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普洱古樹茶之流向

很慶幸,我把家安頓在中國普洱茶第一縣——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勐海縣。在這裡,我賦閒之際在街頭巷尾溜達,隨處都可以喝到一泡純正的古樹茶,在這驕陽似火的亞熱帶雨林氣候裡,普洱茶的沁人心脾讓我忘卻燥熱,透體清涼。

探尋普洱古樹茶之流向

為什麼說隨處可以喝到純正的古樹茶呢?因為,十多年來居家於此,一則長時間在各個茶山轉悠,對勐海茶區眾多山頭茶的口感辨識度八九不離十,二則對誰誰誰家做哪幾個山頭、是否承包了古茶樹等情況大致清楚,三則勐海縣城甚小,茶農、茶商多數相識,彼此都會拿自己入手的好料子相互炫耀、品評一番。但對於外地的朋友來說,比如原本價值數百元的古樹生餅,到手中,首先價格上要翻兩番甚至數番,其次還不能保證是否古樹純料。細思一下,古樹茶無非以下三個流向:

1、但凡在市場上大範圍流通的普洱茶產品(特指餅茶、磚茶、龍珠、茶化石、袋裝紅茶等大批次生產的成品),十有八九是廉價的原料加相對先進的工藝製作而成,根本算不上優質茶;

2、品牌大眾化茶產品,賣的是品牌效應,在經銷商的推手下,以最廉價的毛茶拼配成貌似高階的商品,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從而導致外地的茶友嘗不到真正的好茶,還堅信自己購買的“老x章”就是正宗的老x章,實則從未嘗到過正味;

3、熟茶在非私人訂製的情況下,均是低價的原料(如夏茶即雨水茶、秋茶即谷花茶、苔地或小樹春茶、黃片、混合收購的廉價通貨)發酵而成。

以上三種情況,導致市場魚龍混雜,對普洱茶產地不熟悉的茶友來言,基本上難得喝到上好的茶品。而事實上,在目前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勐海,上好的古樹茶其實很多,許多外地的茶友也許只知道天價的老班章,在此我不妨拿勐海茶區例舉一下:1、布朗茶山除了普洱茶王老班章,還有諸如老曼娥、新班章、壩卡囡、壩卡龍、廣別、班盆、賀開等山頭;2、勐宋茶山的滑竹樑子、那卡、保塘、南本老寨、蚌龍、曼西良、三邁等;3、南糯(格朗和)茶山的帕沙、帕真、扒瑪、雷達山、石頭寨、半坡寨等;4、巴達茶山的章朗、賀松;5、勐往鄉的曼糯;6、緊鄰勐海縣的景邁山(屬瀾滄縣惠民鎮)。以上眾多山頭,均有許多上百年古樹,口感各有千秋,都是普洱茶中翹楚,又可作口糧茶,大多價格親民。

探尋普洱古樹茶之流向

那麼,這些上好的茶到底去哪了?我不妨再透徹分析一下,也無懼誰來咒罵。大致分為三個流向:1、大公司承包或收購一部分,並且在茶農的茶園中設定巨幅招牌如“某某公司xx章古樹茶基地”,儘管數量不多,也許三五百公斤,而其工廠的生產量卻上百倍劇增,絕對以噸為基數,至於少量純正的古樹茶原料,究竟是公司囤積或賣給高階客戶或用來做底料進行拼配,不得而知;2、外地茶商、發燒茶友入手一部分,每逢春茶季節,外地朋友接踵而至,或買鮮葉自行加工,或收購曬青幹葉,圖的就是一個“純正”,帶回家在生活圈內消費;3、勐海縣的小茶商(許多茶農也開茶店)擁有一部分,其大多日夜守在茶山收購,自己僱人採摘、殺青,以降低成本,然後在朋友圈或建立信任關係的老客戶之間售賣。而真正的茶農(指沒開店的),一般來說,春茶季過後,家中的茶葉便所剩無幾,因為老百姓只想立馬將農作物變現。普洱茶中的古樹純料,在春茶結束之際便基本上被瓜分十之八九。

基於以上三個流向,第二個流向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即終端,很難再流入市場。那麼,無非只有兩個選擇:買市面上的普洱茶品牌產品或到普洱茶產地買小商家的產品。當然,大公司的產品因為品牌效應加持,往往容易獲取消費者信任,而小茶商的產品因量少、無法推廣,很難進入外地市場。事實上,品牌企業以高超的拼配技術,用個位數的古樹茶,售賣著千位萬位數乃至更多的臺地茶、小樹茶(此處不討論拼配茶與純料茶的優劣,茶友自知)。而小茶商根本不具備拼配技術和先進工藝,大多以純料壓餅,竊以為,小茶商沒有廣種薄收的實力,認識一個客戶就想牢牢建立信任,以期回頭效應,故而在質量與售價兩方面或許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