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無授權不得轉載。

10月的第一天,《想想辦法吧爸爸》突然在優酷海外版上線,此時距離節目官宣的上線時間已經過去兩年多。

該節目原定於2018年暑期檔播出,邀請嘉賓包括李承鉉戚薇的女兒Lucky、黃貫中與女神朱茵的女兒黃鶯。因此,節目未播先火,“lucky和戚薇一模一樣”等梗不時衝上微博熱搜。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節目命運如此叵測。先是經歷兩次延播,後徹底失去音訊,甚至節目官博也改成了優酷另一檔節目《師父,我要跳舞了》的名字。對此,節目組一直未說明延播原因,但這顯然和當年親子類節目監管政策的再度收緊有關。2018年,《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出爐,提出要防止未成年人節目出現過度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傾向。

《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李承鉉和lucky,圖片:官博

而此番,《想想辦法吧爸爸》終於在海外上線,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國內平臺播出無望,《爸爸去哪兒6》已經作出“表率”,延期後歷經波折上線芒果TV國際版。

再者,不知何時起,親子節目悄悄迴歸,2020年還未過完,就已經有至少18檔親子類節目播出。而相比起《想想辦法吧爸爸》這類1。0版本的親子綜藝,《女兒們的戀愛》《新生日記》等新型親子節目聚焦主題更細分,節目形式更多元,可能更吸引觀眾注意力。

親子類節目從風風火火到偃旗息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規避監管政策,製作方又打出了哪些新招?

親子節目1。0:從火了到涼了

“老爸,老爸,我們去哪裡呀……”

2013年,《爸爸去哪兒》大火,親子節目進入真人秀時代。林志穎、郭濤等明星帶著自家萌娃接受鄉村體驗,這些以往出現在聚光燈下的男明星在節目中走下神壇,日常與孩子相處的細節也被充分曝光。因為是24小時全天候無死角拍攝,因此即使演戲經驗豐富的老戲骨,也很難一直在鏡頭前扮演“另一個人”,觀眾的窺私慾被大大滿足。

但更關鍵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模式多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結構,這導致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處於缺席狀態。《爸爸去哪兒》的故事指向正是對準了這一靶心,邀請嘉賓風格各異:與孩子平等相處的林志穎,很少陪伴孩子的郭濤……他們在和孩子單獨相處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又作何解決,這必然會讓爸爸們窘態畢露而達到一種戲劇效果,又在無形中引導觀眾看節目的同時思考父子/女關係和教育觀念。

《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爸爸去哪兒》海報,圖片:網路

於是,《爸爸去哪兒》肉眼可見的火了,官博顯示,節目每一期市場份額都在20%左右,幾乎每期都在同時段節目中排名第一。

隨即,親子節目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狂潮。同年,《星星知我心》《老爸老媽看我的》《好爸爸壞爸爸》等親子節目紛紛上線。到2014年,至少24檔親子節目登上各大衛視。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綜藝感強的明星及其子女出現在多檔節目中,像杜江嗯哼、吳尊Neinei都先參加了《爸爸回來了》,後又加入《爸爸去哪兒5》,嗯哼和媽媽霍思燕還額外參加了《媽媽是超人》。

但這些節目都涵蓋了親子、旅行、生存、真人秀元素,節目形式和內容大同小異,不同的只是,有些節目有大牌明星助陣,有些以草根為主。

隨著親子節目扎堆出現,為了搏出位,個別節目開始變味,被指作秀明顯、三觀不正、過度消費兒童等。《爸爸去哪兒3》打造康諾、康夏、軒夏等兒童cp,到了第四季,欄目組更是反覆在細節中烘托實習爸爸董力和素人女兒阿拉蕾的情誼,好端端的親子節目被拍成戀愛綜藝。如為陌生的成年男子與幼女安排手指“心電感應”儀式,阿拉蕾向董力表達“長大後嫁給你”,而董力也在採訪中表示,“等阿拉蕾長大”。

《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圖片:微博截圖

節目的刻意剪輯引發部分吃瓜群眾的熱捧,“蕾力”、“蕾力cp”、“蕾力養成”等話題、同人文在微博、百度貼吧中出現;但類似的cp打造也引發觀眾質疑,節目人設會不會給未成年人帶來錯誤示範,容易讓未成年人放鬆對潛在危險的警惕,以及當節目炒作、娛樂成分越來越多時,真人秀是不是隻剩下了秀?

