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作者:多與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我一個朋友,身體健壯,個性剛猛,唯獨“恐高”。沒有封閉起來的陽臺,他是絕不敢接近的,我問他到底害怕什麼呢?他說,若離陽臺太近,害怕一時重心不穩,從陽臺上掉下去。一次,我們來到一個高樓上,這個樓有全封閉的陽臺,窗戶看起來也很堅固,他依然不敢站到陽臺上,我問他,這是全封閉的窗戶,根本不可能翻過去,為什麼還害怕呢?他楞了一下,說:離窗戶太近,我擔心自己一時衝動,會主動鑽出窗戶。我聽後大笑,隨後也理解了。他不放是對高度過於焦慮了,就好像一個人害怕自殺之人,不敢把刀子放在身邊,以防哪天一時衝動把刀子桶向自己一樣。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不僅有恐高症,還有各種各樣的恐懼症。據報道,美國有一個家庭主婦,幾十年基本從未走出屋外,任何空曠的地方都會使她產生強烈的恐懼,走出屋外,對她來說幾乎是要命的事,只有呆在家裡才能使她放鬆。後來丈夫給她請了一位心理醫生,經過一年多的治療,連醫生都放棄了,因為醫生髮現,她的恐懼過於根深蒂固,理解“屋外並不危險”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對她來說,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很多人會納悶,封閉的陽臺、空曠的廣場顯然是沒有危險,這個連小朋友都明白的事情難道很難理解?莫非恐懼症患者的智力有問題?

其實,恐懼和智力沒有絲毫關係,恐懼是人的本能,由於先天的遺傳或者後天特定環境的影響,潛意識會把某些事物和危險聯絡在一起,這種聯絡是顯意識無法控制的。很多人即使從沒有見過蛇,但是第一次見到色彩斑斕的蛇,就本能的害怕它們,這就億萬年進化而來的一種聯絡,鑿刻在潛意識中,與生俱來。

在上述的恐高症、廣場恐懼症患者眼裡,高度、廣場與危險聯絡在一起,這種聯絡是潛意識的,雖然“高智商”的顯意識努力向潛意識灌輸一個觀念:它是安全的,危險只是虛幻!但“頑固”的潛意識並不輕易認同這個觀念,潛意識認為,顯意識的認知不足為信,“安全”是虛幻,而危險卻是實在!則會是一場顯意識與潛意識的戰爭,很顯然,顯意識不是對手,潛意識才是老大。顯意識弱小很多,顯意識是皮毛,潛意識是骨肉,潛意識是樹葉,潛意識是枝幹。潛意識是理解的源泉,顯意識透過潛意識才能發生作用。

顯意識看起來安全的事情,潛意識卻理解為危險,並啟動恐懼情緒:交感神經系統引導腎上腺釋放荷爾蒙,內部組織釋放血糖,血壓、心率升高,體溫降低,身體顫抖,顯意識感覺了強烈的恐懼感。

恐懼症發生時,顯意識和潛意識往往存在著極大的衝突,因此,一些心理學家把恐懼症簡單定義為非理性的恐懼。

我並不喜歡這個定義,任何恐懼作為情緒的一種,發生機理是相同的,都是非理性的,只不過恐懼的事物不同罷了。不能說恐高就是非理性的,而恐懼死亡就是理性的。之所以恐懼死亡不被認為一種病,不過是比較常見罷了,而且不影響生活罷了。

恐懼人皆有之,恐懼的事物可能五花八門,比如蟲子、蛇、蜘蛛、陌生人、黑暗、生病、死亡、失敗、出醜、年齡等,還有一些特定場合、特定情形恐懼,如某人、某事、密集事物、社交、廣場等。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喜怒哀懼是人類的四個基本情緒,是億萬年來進化過程中大自然發明的本能,恐懼的功能在於:當受到威脅或者痛苦的事情可能發生時,起著提醒的作用,使人們精神集中,對危險保持警惕,迅速逃避危險,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大部分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克服它,如果你怕蛇,那麼你也不必費勁去克服這個恐懼,因為遭遇蛇的機會很少。

