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我要在適當的時候回到東北老家去看看。”

1990年,張學良在向學者口述史實時講著自己對東北的無限眷戀。

不過最後這一心願是由年近古稀的張學良之子——張閭琳帶去了大帥陵,他的背後是貫穿了一個世紀的家族史,也是硝煙戰火瀰漫的時代記憶。

張學良的幾個孩子中,張閭珣、張閭琪因病去世,張閭玗車禍離世。

張閭琳,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結晶是張學良唯一在世的孩子。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一、被迫送往美國

1926年一次舞會上,張學良結識了一位趙綺霞小姐。

趙綺霞英文名edith,又叫趙一荻,因在家中排行老四,又叫做趙四小姐,二人結識後很快便墜入愛河。

趙四小姐隻身奔赴所愛與張學良同居。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自家女兒從小書香門第教養著,不求大富大貴但求體體面面,趙綺霞卻跑去和那個出了名的公子哥同居,尚未婚配也罷,那男子還是個有過兩房妻子的主。

趙四小姐的舉動對於父親趙慶華來說實在是丟臉,屢勸無果,

最後心灰意冷便刊登了一則啟示與趙四小姐斷絕父女關係。

大概意思是女兒不孝,與他人淫奔,都怪自己平時管教不嚴,因此在這裡刊登宣告與趙綺霞斷絕父女關係。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也許是因為趙綺霞的舉動傷了父親的心,幾天後,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長趙慶華言自身慚愧,辭去職務,退隱而居從此不再為官。

趙四小姐一心投奔在愛人身上,放棄了自己的家族和親情。

二人同居三年後,張閭琳出生。

西安事變後,最初是趙四小姐陪伴被軟禁的張學良左右,但是趙一荻不得不讓出位置帶著幼子張閭琳前往香港,讓想要見張學良的大夫人于鳳至來陪同少帥。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39年,于鳳至身患乳腺癌必須前往國外就醫,無法再陪伴張學良,趙一荻得到訊息立刻打算前往貴州張學良被軟禁處。

然而如何安置當時尚不滿十歲的張閭琳讓趙一荻左右為難。

不忍骨肉分離,即使被囚禁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尚且有個安慰,但是帶著孩子去找張學良就相當於把孩子也捲進了遙遙無期的囚禁生活。

即使與家人相伴但無分毫自由可言,最後趙一荻選擇將張閭琳送走,自己隻身前往。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然而此時將張閭琳送往哪裡便成了難題。

張學良授意趙一荻交由自己的舊友伊雅格撫養,將孩子送去美國。

與張學良感情篤深的伊雅格曾在張作霖手下,這也讓張學良能夠放心把孩子託付給他。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臨行前趙一荻特別叮囑,為防有人居心叵測對孩子下手,讓張閭琳少與外界接觸。

張閭琳當時年幼,知道母親要遠走,哭著想和母親同去,母子二人淚流滿面,但形勢所迫,不得不骨肉分離。

趙四小姐如當初不顧一切追尋自己的愛情那樣,再次義無反顧前往貴州陪同張學良。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二、漫漫分別路

伊雅格和埃娜夫婦倆也因為趙一荻的勇氣深表敬佩,加上張學良託付,二人對張閭琳格外上心。

為了給孩子偽裝身份,他們給張閭琳改名“克爾”,對外宣稱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全家一起教他說英文。

其後張閭琳也順利在舊金山讀書生活,張閭琳在伊雅格一家的照顧下生活還算安穩。

然而自從趙一荻將張閭琳託付給伊雅格夫婦後便失去了音訊。

張學良身份特殊,始終處於被軟禁的狀態,這也使得趙一荻始終無法得知孩子的近況,惦念牽掛卻也無能為力。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55年,一對夫婦敲響了張學良住處的門,來者是張學良好友董顯光。

此次董顯光是前來辭行的,他已被派往美國作為“大使”前往負責外交工作。

一聽美國,趙一荻立刻交代可否幫忙尋找自己的孩子張閭琳,分別十餘年毫無音訊,這讓作為母親的她日日擔憂。

但是分別十餘年,在國外想找到一個孩子已然如大海撈針。

然而董顯光還是帶著趙一荻給的十餘年前伊雅格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住址踏上了前往美國的行程。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到了美國,董顯光前往趙一荻給的住址,到了卻發現住房早已不復存在,眼前是一片高爾夫球場。

然而更讓人震驚的是1952年,這一帶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火,死者九名。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董顯光趕緊前往舊金山市政當局查詢名單,萬幸名單上並沒有伊雅格一家的名字。

可是茫茫人海伊雅格一家搬去了哪裡,十餘年過去該去哪裡找這一家人呢?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董顯光求助了FBI後得知伊雅格1952年大火後便搬了家,埃娜和伊雅格夫婦二人為了保護張閭琳選擇前往其他城市生活,最終定居在洛杉磯。