“樹大招風”,事實上自2015年,廣電總局就開始出拳親子節目。2015年,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提出“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儘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對少數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要堅決杜絕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不良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這一年,新《廣告法》也明確規定,禁止十週歲以下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

2016年,廣電總局下發通知,將從節目數量、節目內容、播出時間等方面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調控,原則上不允許再製作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隨後,親子節目幾乎從電視熒屏消失,被迫轉戰網路平臺。

2018年,《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出爐,相關政策再度收緊,網路平臺也不再是避風港。《爸爸去哪兒6》《爸爸回來了3》《想辦法吧爸爸》《加油小當家》等都不再播出,親子節目基本涼涼。

親子節目2。0:從明星萌娃到多面開花

很大程度上,監管政策收緊倒逼節目製作加速創新。《爸爸去哪兒》版權模式購自韓國MBC電視臺《爸爸!我們去哪兒?》,其後跟進的其他親子節目同質化嚴重,暴露出國內綜藝原創力不足的問題。但此時,親子節目已然發展為綜藝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相關政策的出臺等於將節目創新問題直接擺到了檯面上。

早在監管收緊初露端倪時,一些更貼閤中國國情的本土節目就開始出現。2016年,國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執行,北京衛視推出新型親子節目《二胎時代》,邀請素人兒童進入單孩明星家庭,模擬二胎家庭的生活日常。同年,芒果網綜推出《媽媽是超人》,相比一眾探討父親角色的爸爸類節目,這檔節目從女性視角切入,展現女明星媽媽日常怎麼帶娃,引出喪偶式育兒、女性等話題討論。

近兩年來,類似的女頻向親子節目勢頭更猛,成為親子綜藝的主要開拓方向之一。原因很簡單,據《微博使用者發展報告》、豆瓣等平臺數據顯示,女性使用者佔據了60%以上的活躍使用者群體,成為貢獻話題熱搜的中堅力量。只要親子節目能引發女性情感共鳴,就不愁沒有市場,2019年,一批體現女性主體地位的親子節目紛紛上線,如《新生日記》《成為媽媽後》《你好媽媽》。

以近期熱播的《新生日記2》為例,以待產媽媽為主體,巧妙規避了“明星子女參與節目真人秀製作”的禁忌,並展示出女性待產中不易察覺的困境。第6期節目播出當晚,“Gai 我的么兒是王斯然”衝上微博熱搜,畫面中一邊是大家都圍著剛出生的嬰兒,一邊是王斯然筋疲力盡躺在床上,作為丈夫的Gai默默離開嬰兒去陪伴妻子,“我只有一個么兒,我的么兒是王斯然”“女人真的太偉大了”。幾句話戳中了女性觀眾的心,紛紛在微博下感慨“突然就懂了產後抑鬱”。

《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圖片:微博評論截圖

此外,代際互動觀察型也成為當前親子節目的重要發展方向。“親子”定義被拓寬,最早是2018年,《最美的時光》讓明星及其父母參加戶外真人秀,表面上是將“明星+萌娃”換成了“明星+父母”組合,但戲劇性大為減弱,與其說是親子節目,不如稱之為砸錢砸出來的旅行節目。

這之後,日韓觀察類綜藝模式開始在國內流行開來,像《我家那小子》(2018)、《我家那閨女》(2019)、《女兒們的戀愛》(2019)都是讓父母和常駐嘉賓觀察子女生活,節目被切割為“前臺”和“後臺”。“後臺”拍攝明星的私下生活,“前臺”則由父母坐在演播室,直接評價子女行為。這相當於由父母代替觀眾審視明星行為、即時互動,而另一方面,因為觀察者是父母,他們的視角和觀眾會有什麼差異,這一過程中最可能產生爭議。

《我家那小子2》(2019)中最出圈的話題是于小彤陳小紜的撒狗糧日常,觀眾在磕這段姐弟戀時,于小彤媽媽卻在反覆強調“不希望于小彤早點結婚,最低要到三十五歲”,言下之意完全未考慮女方年齡,引來大批吐槽。《我家那小子》系列好歹還有其他單身男性,《女兒們的戀愛》更為赤裸,就是由父親觀察女兒戀愛日常,像任家萱爸爸在節目中說的“像在看偶像劇”,觀眾全程姨母笑,但鏡頭前的父親們可笑不出來,節目特別善於捕捉他們的尷尬瞬間,比如沈夢辰摸杜海濤臉時,沈夢辰爸爸表情不自然,提醒女兒婚前注意個人行為。

