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張飛是我國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也是我們老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一直以來,大家對這位名將的印象都來自於古典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粗魯莽撞、大鬍子、英勇無敵是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但是張飛這位歷史人物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單一的形象。在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變遷中,他的形象經歷了階段性的變化,才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張飛形象。

01 正史典籍中的張飛形象

魏晉南北朝:《三國志》《三國志注》

《三國志》是研究三國曆史的最權威和最重要的正史典籍。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關於張飛大部分的生平事蹟以及性格描寫,以及後世文學作品塑造張飛形象的基礎,大多數都來自於《三國志》和南朝歷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做的註解。

陳壽《三國志》記載中的張飛是一名聲名顯赫的武將,從劉備起家開始,就一直跟隨劉備畢生都效忠蜀漢王朝,從別部司馬到車騎將軍,最後進封西鄉侯,死後追為“桓侯”。

但是基於記載當時事件的史料有限,所以張飛取得的功績不是很多,但每一件都能夠讓它光輝燦爛。

據《三國志》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之後義釋嚴顏和大敗張郃也是輝煌的戰績。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曹操陣營有一位很出名的謀士程昱,對關羽和張飛有過這樣的評價,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就連曹操手下頂級的鬼才謀士郭嘉郭奉孝,都對張飛讚賞有加,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敵。”

孫權手下的大都督周瑜也說過

“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魏和東吳兩個國家的謀士和武將提及張飛的名字的時候,都包含著對他由衷地讚賞和對他武力的忌憚。

張飛不僅勇猛無敵,更是一個愛惜君子、知人善任的將領。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張飛生擒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著名老將軍嚴顏,他想勸降嚴顏歸順劉備,但是嚴顏卻說蜀中無斷頭將軍。

張飛非常欽佩嚴顏的忠心和膽識,便放了他。“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張飛由憤怒轉為釋放他,充滿對於嚴顏老將軍的愛惜敬重之意,正好體現了張飛敬愛君子的國士之風。

在裴松之的《三國志註解》當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蜀中名士劉巴住在張飛的宿處,但是不尊敬張飛,不近人情。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張飛依然願意讓他救助,儘管當時張飛的名氣大於劉巴,但是張飛依然愛惜君子,敬重人才。

但是張飛的性格粗暴,脾氣暴躁。據《三國志·關張趙馬黃傳》記載,“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此取禍之道也。”

這為他之後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在劉備決定親征東吳之時,張飛醉酒鞭打士兵,結果被帳下的將軍範疆和張達殺害,割下首級送給孫權。

總結來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正史記載當中,張飛是一位神勇無敵、威名赫赫、敬愛君子、愛惜人才但是性格粗暴、暴而無恩的將領,但是並沒有提到張飛的外在容貌形象。

隋唐時期:《晉書》《通典》《新唐書》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唐朝開國功臣房玄齡等人共同編著的《晉書》中,更多地將張飛的記載體現在了列傳當中。

與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的評價稍有不同的是,陳壽評價張飛的勇猛亞於關羽,但是在《晉書》當中,卻將張飛的名字列在了關羽的前面。

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隋唐時代計程車大夫群體對張飛武力值的認可,對於張飛勇猛形象的接受和進一步深化,以及對於張飛英勇善戰的欽佩和仰慕。

據《新唐書》記載,書法家顏真卿向唐德宗提出建議,要求追封唐朝以前的六十四位名將,在全國各地為他們建立廟宇,享受民間的祭拜,而張飛就名列其中。

從中可以體現出唐德宗君臣對於張飛英勇善戰形象的高度肯定,同時也是出於希望唐王朝的文武百官以史為鑑,向張飛等名將學習的心態。

而唐朝的史學家杜佑,在他的《通典》當中所記載的張飛事蹟與形象,與陳壽的《三國志》基本一致,並沒有做出新的材料補充和正面評價。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總結隋唐時代,官方的正史文獻對於張飛形象地描述,基本上延續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描述。

張飛的形象基本上仍然是英勇善戰、聲名顯赫的名將,但是並沒有提到張飛的性格方面的缺點,同樣也沒有描寫張飛的外在容貌形象。

02 文學藝術中的張飛形象

唐詩和唐傳奇

在唐詩和唐傳奇等唐朝主要的文學藝術形式當中,主要表達了對於張飛和關羽的英勇善戰、武藝絕倫的感嘆與讚美,同時也感慨兩個人坎坷悲慘的命運結局。

唐朝前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在他的《東歸留堤太常徐卿草堂》這一首詩中寫道,

“魯濟無數來,建軍不敢當,漢將小衛霍,蜀將凌關張。”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這首詩透過氣勢宏偉、豐富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雖然主要是對青年才俊徐太常的讚賞,將他以名將作比,但是側面反映了岑參對於張飛的軍事能力和英勇善戰高度的讚揚。