幾經輾轉,董顯光終於見到了張閭琳。

此時的張閭琳已長大成人,這是自來到美國後張閭琳第一次聽到親生父母的訊息,可此時的張閭琳已經不會說中文了。

1956年,張閭琳前往臺灣探望父母,闊別多年,終得相見。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60年,宋美齡勸張學良從佛教改信基督教,成為基督徒的張學良因基督教主張一夫一妻制,為此於1963年與于鳳至解除了婚約。

雖然面對張學良解除婚約的建議,于鳳至欣然接受,然而她的內心仍舊深愛著張學良

“婚姻雖然解除了,但是我的心,仍屬於張漢卿,只要他高興,讓我做什麼都沒有怨言。”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64年,64歲的張學良與51歲的趙一荻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趙四小姐不顧一切奔赴的愛情終於迎來了結果。

二人曾久居臺灣,然而臺灣氣候潮溼,趙一荻和張學良對這種環境均無法長時間適應。

加上趙一荻在臺北時因咳疾多年被查出毒瘤,切除了一葉右肺,身體病弱。

為了幫趙一荻養病,也因為張學良恢復自由身後,二人年事已高,十分想念分別多年的兒子,二人決定在療養勝地夏威夷定居,也方便與兒子張閭琳來往。

1995年,二人定居夏威夷。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三、對老家無限眷戀

張學良曾多次提及要回東北老家:

“希望能回大陸。”

“臺灣也是我的家,也是中國,可是一個人總是想到自己的老家,希望有機會回去看看。”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張學良對於返回東北的願望並不止是說說而已。

1990年,曾經的部屬何世禮本計劃張學良九十大壽後給自己的孫子舉辦婚禮,婚禮屆時邀請張學良趙一荻夫婦前來香港出席。

張學良本想借此機會參加婚禮後直飛東北,而且已經向香港申請了兩年的多次往返簽證。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何世禮的夫人卻突然去世。

按習俗,要麼在親人去世百日內結婚,要麼就只能等幾年後再結婚,何世禮孫子當時尚在加拿大來不及趕回籌備,匆忙在國外結婚了。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91年,早有回鄉念頭的張學良給自己的好友美籍華人王冀教授寫信,計劃於下半年前往東北探親。

大陸得知訊息立刻邀請王冀教授前往北京面談。

王冀教授代為轉達:希望我方給出邀請函好方便張學良返鄉探親並且將張作霖墓地遷往海城。

我方同意並且計劃將邀請函透過中美大使館交給王教授轉交。

然而信件卻並沒有按原計劃郵寄大使館,而是交給被北京奉為上賓的臺灣人士,之後此事便沒了下文。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93年,臺灣代表與大陸相聯絡,提及為重新整合西安事變歷史並配合張學良省親,計劃整個行程先到瀋陽省親,再前往西安召開研討會。

我方表示“必要時可以派專機”。

然而行程前原計劃與張學良同行的西安事變見證人後代,心臟病發作進了醫院,趙一荻也因老年骨質疏鬆症入院治療,計劃被擱置。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四、經年心願代為得償

張學良時常向張閭琳提起自己真正恢復自由了,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將張作霖靈柩移至大帥陵。

大帥陵是張學良為了安葬張作霖修建的,然而九一八事變先於張學良準備將靈柩安葬的時間到來了。

此後經年,張學良再未有機會返回東北。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1994年,張閭琳為完成張學良的心願,代替張學良前往大帥陵。

自幼被送去美國,生活成長數十載幾乎忘卻了鄉音,但是為了父親的心願,已經六十四歲的張閭琳特意學了一句中文,在大帥陵前喊道:

“我替您兒子回來看你”。

這短短九個字,在場的人聽後無一不為之動容。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解放後,張學良兄弟姐妹14人中,有六人留在大陸,但均分居北京、天津兩地,已無直系親屬在東北老家。

1990年亞運會期間,張學良五弟張學森曾攜全家回到大陸觀光,並前往天津探望親友並拍下了錄影帶回去給張學良看。

病床上,已經80高齡的二妹張懷英泣不成聲:

“以為今生再不得見了。”

“盼著多活幾年,盼到咱兄妹見面的那一天”

四妹懷卿說道。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次回東北,特意學了一句中文令人動容

然而事與願違,兄妹數人天各一方又都年事已高,1995年張學森去世,八弟張學銓也已病臥在床,2000年趙一荻去世,2001年張學良也離開了。

最後,即使晚年的張學良多次努力仍舊沒能親自返回東北。

張學良去世後,在美國長大的張閭琳並沒有因父親去世減少和中國的往來,反而來往更加頻繁。

其子也曾經來訪,這塊記錄著他們過去的土地即使相隔千萬裡也仍舊眷戀不已。

參考文獻:

在張學良身邊的那些日子:趙傑

遼寧張氏——亂世中的一門三虎將:新聞天地

試論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世紀情緣:陳鑫

張學良因何未圓“大陸夢”:史海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