《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女兒們的戀愛》截圖,圖片:網路

顯然,這類代際互動觀察型親子節目有涉及到代際間的觀念衝突,但整體來看,節目主要聚焦於子女的婚姻戀愛,話題討論單一,有豆瓣網友就吐槽:《我家那小子》“大型催婚催生現場,節目的動機極不討喜令人煩躁。換言之,這類親子節目看似操作簡單,其實對選題角度、嘉賓人選的觀點輸出能力要求都很高,討論不深入的話很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就像看著傅園慧上一秒還在《我家那閨女》中約會,轉眼又到《女兒們的戀愛》中找物件。

量雖大,出圈艱難

無論是1。0時代《爸爸去哪兒4》中走偏了的父女cp,還是2。0時代《新生日記》《女兒們的戀愛》,儘管親子節目內容指向都很多元,囊括了婚姻戀愛、父子/女關係、婆媳相處等話題,但其核心始終脫離不了“甜寵故事”的套路。

這自然受到節目模式的影響。如觀察類綜藝,父母擔任觀察員,節目可拓展的話題方向本身就有限制,只有在婚戀問題上,父母一方有充分的發言權。話題方向決定了故事走向,要拓展其他角度難度較大,目前唯一一檔稍顯不同的節目是2019年播出的《做家務的男人》,節目嘗試切換視角,將男性與“做家務”聯絡在一起,媽媽被推到前臺,父子反成為被觀察物件。

另一方面,“甜寵故事”確實老套,卻也最保險。據《2018年中國統計年鑑》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單身人口就已經達到2。49億。單身人口增加意味著結婚率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8年結婚率只有7。2%,已經連續七年急劇下降。這種背景下,現代年輕人對婚姻戀愛的態度多曖昧糾結,像網路熱詞“口嗨型戀愛”所形容的,現實中害怕愛情,網路世界卻磕糖磕到上頭。

種種原因之下,親子節目化身婚戀節目,也就不足為奇。那,親子節目2。0時代就沒有其他發展嗎?

也有,但這些節目多參考國外,移植過來後明顯水土不服。湖南衛視節目《少年說》(2018)借鑑日本綜藝《屋頂告白》,形式都是讓中學生站在樓頂上當著眾多學生面說出心裡話。內容上,原版節目是跟喜歡的人告白,那種青春的悸動令人嚮往;在國內則改成了跟老師家長說出平時想說卻不敢說的話,內容衝突存在了,按理說節目不至於難看。但目前來看,除了第一季有點水花,二到五季毫無聲浪。

這是因為第一季時,我們還能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為他們感到心疼。比如,有的孩子喊“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而家長就開始給孩子講為什麼要讓他吃這些東西,都是為他好。但看多了之後,會發現家長迴應給孩子的答案往往都是“為你好”,而普通少年的喊話內容也基本相似。因此,第一季的新鮮勁兒一過,很少有觀眾再願意為一檔看似“平平無奇”的節目買單。

《想想辦法吧爸爸》海外上線,親子類節目假道海外播出能翻紅嗎?

《親愛的小課堂》海報,圖片:網路

而這也是親子節目普遍遇到的難題:邀請明星保證了流量,而將靶心對準剛需的婚戀問題無疑為收視率加了雙保險;如果沒有藝人加持,如果要開拓更多元的方向,節目該如何突圍而出?

或許,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可以印證這點的是,在經歷了兩年搖擺之後,一些新型親子節目開始湧現——愛奇藝《親愛的小課桌》(2020)讓明星扮演代課老師,參與到課後託管班的日常教輔工作;搜狐《天吶!你真高》(2020)同樣是“明星+素人兒童”組合,節目聚焦於如何哄娃吃飯……但類似節目尚未看到出圈的,前者豆瓣評分剛剛1000人出頭,後者不到400人。

但當前,各類親子節目層出不窮,本身即反映出此類節目市場需求的普遍存在,至於如何走出當前瓶頸,仍需行業內部作出一些創新性的本土化探索。

————

請搜尋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