李商隱在《驕兒詩》當中寫過一句著名的詩句

“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

,詩人用“胡”形容張飛非常形象生動,說明張飛胡來莽撞的形象。

同樣是李商隱的詩,他在醜比意義識當中寫到,“關張無命欲何如?”詩中表現了李商隱對張飛英勇無比卻命運悲慘的感慨和惋惜,帶有濃濃的悲壯色彩。

唐傳奇小說基本上都是延續了民間傳說以及文人詩歌中的故事。但是從唐傳奇目前有限的資料來看,隋唐時期關於張飛的故事傳奇很少。

可以說唐代是張飛形象在民間流傳過程當中的低谷期。人們普遍在長期的和平年代,缺乏對亂世英雄的興趣。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宋元詩詞、話本雜劇

兩宋詩詞當中關於三國故事的描寫非常豐富,一些文人為了避免現實輿論的指責,選擇借古抒懷的方式進行宣洩,但是其中關於張飛的描寫和記錄非常有限。

著名文人蘇東坡在散文《嚴顏碑》中描寫了張飛無拘無束、豪爽強橫、勇猛豪壯的人物形象,同時也體現出了張飛敬愛君子、禮賢下士的正面形象。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立志恢復中原、渴望為國立功,在他的《讀史》中,寫到

“關羽張飛死可傷。”

不僅表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更是讚頌了張飛驍勇善戰的民間形象。

元代記載描述三國故事最好的是《三國志平話》這一說唱文學,透過說書藝人的演繹和傳播,在民間社會廣為傳播。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不僅延續了《三國志》史料當中張飛的記載,更是創造性地增添了張飛大鬧杏林莊、單戰呂布、張飛戰曹彰、張飛搶馬等新故事。

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張飛的人物形象,將張飛的勇猛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有相當一部分是虛構杜撰的部分,但也非常突出了中下層民眾對於張飛的民間審美和接受的態度,神化了張飛的英勇形象。

但是在《三國志平話》當中,也將張飛的形象描繪出極端過度的傾向,就是把張飛性格粗暴的一面描寫成了血腥殘忍的形象。

人們主要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宣洩反抗異族壓迫的強烈情感和對統治階級的強烈不滿,迎合了市民階層崇尚英雄和力量,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需求。

但是整本書並沒有過多地對張飛軍事謀略和愛惜人才的著重描寫。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元雜劇的創作者為了迎合受眾對草根英雄的需求,也將張飛的出身設定為平民階層,塑造了張飛出身低微的形象。

從普通的市井小民成長為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反映了市民階級追名逐利,想建功立業的理想與熱情。

在元雜劇《虎牢關三戰呂布》的情節中,孫堅藐視張飛出身,不相信張飛的武藝,說出侮辱張飛的話。張飛立下軍令狀,爭取迎戰呂布的機會,最終戰敗呂布。

張飛的這種不畏強暴、積極樂觀、勇於進取的人生態度,可以說豐富了前朝史料當中刻板的張飛形象,滿足了當下時代的精神需求。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明清通俗小說

對於三國故事進行文學創作化最明顯、最經典的,當屬元末明初時期羅貫中所著的古典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

而《三國演義》當中的張飛形象更接近於我們現代人對於張飛的瞭解。

羅貫中對於張飛形象地描述最大的變化就是弱化了張飛在三國志平話以及元雜劇三國戲當中的主角地位,體現出了一種文人的精英意識。

第二點就是強調張飛的忠義精神。

第三,突出了張飛的軍事謀略,包括活捉劉岱、長坂橋退曹兵、瓦口關大敗張郃等經典橋段。

第四,弱化了在宋元民間文藝形式當中張飛血腥暴力的形象,將張飛粗暴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只保留了怒鞭督郵和鞭撻士兵等少數暴力描寫。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第五,在前代正史典籍、文學藝術、民間傳說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張飛戰馬超等新情節。

綜合來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當中最大限度地發展了政治文化中的張飛形象,摒棄了許多民間文化中的張飛形象。

對於正史典籍、前代的文人創作和民間的文化傳說進行改造、整合和完善,最終塑造出來了貼近歷史真實而又不同於其他版本、被現代社會所接受的張飛形象。

結語

張飛從現代人的意義上講,他是一名英勇無敵、戰功赫赫的三國名將,同時也是敬愛士大夫而不體恤小人物,但是性格可愛、充滿喜感、暴而無恩的悲劇命運人物。

不過,張飛的人物形象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上千年的階段性變化才成為了今天的樣子。

聊聊張飛的形象演變歷程

在很長時間內,凝聚了中國歷史學家、古代文人志士、說書藝人以及普通老百姓的記憶和努力。

參考文獻

1。《三國志》,陳壽,中華書局,2007

2。《三國志平話》,中華書局,1993

3。《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資治通鑑》,司馬光等,中華書局,2005

5。《〈三國演義〉張飛形象流變史》,李永,渤海大學,2017

6。《民間文化與張飛形象的演變》,蔡東洲,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8

7。《張飛形象的演變》,顧楊,黑龍江大學,2008

8。《張飛形象的經典化演變》,黃麗平,首都師範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