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一格的文化地域特色——河南

雖是安徽人,但從小時候起,耳聞目睹地沾染了很多河南人的氣息,聽天氣預報最多的就是“周口、淮陽、駐馬店三地區”的氣象預報,民間大戲也開口閉口的是“三哭殿和鍘美案”,鄉間小道上時不時地也會傳來“午門外三聲炮”的唱段,各家各戶的“話匣子”播放的要麼是馬金鳳唱的《穆桂英掛帥》、要麼是《收姜維》,我至今還能唱到三支將令往下傳。

獨具一格的文化地域特色——河南

馬金鳳老先生的經典曲目《穆桂英掛帥》

雖是安徽人,但我本人對安徽的歸屬感並不強,總覺得有那麼的一絲隔膜,至於什麼原因,現在也說不上來。從部隊轉業後,去過幾次省城合肥,從接觸的人和事物上,心底的這種差異的歸屬感變得尤為強烈,從說話、到餐桌上的食物,總給人一種不融入和外來戶的感覺。

我不知道這是我個人的感覺,還是大多數人也有這種潛意識的想法,有時候也很想知道亳州人民去合肥到底是個什麼心情?只是這個想法從沒和人探討過。

獨具一格的文化地域特色——河南

地域的差異

在部隊的時候,每次來回探家,從來沒走過正兒八經的安徽,從縣城奔漯河乘火車去北京,從縣城奔鄭州乘火車去北京,要麼就是從北京乘火車到漯河再到家鄉的縣城,有時候從鄭州回來,這是最捷徑的路途。好像除了自己公民的身份是安徽籍、享受安徽人民待遇之外,其餘的如交通、經濟、文化都和安徽沾不上邊。

獨具一格的文化地域特色——河南

橋是連線和傳承地域文化的紐帶

由於鄉音問題,在部隊對河南兵有種天然的親切感,雖不是老鄉,但能很快地融入他們的圈子,河南兵從來在老鄉群裡也不排斥,相反的是,和安徽籍老鄉相處、尤其是皖南、馬鞍山、含山一線的老鄉,只能用普通話交流,心底始終有種怪怪的感覺。

獨具一格的文化地域特色——河南

亳州的地方戲《穆桂英下山》

後來,我專門查詢資料,看看安徽的由來。

安徽是在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是從安慶和徽州各取了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一名也由此而來。在東周時期,安慶屬於古皖國所在地,“皖”是為“美好”的意思,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

而我所在的縣城,原名叫“界溝集”,至於和哪兒劃溝而治,以後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