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之前在網易雲上看過一段話:高中的語文書裡有兩篇特別遺憾的故事《孔雀東南飛》和《氓》,

前者愛而不得,後者得而不惜

。愛而不得便是類似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寫照,

而得而不惜莫過於“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使得曾經心心念念求娶的女子“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也許是因為人們在“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中找不到可以平衡愛情觀的支點,所以一時間網路上瘋傳:同性是真愛,異性只為繁衍後代的說辭。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卡羅爾》這部影片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匿名發表的中篇百合小說《鹽的代價》,在17世紀“鹽”有著一個隱晦的含義:女性的情慾。南北朝有篇短哲文中有關於鹽的典故:“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而在本片中,鹽可以隱喻雙女主的處境。沒有愛情的伴侶相處模式就如沒有被鹽和其他香辛料醃漬過的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可以飽腹。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那女孩對她說:入目無旁人,四下皆是你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故事背景是50年代的美國,懷揣著攝影師夢想的特瑞斯迫於生計在紐約的百貨公司當售貨員。那一天,美麗優雅的卡羅爾光臨了她工作的地方為家人買辦聖誕禮物,與那個戴著紅色聖誕帽,白淨的面孔上洋溢著青春朝氣的精靈鹿一樣的姑娘一見鍾情。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於是便有了後來。兩個生活本沒有交集的女子,因為聖誕節前的一次偶遇,便暗生情愫。當看到卡羅爾邀請特瑞斯共進午餐的那一幕,筆者瞬間覺得《追光者》中:“我願意跟在你身後,像影子追著光夢遊”是有多麼應景——因為特瑞斯不常光顧高檔餐廳,所以對於菜譜不甚瞭解,卡羅爾點什麼,她就點什麼:“當一個人已經喜歡上另一個人時,便總會忍不住想順應對方的意願,嘗試他/她喜歡的東西,甚至會有意識的複製那人的喜好。”卡羅爾,這個女人突然出現在她的生命裡,宛如一道光照亮了特瑞斯原本黯然平淡的生活。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卡羅爾在順著自己的心追逐愛情的同時,不得不同時扮演母親和妻子的角色以苟延殘喘地維護和貌合神離的丈夫共同構築的家庭——她的丈夫深愛著她,但早就瞭解了妻子難以啟齒的心理疾病,是的,在那個時代,同性戀是被世人唾棄排斥的。試想一個男人常年和一個完全沒有可能對自己產生一絲一毫情義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而自己對她的感情就如一個壞掉的水龍頭,理智告訴自己不值得,可怎麼擰緊都是徒勞……是怎樣的惆悵寡歡。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最終,卡羅爾丈夫對其的愛戀沒能抵得過爭奪女兒的撫養權的勝算和家族的名譽,在他們婚姻的彌留之際,卡羅爾丈夫下達的最後通牒是以僱傭的私家偵探蒐集到的妻子同性戀的證據威脅卡羅爾就範。那時,那兩個女人一定是心如枯木吧,畢竟,整個時代都在支援扼殺同性戀。

沒有鹽漬過的肉,可以令她飽腹,而那塊白肉就如她的婚姻,順風順水便可保她一世無憂;自行新增的佐料越豐盛,便越被“清心寡慾”“循規蹈矩”的世人們所排斥。

為了那份愛,她們願意衝破禮教的束縛,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最終,特瑞斯還是去見了卡羅爾,她們的眼神最終再次交匯,這一次,金色依舊是光,而棕色不再是彷徨。愛真的需要勇氣,去面對流言蜚語。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

突然聯想到漢哀帝和董賢之間的愛戀:你若在我身旁,負了天下又怎樣?如果我們的愛戀不為世人所容,我們相愛是犯罪,那就一起以罪人的身份秉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吧。

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勝之不武。她們贏了愛情和人生。

命中註定,你是我的命運共同體。

《卡羅爾》:我愛你,無關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