這些本能是幫助人類成功的生存下來的工具。但是本能的另一面是簡單、機械、消極的。有時候,恐懼不再是良好的工具,我們會被恐懼利用。

每個人都會追求生存,財富、健康、美貌、成就、愛情、親情、尊重、價值……無盡的慾望帶給我們同樣的多的恐懼。貧窮,失業,被人看不起,失去親人,遭人討厭,被朋友孤立,年老體衰,生病,死亡等,每一項威脅都牽動我們敏感的神經,有時恐懼緩慢舒緩,我們只是擔心,有時候急促強烈,我們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身體僵硬,這時恐懼帶來痛苦的折磨,帶走寶貴的自由。恐懼的事物越多,生命的自由空間越是狹小。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害怕失敗是個常見的恐懼,這種恐懼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可能發生,相親、考試,創業,投資,面試,演講,表演,甚至網購、裝修等活動都會面臨無數的抉擇,而每一個抉擇都會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後果,但是,面對這兩種後果,也恰好有兩種心態,一種對失敗充滿著恐懼,很難承受失敗帶來的後果,而另一種則對失敗“免疫”,不害怕失敗,若問後者,如果失敗怎麼辦,他們會說無所謂,沒什麼。前者做事畏首畏尾,不能放開身心全力做事,大腦中始終有根緊繃著一根玄:失敗了怎麼辦?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分散著能量,大腦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極的避免失敗,而不是積極的追求成功。結果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越是膽小者越容易失敗。高考狀元沒有一個是那些志在必得給自己無限壓力的人,而都是對抱著平常心,抱著輕鬆的心情考試的人;考前最應該調整的是放平心態,而不是去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賽的後果上。

社交恐懼症患者能感受到恐懼強大的破壞力:由於過分自尊且缺乏自信,他們過於關注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壓抑內心的想法,偽裝自己的行為,極力維護自我形象,膽小而敏感,內心常常與挫敗、擔憂和孤獨等消極情緒相伴,只有在他們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才能真正的做自己。公眾面前,害羞者或許看上去十分鎮定,而他們的內心世界卻像是一個思想高速公路:混亂不堪沒有頭緒,思緒橫衝直撞去尋找出口,莫名的恐懼感炙燒著他們的神經,使他們侷促不安,滿頭大汗,渾身發抖,反應遲鈍,口齒笨拙,恨不得趕緊逃脫,找一個角落安靜的哭泣。如何才能擺脫害羞這種情緒呢?或許最好的辦法就是扭轉對自己的認識,其實,別人的眼中,自己遠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重要,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要面子是一種與自尊相關的恐懼。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存在者,會時刻考慮自己行為帶來的影響,並有意塑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擔心名譽受損,形象破壞,不符合形象、地位的事不能幹,損害自尊心的事不敢幹。這種恐懼有時候是建設性的,有助於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但是有時它會束縛我們做事的自由度,想做的事不敢做,想說的話不敢說,活的很被動。恰恰相反,那些“無臉無面、沒心沒肺”的人往往活的很瀟灑,丟不起的人他們敢丟,不敢做的他們敢做,這彷彿是一個缺點,但是稍加留意,就會變為一個很大的優勢,因為這類人能大能小,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往往也能成就大事。一個營銷員總結經驗時說,要想成功就要不要臉,不停的不要臉,堅持不要臉;舞臺或者螢幕演員,則一定要具有放下自尊的能力,因為他們可能需要扮演各種角色,這個角色可能是地位低下的乞丐,或者博大眾開心的小丑,只有自己丟下面子,尊嚴降低了,才能把尊重帶給觀眾,博得觀眾的開心與喜愛。

談到這裡,自然聯想到李宗吾開創的厚黑學,他以“曹之心至黑,備之面至厚”為例,宣揚臉皮要厚如城牆,心要黑如煤炭,才能成為英雄豪傑。厚黑學面世後追隨者眾,雖然譭譽參半,但是其學說歷經半個多世紀,經久不衰,歷久彌新,這裡面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

當然,一直有很多人反感這個學說並擔憂其帶來的負面效應,甚至有人撰寫“薄白學”“反厚黑學”來反擊厚黑學,或許這源於厚黑這兩詞過於貶義,容易被人誤解、誤導。其實,李宗吾所說的“厚黑”不過是一個工具,無褒貶之分,關鍵看拿工具做什麼事情,正如李宗吾所說:用厚黑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是極卑劣之行為;用厚黑以圖謀眾人公利,是至高無上之道德。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厚黑,換一個詞,就是勇敢,厚即是克服丟面子、丟自尊的恐懼,黑即是克服了同情心的帶給自己的折磨感,克服了對痛苦、傷害的恐懼,只有從恐懼、勇氣出發,才能真正挖掘厚黑學理論基礎,並揭示其蘊含的合理性。

