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高危肺結節?多大是處理與不處理的“分水嶺”?

有肺小結節的患者都特別想知道到底哪類肺小結節會被高度懷疑為惡性需要做手術?哪些肺小結節該定期觀察?哪些肺小結節基本不用管?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一目瞭然地讓大家學到相關知識,幫助大家自我甄別呢?

他們都被查出肺小結節,卻都在糾結同一個問題

前不久,小編得知一個朋友在6年前的體檢中查出左肺上葉有一個直徑4mm左右的肺小結節,雙肺有許多2-3mm左右的磨玻璃結節,6年來他每半年複查一次胸部CT,到去年上半年,4mm那個結節長至6mm,但沒有其他症狀,今年檢查兩次,那個結節並沒繼續進展,甚至可能因為他一直喝著散結節的中藥,最後一次檢查發現縮小了1mm,變成了5mm。可當他正喜出望外覺得自己沒事時,醫生卻告訴他,您上次檢查是在另外一家醫院檢查的,儀器的型號不同可能檢查結果不準確,您還得到以前檢查的醫院重新查,而且還不能確定結節性質的良惡性。他現在正糾結於到底要不要做活檢,或者乾脆直接做手術切除……

何為高危肺結節?多大是處理與不處理的“分水嶺”?

無獨有偶,一星期前小編的另一個朋友前來詢問,稱自己照胸部CT查出最大直徑7mm的部分實性的肺小結節,且是多發性的肺小結節(大小性質未描述清楚),她有長期被迫吸二手菸的生活史,說看過兩家三甲醫院的門診,醫生都建議手術。她現在也正糾結於是否必須要手術,如果不手術能否透過吃藥來控制住或縮小這些肺小結節?

小編髮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對醫生講的肺結節的性質聽不大懂,當然更不會看胸部CT,至於醫生說的什麼是實性肺結節、部分實性肺結節、磨玻璃結節,聽得更加稀裡糊塗理不清頭緒……可能這些問題是所有查出有肺小結節的患者心裡共同的疑問,為了解決大家的疑問,我們聯絡了從事肺癌方面臨床和研究工作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拴盈教授來回答這些問題。

首先回答這個女患者的疑問:如果不是良性的,吃中藥能不能縮小?有這種先例靠吃中藥把惡性結節給消了的嗎?

楊教授回答說,很多患者在剛查出有肺小結節時,基本上除了臨床醫生特別明確地告訴他,您這個高度疑似惡性腫瘤之外,無一例外都會抱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是良性結節,或者是感染、炎症引起的結節,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動。但臨床上我們判斷患者的肺小結節性質依然要按照規範化的標準步驟去執行,有的需要長期觀察隨訪,有的需要取活檢,有的能夠明確認定為良性的,不用過多幹預。如果認定為良性肺小結節的,患者用中藥可以縮小,並且不用中藥有時候也可以自行縮小甚至消失,當然也可以長期存在而大小不變的。如果是惡性的肺小結節,一般不會自行縮小,且用中藥也多不能縮小。

再回答男患者的疑問:是否真有這種情況,換了醫院做胸部CT可能導致肺小結節報告的大小不一致?因而不同醫院不同型號的機器做的檢查,看到肺小結節縮小的結果不一定是真的縮小?

楊教授回答說,這種情況的確會發生,也有類似案例的文獻報告,可以得出的結論是:1、CT引數的確會有影響;2、測量也會有誤差,而且結節越小,越不容易測量準確,測量者的手抖一下,或滑鼠不靈活,或者測量的層面不同,導致測量結果相差1-2mm是很常見的;3、一定要做薄層CT,測量的資料才可能較為準確;4、一定要在肺窗上測量最大直徑。(肺窗是醫學影像學的一種名詞,是指在做胸部CT時看到的一個包括肺部組織的介面)

楊教授告訴我們,其實真正惡性病變在肺小結節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約10%為惡性)。有的患者可能還認為規範化的CT隨訪會耽誤病情,萬一自己是惡性,醫囑說要隨訪幾個月甚至是半年一年,會不會一邊做著CT隨訪病情一邊飛速進展?已有多項研究表明,按照相關指南進行的規範化的CT隨訪一般不會對患者造成不利影響。迄今為止,國內外已有很多成熟的關於肺癌篩查和肺小結節管理的方案。當然,我國與西方國家相比,肺癌發病的危險因素更為複雜,比如這位女性患者,她本人雖然不吸菸,但她長期處於二手菸的生活環境。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國,吸菸、二手菸、環境油煙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女性非吸菸人群發生肺癌的比例高於西方人群,有肺小結節的女性患者要高度警惕。

想對肺小結節有正確的認識必須瞭解這3個方面

楊教授告訴我們,要想對肺小結節有正確的認識,必須瞭解這3個方面:1、正確認識低劑量螺旋CT;2、瞭解哪些人群是推薦進行肺癌篩查的人群;3、瞭解篩查技術有哪些。

如何正確認識低劑量螺旋CT?

楊教授告訴我們,儘早地

發現前驅病變(即癌前病變)和早期肺癌,並進行規範化處理,對於改善肺癌患者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有一個數據特別想告訴大家:

日本東京國家癌症中心2021年釋出的首個關於「肺微浸潤腺癌」的手術後10年複發率研究結果,發現「肺微浸潤腺癌」和「原位腺癌」術後10年的複發率均為0,而幫助我們儘早發現它們的重要手段就是低劑量螺旋CT。

採用低劑量螺旋CT(LDCT)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共識。但同時

也要提醒大家,隨著CT技術的提高和篩查的廣泛應用,相當多的胸部CT檢查者中都可以發現肺內小結節,所以很多人沒必要一聽到說查出肺小結節就嚇到,有的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慌,導致有些人過於頻繁地去複查,不僅輻射對身體沒好處,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哪些人群是推薦進行肺癌篩查的人群?

