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坑坑坑坑!坑出來的商機

6月20日下午,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附近潘墩路和濂水路交叉口,北往南方向車道上,一輛大型水泥攪拌車行經此處突然路面塌陷。攪拌車尾部及後車輪掉入深度約四米,寬約五米的大坑中,所幸司機並無大礙。

坑坑坑坑坑!坑出來的商機

就在本月已經接連發生了多起道路塌陷的事故:

6月5日中午11點多,江西吉安市吉州區翠嶺路與思源路十字路口發生一起地面塌陷的突發事件。事發時,這輛小車正好路過,結果掉入坑裡。

6月5日早上5點55分,南昌紅角州紅嶺花園門口地面塌陷。事發當時,一輛運送瀝青貨車由於路面塌陷,後輪以及車廂都陷入塌陷區域。

6月16日,漢中城區迎來一場暴雨,部分道路積水嚴重,漢臺區蓮湖路與梁州路十字,部分道路塌陷。

……

同樣是在本月,陝西渭南合陽縣、廣東普寧、山西忻州、內蒙古包頭、遼寧興城等多地都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路面塌陷的事件。這些都是從公開的渠道上就可瞭解的資訊,在其他資訊為觸及的地方,也許還有不少類似的事故。

誠然,以上每一件都只能算是小事故,並未造成多大的傷害和損失,因此也沒有引起多少公眾的關注。但是,當類似的小事故高頻發生的時候,這就形成一個值得關注的“系列事件”,“路面塌陷”這四個字也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

2020全年263起塌陷事故,四大因素引起路面坍塌

路面塌陷具有突發性、隱蔽性、廣泛性等特點,路面上很難提前發現隱患並加以規避,致使塌陷發生後損失嚴重,傷亡情況時有發生。

據披露,2020年1月至12月,共收集到

路面塌陷事故263起

,佔地下管線相關事故總數的21。23%,

造成死亡人數23人,受傷人數48人

。這一資料與2019年相比,

路面塌陷事故增加157起

增長率為148.11%

坑坑坑坑坑!坑出來的商機

地下管線相關事故總體情況表

按路面塌陷事故統計資料顯示,發生

事故最多的省份為廣東省,事故數量為25起

,佔地下管線破壞事故總數的9。51%。

城市道路路面塌陷不僅會引發交通擁堵,伴隨著管線破裂,還給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同時也給居民的人身安全帶來威脅,造成了較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引起道路塌陷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主要可歸結為交通荷載變化、施工因素、地下管線滲漏和自然因素四大類。

交通荷載變化:

由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引起了車流量的增加,而且貨運量的增加日益顯著,有些較早建設的道路設計荷載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交通荷載要求,造成路面承載力不足,形成路面塌陷。

施工因素:

越來越多的城市修建地鐵,極大利用地下空間降低地上路面壓力的同時也可能破壞了公路地基,降低了路面抗壓能力,如地下管線施工回填不實、地鐵隧道施工擾動影響、施工降水影響等因素都可能反向加快了路面塌陷。

地下管線滲漏:

城市道路路面結構下佈設了多種地下管線,包括給排水、汙水、熱力、燃氣、通訊、照明等管線。但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無法與之相匹配,很多城區仍在使用過去的老舊管網,但受種種因素限制,地下管網並未得到有效維護,管網超負荷運轉,頻繁的道路施工建設。

自然因素:

強降水、 岩溶及舊溝等地下洞穴、 地質及地下水作用等自然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路面塌陷。

小事故、多關注、大市場

近年來,在路面坍塌事故頻頻發生,城市交通安全遭遇嚴重威脅,這也引起了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的同時,我國公路總里程同樣也在高速發展。

據悉,2015-2019年,中國公路總里程及公路密度逐年上升。2020年,預計公路通車裡程大約510萬公里。根據2%的複合增長率,預計2021年,全國公路總里程約為520萬公里;2026年,全國公路總里程約為574萬公里。

坑坑坑坑坑!坑出來的商機

2015-2020年中國公路總里程及公路密度(單位:萬公里,公里/百平方公里)

坑坑坑坑坑!坑出來的商機

2021-2026年中國公路總里程預測(單位:萬公里)

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路面坍塌事故提醒著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道路健康檢測與安全評估及危橋的損傷檢測和監控,爭取消除隱患。所以對道路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和評價,掌握其健康狀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顯然,在這公路總里程超長的情況下,監測的過程僅靠人力是不可能的——費時費力費成本不說,還無法做到監測的實時性。因此,感測器、5G、NBIoT、LoRa、AI等物聯網相關技術在道路健康監測中,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解決路面道路塌陷的問題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道路的塌陷,也非一日即可形成。如何在地質出現問題時,能迅速感知地面狀況,從而快速瞭解並掌控這一問題?物聯網技術或將成為這一難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物聯網巡檢終端裝置:

以前人工巡檢方式,監測終端就是人和一件普通工具。現在裝置升級了,可以利用手持機當場拍照並上傳巡線情況,還可以透過無人機攜帶的微型攝像機和傳輸裝置,將影象傳回到隊員手裡的一個顯示屏上,瞭解到幾公里以外的輸水管的情況。也可以採用感測器採集裝置、通訊傳輸裝置,雲伺服器,監控應用軟體等,實現對管網的溫度、壓力、流量實時無線採集、傳輸、監測和預警。

此外,地下管線探測儀可在不破壞地面的情況下,精準確定地下管道、光纜、電纜的位置與深度,並進一步搜尋到它們的破損點、故障點;地下空洞探測儀可協助人們輕鬆篩查平時肉眼所無法看見的地下空洞、地下土壤鬆散等道路問題。

雖然道路坍塌屬於內部構造所導致的問題,但影片監控裝置在事後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坍塌路段進行評估,從而為事後修復提供良好的評估。

物聯網巡檢監測平臺:

綜合利用物聯網、行動通訊、雲計算等技術打造了一個基於大資料監測的可進行實時採集。將資料採集、上傳至平臺後,進行資料彙總分析、報告輸出、超限預警報警等,實現對道路遠端監測、一鍵派檢。

坑坑坑坑坑!坑出來的商機

以智慧治水實時監控平臺為例,利用物聯網感測技術,實時更新的地下管網“動態地圖”。在全區排水管網與河道,安裝上資料採集智慧終端,實現排水系統和水環境的精細化動態管理。工作人員坐在室內,快速精準地找到問題所在。

寫在最後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城市道路管理,將從事後應急救援,變為事前智慧預防,大大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安全指數。

此外,從前文的資料預測可以看出,我國道路建設投資不斷增加,未來道路建設仍會保持上升的趨勢,再加上由於我國早前建設的道路大部分並未加裝監測系統,因此對於道路監測來說,這是增量與存量並存的藍海市場。

參考資料:

《2020年全國地下管線事故統計分析報告》

《2020年我國公路建設現狀:運營總里程突破五百萬公里》

《城市道路路面塌陷成因及其對策分析》

《廈門地陷或因水管爆裂,物聯網如何實現水管智慧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