有幾種品質利於成功:大毅,大智,大勇,一個人有一種特別突出,足以稱之為人才,有兩條突出者,則無往而不利。“至厚至黑”可解讀為大勇,這樣的總能卓爾不群,不同凡響。

李敖是一個比較好的範本,說實話,我並不覺得他的文章如他所誇的那麼好,洋洋灑灑寫了過幾千萬字,卻拿不出幾本能上的去檯面的著作。他的思想彷彿並不保守,不過其疆域卻較為狹窄,侷限對具體歷史人物吹毛求疵,對對手的睚眥必報;知識面看似豐富,不過多侷限於中國文化、歷史等文化知識,缺少哲學、科學、心理學、宗教等更廣闊的理解,所以也缺少廣闊而深刻的智慧。他揮舞著唐吉可德的長矛,揮霍著自己的能量,毫無目的到處亂刺,為罵而罵,為演而演,不敢沉淪,在廣闊的舞臺竭情的表演著。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如果撇開他的個性,他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名不見經傳的教授。但是一個突出的特點讓這個悲情的表演者大放光彩,這個特點是勇氣。文人加上卓爾不群的個性,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李敖,李敖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他做著無數文人賢士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他以身試法,嘗試著做人的各種可能性。

一般人越是牛越不敢吹牛,而是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謙遜的形象,但是李敖不怕,他不但吹,吹的也大,自稱: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喜歡批評、罵人、打官司,無論政府還是社會名流,都照罵不誤,不留情面,被罵者、被訴訟者則需要考慮臉面,考慮失敗的風險,很少有人敢當面接招,李敖一生有兩次入獄,一個連坐牢都不怕的人,誰還敢惹?

李敖作為一介文人卻不避諱政治,言談鋒芒畢露,行為驚世駭俗,喜歡“與人鬥”,並總能保持強勢的位置,甚至政治人物與其過招,也只能甘拜下風。2000年他參加臺灣選舉,之前有幾場候選人辯論會,細心的人會發現每次合影時李敖都是站在中間位置,這當然不是別的候選人慷慨的“承讓”,事後李敖說明了緣由:“我要求照相站在中間。他們說你為什麼站在中間?我說因為五個人我抽的號碼是三號,你算算,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我這個號碼都在中間,所以我站在中間。他們說好吧,讓你站中間。第二次電視辯論會,又要照相,我還要站中間,他們同意了。第三次我還要站中間,那四個人不肯了,不肯過來照相,竊竊私語。後來陳水扁說,算了,讓他站中間算了。這個時候他們四個人才走上前來跟我一起照相”。這個事件彰顯了李敖的個性中的強勢、霸氣、勇氣。

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李敖,但是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勇者,雖然這並非易事。

勇氣在古今中外都被看作最優秀的秉性之一,古時候把智勇雙全作為人才的標準,勇和智並列放置,足以看出勇的重要地位。智和勇如同人的兩條腿,有勇無智之人,勇氣得不到約束,有智無勇之人,智慧得不到發揮,兩條腿都健全,才能走的又快又穩。

清末名臣曾國藩至九弟的書信中雲:古來豪傑,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勇敢是個性,是心態,是智慧,更是一種歷練。任何時候,真正的敵人不是任何外在的事物,而是心中的恐懼大魔王。有時候,我們能看到這種激烈的對決。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奧運會乒乓球決賽現場,選手雙方都面臨極大的壓力,他們在和對方決戰嗎?絕不是!這只是表象,他們都在與自己較勁,勇氣與恐懼的大決戰在每個選手的心中上演!如果一個選手突然對可能遭遇的失敗心存恐懼,這種情緒的變化會立即外現出來,動作變形,反映遲鈍,注意力無法聚焦在比賽上,導致比分很快就會一落千丈,恐懼會無情的摧毀這個選手。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我們常看到此種場景:選手A開始大比分3:0領先,第4局開局後A依然保持優勢,不過接近賽點時,他的心理突然發生變化,而對手B恰恰相反,憑藉堅強的勇氣和對“失敗”恐懼的成功遏制,迸發出置死地而後生的強大力量,關鍵時刻,B頂住了,成功逆轉,最終以4:3贏得比賽。據說,關鍵的大賽上,A兩次出現這樣的經歷,以後再次交手,是如論如何也無法勝B了。

打敗甲的不是乙,是他自己心中的恐懼。

克服一個恐懼,收穫一片自由。

有什麼克服恐懼的好方法嗎?我曾是社交恐懼症資深患者,現在基本克服。以我的切身經驗:

1、 不要於恐懼硬剛,你無法靠硬剛戰勝恐懼,隨其自然,用認知和環境潛移默化的改變思維習慣。

2、 從認知端解決恐懼問題是為根本和上策,有意無意讓大腦逐步認識到恐懼的事物沒有那麼可怕,理解到了,恐懼自然就克服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別奢望幾個月內解決,要以年為單位,可能一年也可能十年。

(end)

你心中藏著一個大魔王,好好認識一下吧

原創不易,喜歡的話,別忘關注一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