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小常識:江湖人磕頭有講究

近年我不遺餘力鼓吹“民歌學”。“民歌學”的內容極為豐富,作為其具體應用的“民歌民俗學”“民歌語言學”“民歌考古學”“民歌音樂學”等等,無不可做無窮文章。

如“民歌民俗學”。北京民歌《叉杆打王八》有云:

打了罵了還不算一檔子事,回過身來瞎胡抓,席後抽出一把明晃晃亮華華,一指多厚三尺多長,洋槍上刺子那叫羊攮子,提溜著洋腔刺子罵閒雜。他到說我找找你的這個小親家,如果要是碰見他定把皮來扒。我勸聲小叉杆你躲著點他,哎哎哎哎喲,你要有個好歹疼死了奴家。

叉杆聞聽笑哈哈,叫聲親家你聽咱,我也不向你吹,不是向你嗙,人物字號數某家。河東與水西,關上與關下,新夫屯有個小火巷,南北臺子住著些個隔教的大巴巴,提將起來都跟我有個樣,衝北磕頭與他把香插。我也屯過城打過群架,我捱過刀傷受過斧杷,經動了河北汛的眾位老將副爺們兒帶官兵又把我來抓。手揪著馬嚼環說過大話,說副爺請回不必怒氣發,屯城打群架率領就是某家。副爺在馬上就把我來誇,沒給我灌尿,沒給我擰蠟。將我帶在縣署衙,捱過板子捱過嘴巴,受過金刑上過光棍架,二年半的徒往外發,事到如今轉還家,人物字號百不結忌他,何況你男人是個松王八,哎哎哎哎喲,今天跟他見個真扎。

歌中“衝北磕頭與他把香插”即是民俗。民間舊俗,拜把子結為兄弟,須面向北方跪地磕頭,說法一是後天八卦,西北為乾,為首、為君,為長,為義,即以西北為最大、最尊方向,最初拜把子磕頭是朝向西北。後因定位不易,西北訛為北,衝北磕頭成為定式。另一說法與此類似,曰因為北為上、為大,代表“天、地、君、親、師”,結拜時得請天地作證,所以古人結拜要“面北叩頭”。另有人稱燒香磕頭是要拜佛,而“南無阿彌陀佛”,因此只能衝北。此為謔語,當不得真。

“衝北磕頭”的場景,民歌有,小說亦夥。張傑鑫《三俠劍》第二回《丟欽差失而復見 捉秦尤大鬧臺灣》即雲:

大家商議安排已定,遂各歸房內,單等拿賊。列位,究竟華清泉與勝爺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華爺當初給勝爺在鏢局保鏢,走的是北路。華爺為人剛愎自用,惟獨對於勝爺言聽計從,兄弟處在一堆,很合脾氣,遂向北磕頭結為金蘭之好。

石玉昆《小五義》第六十二回《打虎將有心結拜 盧公子無意聯姻》亦云:

國棟說:“咱們兩個人拜把子,你願意不願意?”盧珍本不願意,又一思想,倘若鬧到展二叔耳朵裡去,憑人家這個待承,要不與人結義為友,也對不住人家。再說國棟也是個好人,這個把子也可以拜的,隨即點頭。國棟說:“就在這裡拜。”折了三支樹枝插在地上,兩個人衝北磕頭。盧珍大,就跪在太湖石前,說:“過往神靈在上,弟子盧珍與展國棟結義為友,從此往後,有官同作,有馬同乘,禍福共之,始終如一。倘有三心二意,天厭之,天厭之!”磕了頭。國棟跪下說:“過往神靈在上,弟子展國棟與盧珍結義為友,有官同作,有馬同乘。這才是有打同挨呢!”

凡事都有講究,磕頭不能磕錯方向。此種民歌與小說共見的民俗事象,屬於當下已成研究熱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歌民俗學”研究的有趣內容,又可作“民歌學”場景下“民歌與其他文學藝術樣式互動研究”的理想素材。

民俗小常識:江湖人磕頭有講究

拜把子磕頭(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