。

吳畏的母親劉氏,因為偷偷委身與吳情這個負心漢,落得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沒有寄託的劉氏,心如死灰,一個人迷迷糊糊來到附近的大山之中,遇到一個採藥的道姑。

道姑看她一個孕婦,在這人煙稀少的山中跌跌撞撞行走,失魂落魄,精神萎靡,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把她領到道觀裡,稟告師傅,安排她暫時住下。

事後,道觀裡的道姑們知道劉氏被趕出家門的原委,並沒有看不起她,都對她報以同情之心,可憐她一個苦命的女子,遇到了薄情郎。

劉氏精神和身體穩定下來以後,為了不影響道觀的聲譽,知書達禮的劉氏就主動提出,去道觀外一間破房裡居住。

管事的道姑知道劉氏的難處,就同意了劉氏的請求,還請人把臨近道觀的石頭房屋重新修繕一番,讓劉氏容身,日常生活所需也有道觀照顧。

沒多久劉氏就誕生一個男嬰,只是這個男嬰有一足天生殘疾,知道將來會影響他正常行走。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作為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也是劉氏唯一的精神寄託,劉氏對孩子寵愛有加,小名就叫鐵蛋,寓意孩子身體像鐵蛋一樣硬朗,好養活。

劉氏在道觀裡眾位道姑的幫助下,逐漸把鐵蛋漸漸養大,發現鐵蛋不僅走路一瘸一拐,而且到了三歲還口不能言,四歲時才能口齒不清的說話。

為了時時刻刻鼓勵孩子面對他將來的人生,劉氏給這個給自己帶來災難的孩子,起名吳畏,寓意麵對人生路途無所畏懼。

劉氏平常除了幫助道觀抄寫經書,還幫助道姑們耕種山間的薄田,逐漸把吳畏養大。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劉氏長相秀美,也不乏有上道觀來的風流才子的追求。可因為吳情的無情,再考慮到吳畏的情況,劉氏再也不敢與人涉及情愛,清心寡慾守著自己的孩子吳畏,以道觀和道姑相依為伴。

劉氏從小對吳畏慈愛有加,不僅讓他熟背《道德經》,還告訴他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完美。但是卻需要堅信,世事總是美好的一面。

善良、兼愛的人們,終將透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或者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一點。

吳畏就在母親愛的教導下,慢慢長大。

因為這座道觀裡,修行者全是坤道的女道士,所以吳畏長大後,並不能在此久留,以免惹來世人非議。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所以吳畏在十五歲時,就告別母親,一瘸一拐跟著一個賣燒餅的老頭,下山學一技之長,將來好安身立命。

這個賣燒餅的老頭可不簡單,年輕的時候,他可是一位殺富濟貧的俠士。一次被錦衣衛追殺,身受重傷落難至此,被道觀裡的前任觀主所救,就在吳畏從小長大的石屋裡養傷。

他在養傷期間,受到觀主感化,下山後隱姓埋名,不再做殺富濟貧的俠士,反而做起了賣燒餅的大俠,依靠著祖傳的手藝,換一種平和的方式,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跟隨師傅下山的吳畏,一開始師傅並沒有教他打燒餅,反而教他練功。告訴他強身健體,自強不息,才能更好地在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成為生活的強者,才能更好地安身立命。

明白師傅的苦心後,吳畏日夜用功,勤加練習,付出數倍的代價,到了十八歲的時候,學得一身好本事。才開始跟隨師傅邊學功夫強身健體,邊學和麵打燒餅。

等吳畏二十歲的時候,師傅去世了,他就利用學會的打燒餅技術,在山下的集鎮上,繼承師傅的遺志,守著燒餅鋪,時常接濟窮苦的鄉民,鼓勵人們努力生活,使得鎮上沒有乞丐,都去找事做,以好吃懶做之徒為恥。

人們也從最開始嘲笑他是瘸子,到如今無人不對他伸出大拇指,由衷讚歎他是燒餅大俠在世。這得益於他跟隨師傅生前學習的功夫,學得一身好本事,強身健體的同時,才有資格去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一天,不知道哪裡流竄來的土匪,綁架了鎮上王員外的千金小姐王漂亮,開口問王員外要贖金五百兩。

衙門派捕快無功而返,連人都找不到。這可把王員外急壞了,於是就張榜懸賞:“如果誰能夠救出王漂亮,就把王漂亮嫁給誰!”

