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文|

夜談

編輯|

古往奇事說

劉伯溫立下赫赫功勞,神機妙算幫大明立國,為何卻被朱元璋不喜?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關於劉伯溫,民間有句俗話叫作“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諸葛亮才掙來三分天下,劉伯溫卻幫朱元璋一統江山。

然而,

這個“一統江山”的劉伯溫,為什麼在大明建國之後就一直被朱元璋嫌棄,甚至還傳言他被朱元璋毒死了呢?

1、斬龍脈、困神龍,劉伯溫是神仙在世?

在我們民間傳說當中,劉伯溫可以說比諸葛亮還要妖孽。因為諸葛連弩在三國借東風,其實大家都可以理解,不過是掌握了氣象規律,所以在那裡故意擺出陣勢來迷惑對方。然而民間傳說當中的劉伯溫,幾乎跟封神榜裡的姜子牙差不多了。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他比封神榜當中的姜子牙還要離譜得多。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因為封神當中的姜子牙其實法力有限,遇到厲害的對手就幹不過了。

然而劉伯溫卻直接斬龍脈,把當時全國龍脈幾乎都給斬殺乾淨了;甚至還傳說劉伯溫在北京困住了一條神龍,這基本就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兒。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神乎其神的人,

為什麼在大明建國之後卻遭到了朱元璋的厭惡?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過程中,“一統江山”的他,排名卻是倒數,甚至歷史上還傳說是朱元璋毒死了他呢?

要搞清楚這裡面的原因,我們就必須走進歷史中真正的劉伯溫。

2、真實劉伯溫:學霸外加小鎮做題家

歷史上真正的劉伯溫,其實與我們民間傳說中的劉伯溫,可以說存在著天差地別的不同。歷史上的劉伯溫也算是能人,二十幾歲的他就考上了當時的進士,在當時也算是妥妥的學霸。不過,我們也知道,

現實中的學霸往往未必是才華最高的人。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劉伯溫當時雖然是考中了元朝的進士,但是

一來元朝本來就不重視讀書人,二來當時元朝已經風雨飄搖了。所以劉伯溫這個進士的含金量,其實並不是特別的高。

不過,劉伯溫還是有一顆做官的心的。

即便是元朝好幾年沒有安排他,他還是積極地奔走呼號,想要在元廷搞到職位,最終也終於做了一個小官。

而且

劉伯溫在官場上的手段相當了得

,做了小官之後便節節高升,很快成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

3、有軍事才華,但並不值得朱元璋特別關注

這個職位咱們一看就知道是帶兵打仗的,

而劉伯溫此時帶兵打仗對付誰呢?

對付的就是朱元璋這樣的義軍。

當時方國珍所部起義軍,就被劉伯溫屢屢擊敗。所以,你說劉伯溫有沒有本事呢?劉伯溫其實還是一個相當有本事的人。當時能夠在元末橫行的義軍,哪個不是當時豪傑?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劉伯溫以一書生,能夠與方國珍打得有來有去,

可見在領兵打仗方面劉伯溫是有些本事的。

不過,他這個本事未必為朱元璋所喜,也不是朱元璋自己所需要的。這從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

明史上面表示,當年是劉伯溫勸導朱元璋要求朱元璋先去攻打更為強大的陳友諒,然後再去攻打弱小的張士誠,認為這是劉伯溫的功勞。

其實不然,這事兒朱元璋自己心裡門兒清,甚至在徐達準備遠征的時候,朱元璋還親自叫來徐達來詢問徐達的戰略方針。徐達當時想先打弱的,

朱元璋親自糾正了徐達的戰略錯誤。

朱元璋認為張士誠弱小且沒有遠見,而陳友諒強大又很奸詐,如果明軍先打張士誠,陳友諒一定會乘機襲擊明軍的後方造成威脅;而如果明軍先向張士誠這邊示弱,進攻陳友諒的時候張士誠一定會觀望。可見這個事情朱元璋自己心裡早就清楚了。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劉伯溫這麼說要麼是順著朱元璋的意思,要麼則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

再考慮到劉伯溫與元廷曖昧,哪怕是投靠了朱元璋後,依然時不時地曖昧,而陳友諒這個人卻是天下第一反元死硬分子。

劉伯溫這個時候建議朱元璋猛攻陳友諒,其中未必沒有故意讓兩虎相爭的意思,可見這個東西算不得他什麼功勞。

而且

朱元璋自己軍事方略超人

,也沒必要讓劉伯溫來幫忙。

之所以向劉伯溫請教,不過是給劉伯溫一個表現的機會而已。

這在歷史上的君王身上是常態,很多皇帝都喜歡請教大臣,給大臣一個表現機會。若

是大臣說的意見與自己的不相符合,就讓其他的大臣來討論討論;若是說得與自己比較接近,則表示“甚合孤意”。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所以,朱元璋之所以請劉伯溫前來,根本不是看上了劉伯溫的軍事指揮能力。劉伯溫能夠受到朱元璋重視,也不是因為他軍事才華突出。

4、朱元璋千金買馬骨,用一個劉伯溫換元朝文人的歸順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在早期要多次請劉伯溫來,甚至一些傳聞當中朱元璋直接威脅劉基,給他送去了一把鋒利的寶劍呢?