楊教授告訴我們,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版)和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治指南(2021版)清晰地回答了哪些人是

推薦進行肺癌篩查的人群:

1。年齡段為45-75歲

2。具有以下肺癌危險因素之一的人群:

·吸菸(吸菸量≥20包年;曾經吸菸量≥30包年,但戒菸不足15年)

·二手菸(與吸菸者共同生活或同時工作≥20年)或環境油煙吸入史

·職業致癌物質暴露史(長期接觸氡、砷、鈹、鉻、鎳及其化合物,石棉、二氧化矽、煤煙和煤煙塵至少1年)

·個人腫瘤史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肺癌家族史

·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和肺纖維化等;支氣管肺組織的慢性炎症及其在癒合過程中的鱗狀上皮化生或增生)

肺小結節的篩查技術有哪些?

楊教授回答,首先就是低劑量螺旋CT,它又叫LDCT。掃描,我們都用「排」為單位來計算,這種CT是指

16排及以上的多排螺旋CT,所以它掃描的範圍更全面。有了解掃描矩陣的朋友一看資料就會明白,它的掃描矩陣不低於512 x 512,管電壓100-120kVp,管電流≤40mAs,它的後處理功能很強大,可重建層厚0。625-1。25mm;層間20%-30%重疊;採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三維重建……有了這些強大的功能,會更加有助於肺結節的檢出和形態觀察;其次是

支氣管鏡,它主要

用於可疑的氣道病變的檢查。而對肺小結節的篩查頻率,建議根據年齡、結節大小、是實性、部分實性還是純磨玻璃結節、是否高危人群等來決定篩查的間隔時間,如果您的肺結節小於5mm,其惡性機率僅為1%,那麼就建議1年篩查1次,沒有必要過於頻繁。

看明白這3種結節形態最關鍵,按規範執行不再糾結

楊教授告訴我們,其實大多數查出有肺小結節的患者自然會關注自己的胸部CT影像學報告,一開始看不懂片子不要緊,可以透過學習,瞭解肺小結節的3種分類以及它們各自的形態,結合臨床醫生的意見和判斷,大致是可以瞭解自己肺結節的總體情況。根據篩查檢出結節的分類,主要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純磨玻璃結節三類。注意看下圖:

何為高危肺結節?多大是處理與不處理的“分水嶺”?

為什麼必須要了解這3類結節?

楊教授說,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肺小結節往哪個方向去幹預,是否高度懷疑為惡性。首先看實性結節這張圖,我們可以將箭頭標識的後面的肺部環境看做是「肺實質」,這種結節的病灶是完全掩蓋肺實質;而部分實性結節這張圖可以看到,病灶是部分掩蓋肺實質;純磨玻璃結節十分明顯,它的病灶沒有遮蓋肺實質,支氣管和血管可以辨認。打個比喻,它就像是完全不隱身、半隱身、隱身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可以在CT上辨別出來的。

首次篩查出肺小結節該怎麼辦?

楊教授告訴我們,如果您是基線篩查的患者(基線篩查的意思就是首次篩查),有這些結果以後,就要按照規範化的程式來進行管理;如果您的肺小結節是小於5mm的純磨玻璃結節或實性結節,都會歸類到囑咐您下一年度複查低劑量螺旋CT。

大家最關心的點,哪些是高危肺結節?這指的是報告單上寫著您是大於或等於8mm的純磨玻璃結節、大於或等於15mm的實性結節或8-15mm的具有惡性影像學特徵(毛刺,空泡徵,支氣管充氣徵等)的實性結節,以及部分實性結節。我們要注意到,從結節的大小來看,5mm它是一個「分水嶺」,小於5mm和大於或等於5mm,可能是不同的兩種醫囑。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女患者的醫生都建議她手術,而男患者的醫生建議他堅持隨訪觀察。

但要記住,這些是針對首次篩查的患者。臨床上對高度疑似惡性的,直接進入臨床治療。對無法排除惡性的,先抗炎治療或者隨訪後複查,如果病灶完全吸收或部分吸收,則會囑咐3個月後複查,這時有的患者結節會縮小,甚至完全吸收,有的患者沒有變化,或者反而增大了,這部分患者就要進行多學科會診,但如果病灶未吸收的,就直接進入多學科會診。

對年度篩查後的結果又應如何處理?

楊教授告訴我們,年度篩查後結果也就是被囑咐1年後複查的患者的檢查結果,基本上也是同樣,陽性結果的進入多學科會診,上年度結節增大的和出現實性成分或實性成分增多的進入臨床診療。但從結節大小來看,5mm依然是這個

「分水嶺」,對新發的判斷為不是鈣化結節的,小於5mm的結節和大於等於5mm的結節,處理方式一般是不一樣的。當然,如果醫生已經明確告訴您了是鈣化結節,那就不用再糾結了,它一般不會是惡性。記住這些甄別的方法和處理肺小結節的過程,大家就不會再焦慮緊張,也不要反覆糾結於用不用頻繁複查CT,按照規範來執行即可,當然,特別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謹遵醫囑。

何為高危肺結節?多大是處理與不處理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