吳畏也是聽燒餅鋪幫忙的夥計討論此事,這才知道事情的經過。於是,在夜裡就暗自守在王員外家外,看到有鬼鬼祟祟的人來,就施展輕功身法跟隨查探。

原來這幫人藏身在鎮外荒山上一座荒廢的破廟裡,帶上匪首不過五人。吳畏藝高人膽大,觀察完畢後,趁著後半夜匪徒睏乏鬆懈之際,悄悄摸進破廟裡,施展點穴手法,三下五去二把這幫人都給制服了。

帶上受到驚嚇的王漂亮,騎著匪徒的快馬,返回王家。

看到失而復得的王漂亮,王員外高興得無以言表,夫婦二人對吳畏感恩戴德。

吳畏提醒王員外快派人通報衙門,派捕快去把制服的匪徒連夜抓入大牢穩妥,就告別了王員外回家。

冷靜下來的王員外,本想著心高氣傲的王漂亮,斷然不會看上跛腳身有殘疾的吳畏。

哪曾想王漂亮被吳畏的俠義之風深深折服,竟然心甘情願要嫁給救命恩人吳畏。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新婚大喜後,吳畏本想接母親劉氏下山,一起居住照顧也方便,奈何母親早已決定入道觀,成為道姑,也就作罷。

不幾年,吳畏和王漂亮生養了三兒二女,個個健康英俊又漂亮。

吳畏除了日常打燒餅,接濟窮人,就兩頭跑,看望道觀的母親,也照顧王漂亮的父母,一家人喜樂融融,恩愛有加。

這天,突然有大人物駕到小鎮上。此人先來到道觀見過吳畏的母親,又來找到吳畏,自稱是吳畏的父親吳情。

原來來人就是當年的浪蕩子吳情,吳畏從未謀面的父親。此人雖然無情無義,卻才思敏捷,有一定的學識。在辜負吳畏母親後,不幾年潛心考取功名,在官場混得遊刃有餘。

奈何他如今雖然官居三品,妻妾成群,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如今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打聽到當年他風流成性的時候,劉家千金曾給他生有一子。

於是,吳情就親自過來認親,希望他遺落在民間的兒子,能夠認祖歸宗,跟隨他回去,繼承他的萬貫家財和榮耀。

當吳情見到劉氏後,許諾如果她帶著兒子認祖歸宗,可以讓她做正室。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奈何吳情當年傷害劉氏太深,如今時過境遷,雖然劉氏對他恨意被時間沖淡了。但是,知道他無情無義的本性,只是淡淡地說:“這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事,要看畏兒的意思!”說完便轉身離去,不再搭理這無情無義之人。

自討沒趣的吳情,於是過來找到吳畏。吳畏看著陌生的父親,一句話也沒說,就去道觀找母親劉氏。

劉氏早已經對當年的事看開了,並沒有阻止他們父子相認,只是告訴吳畏,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就好。

父子再次見面,吳畏讓吳情回去,就說:“我母親雖然給我起名吳姓,但是,我不會跟你回去,因為,我要守著母親,回報身邊人對我的饋贈。”

當吳情談及他母子的不幸,理所應當用一句眾生皆苦來概括,希望兒子能夠理解他的苦衷,給他一個彌補過錯的機會。

吳畏卻說:“再華麗的辭藻,也描繪不出母親經歷的心境。這人間的疾苦,何止萬千,又豈是一句眾生皆苦就能承載得了的?作為父親,你配嗎?”

吳情知道自己錯了:無情雖能無憂,但是,絕情絕義之人,何配談情?

沒幾年,吳情因為明朝的黨爭之亂被抄家發配,也算是他為自己的無情之舉買單,對妻兒抱憾終身。

民間故事: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男子後來認親,兒子說:你配嗎?

而劉氏母子,因為有情有義,始終有愛自己的人相伴,生活在愛的海洋裡。

(本故事與封建迷信無關,主要為了弘揚正能量,懲惡揚善。)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