其實朱元璋之所以重視劉基,並不是看重他本人能力,而是看中了他的身份。

他是前朝的文官,而且還在前朝官僚當中非常有人脈。

許多元朝官員跟劉伯溫的關係都非常好,尤其是一些元朝的讀書人,他們很是信服劉伯溫。而當時朱元璋打仗,雖受到廣大農民等底層人的支援,卻遭到了大量讀書人的各種抵抗與鎮壓。

在這些讀書人的眼中,朱元璋就是一個“反賊”,這些起義軍也是他們眼中的“反賊”。

他們忠心耿耿地跟著元朝,並不想推翻當時的元朝,

這也是劉伯溫的心思,不然他也不會親自帶兵去鎮壓起義軍了。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所以對於當時的朱元璋來說,他打仗根本不需要劉伯溫,但是招安卻需要劉伯溫。

雖然朱元璋不喜歡這些元朝的讀書人,但是想要更快地把元朝給推翻了,就不得不把對面的讀書人掙取過來,讓元朝失去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而元朝的讀書人當中,以劉伯溫名聲最大、人脈最廣。

朱元璋想要招安、折服、降伏這些讀書人,首先就要讓劉伯溫這個讀書人首領歸順自己的隊伍,所以他才千方百計地去請劉伯溫出山。對此,劉伯溫其實心知肚明,

他並不想出山跟朱元璋,朱元璋對元朝舊臣態度並不好,而且朱元璋手下給他們讀書人的特權沒有元朝多。

所以劉伯溫依然想要繼續跟著元朝幹,朱元璋之前幾次派人去請他,他都不願意出來跟朱元璋。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朱元璋看他不肯效命,頓時直接來硬的,給他送了寶劍一把。意思也很明顯:

再不聽話,砍你的腦袋!

劉伯溫雖然想要繼續苟下去,卻也不敢面對寶劍,所以不得不出山。但是即便是跟從了朱元璋,劉基依然跟之前的元朝舊臣有所瓜葛。

5、三心二意、業務不佳,劉伯溫自己隱退

不過,朱元璋也不介意。

他要的就是劉伯溫代表元廷讀書人降伏,其他元朝讀書人看到劉伯溫被請了過去,

一個個心裡也開始動搖起來,於是更多的讀書人來投奔。這才是劉伯溫的作用,也是朱元璋看重他的根本所在,而不是劉伯溫那一般般的軍事水平和並不是很靠譜的天文理論。

隨著這些讀書人的投奔,元朝失去了最後的支柱。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曾經的蒙古鐵騎早就變得腐敗不堪,之前元廷之所以能夠鎮壓義軍,關鍵就在這些讀書人的幫助。現在讀書人被迫離開,甚至是歸順朱元璋,元朝的失敗也就基本上註定了。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劉伯溫也確實為明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麼,為什麼建國之後朱元璋並不喜歡劉伯溫,甚至給他封賞的爵位也相當低呢?

其實這個原因也相當簡單。雖然這些讀書人被招來,但是朱元璋並不信任這些兩面三刀的讀書人。所以明朝在剛剛建國的幾年當中,朱元璋沒有開科舉考試。目的也非常簡單,避免讀書人掌權,避免讀書人控制了明朝的人才隊伍。

而朱元璋重點防範的物件,自然是劉伯溫這種在前朝影響力巨大的意見領袖了,

所以朱元璋不可能給劉伯溫特別大的封賞。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當然,其實朱元璋對劉伯溫還算可以的。

他這麼一個半路反正的元朝官員,朱元璋還給他封了個誠意伯。

而且也想要用用他的才華,可惜的是,劉伯溫的業務能力並不是特別好。

聽說劉伯溫是一個精通天文術數的人,所以朱元璋讓他前去制定曆法。但是

元朝不重視天文曆法,科舉考試當中也很少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劉伯溫對這方面瞭解很少,就讓別人幫忙隨便編了一下。

劉伯溫不懂天文曆法,朱元璋卻懂得很。

他看了劉伯溫搞出來的東西,立馬就問他這是不是劉伯溫自己搞出來的。劉伯溫心虛,只好說是跟別人合作的,朱元璋當場批評他的工作態度,之後便越發疏遠劉伯溫了。

因為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都相當不靠譜,所以劉伯溫沒幹幾年就被迫回老家了。

明朝第一“神運算元”劉伯溫,幫大明定鼎江山,卻改不了自己的命?

至於說傳言他是被朱元璋毒死的,這個就更加的不靠譜了。

從我們上面的說法,大家可以看到,

劉伯溫本身對於明朝無關緊要。他只是代表了一部分前朝的讀書人而已,還不足以影響明朝穩定,更沒有所謂一統江山的能力。

所以

朱元璋根本犯不著為這麼一個小人物,而用偷偷摸摸的下毒手段。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傳說,更多是因為後世小說的編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