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你可以不勇敢

最後一次進電影院是將近十年前的事了。這幾天得知,前一段時間很火的由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可以網路電視平臺上觀看了,於是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把它看完了。

電影講述了患癌少年韋一航(易烊千璽飾演)和患癌少女馬小遠(劉浩存飾演)以及兩個家庭面對生活與死亡的故事。故事很感人,它告訴人們,如何用愛與溫情共同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包括死亡與離別。

《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你可以不勇敢

但是,我認為《小紅花》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些。

回想我自己的經歷以及正在面對的現實,《小紅花》讓我產生了太多太多的共鳴,我本人就是一個患絕症孩子的父親,我在他們每一個角色的身上,都找了到自己的影子。

韋一航的爸爸韋江,一個很普通的父親,言談不多,默默地為患病的兒子付出,為了多掙點錢晚上出去開專車,平時喜歡用拙劣的雕刻來紓解壓力;媽媽陶慧,為節省家庭開支精打細算,為了治好兒子的病,想盡各種方法;馬小遠的爸爸老馬,外表不著調卻內心細膩,為了讓小遠開心,做什麼都感覺值得;患病的韋一航,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和外界接觸,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心中仍然有愛有希望有夢想;馬小遠,相信平行宇宙,她樂觀地面對一切,並勇敢地付出自己的愛,但內心呢,她只不過是一個脆弱的孩子啊;假髮店老闆吳曉昧,接手了病逝妻子留下的抗癌群,堅持組織活動為病友加油,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你可以不勇敢

諸多如此,感同身受。但我一直認為,沒有相似的經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在於讓人感同身受,也不在於騙取觀眾幾滴感動的淚水或者廉價的慷慨激昂,它會讓你明白一些什麼,哪怕你不能用文字表達出那是什麼,而僅僅是一種感覺,它會在潛意識裡引導著你,去正確地面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

《小紅花》的確讓我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電影放映很久了,很多影評都寫得很好,不想贅述,我只想表達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不要相信什麼奇蹟

在一次抗癌群的現場活動中,所謂的“抗癌大師”和病友們用“相信奇蹟”、“苦盡甘來”等等的口號相互鼓勵。韋一航卻對大家說:“你們不會真的信這些吧?說什麼期待奇蹟,哪有什麼奇蹟啊?如果互相鼓勵就能消滅癌細胞,我第一個報名。”

《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你可以不勇敢

是啊,哪有什麼奇蹟啊?現實就是,你期待的奇蹟永遠不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災禍卻隨時會到來。然而,我們在無能為力時,卻很容易相信奇蹟。好像你相信了,奇蹟就會出現,你不信,奇蹟就不會出現。如果真的有奇蹟,就像韋一航說的:“這一切就不應該發生。”

病友們說得也沒錯,我們應該“互相鼓勵”。互相鼓勵可以提升自信心、樹立積極的心態,讓我們可以更加努力地去面對困境,但是把幸福和未來寄託在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奇蹟”之上,我認為是完全走錯了方向。

我兒子的確診醫生是國內頂尖的小兒神經內科專家,她每天都要親口向許多家長宣讀他們孩子的“死刑”或者“無期徒刑”的判決書。她並沒有向家屬表達過什麼所謂的“相信奇蹟”,而是以一種近似冰冷的口吻請大家接受現實。事實上,她卻是病友們心中最受尊敬的醫生。

這是為什麼?如果你相信存在什麼奇蹟,就意味著你背棄了基本的事實。當你做事不再以事實為基礎的時候,就很容易被一些表象的東西所矇蔽,你會去求神求鬼,去做很多傻事,很多騙子也會找上門來。我的病友中有很多都走過彎路,不但於事無補,還使本來就痛苦不堪的孩子以及家庭經濟雪上加霜。

那麼,想要積極的面對困難,就只能依靠“相信奇蹟”嗎?肯定不是嘛。如果能夠坦然地接受現實,活在真實的世界中,理性地看待周圍的一切,我們反而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韋一航和馬小遠當然不相信奇蹟,因此他們比成年人更懂得活在當下,他們一定要去一次那個腦海中曾經出現的地方。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還有什麼比這一次冒險出行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如果一定說存在奇蹟的話,這個奇蹟也是在事實的基礎上,透過不懈地努力、竭盡所能,最終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必然結果而已。

不要做別人眼中的自己

魯迅說:“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我認為人戴面具有兩種目的,一種是取悅別人,一種是保護自己。前者是想從別人那裡取得好處,後者是不想讓別人從自己這裡拿走什麼,身陷絕境中的人大多會不自覺地戴上後一種面具,因為他們特別擔心別人會從自己身上拿走最後一樣東西:自尊。

病友群裡的病人們只想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健康點”,這就是面具,擔心被人歧視的面具。而韋一航和陌生人打交道時的第一句話,是告訴別人他腦袋裡有腫瘤,這也是他的面具,他希望用這種可怕的面具嚇跑別人。韋一航解釋道:“疼在自己身上,不用演給別人。”然而,正是他這真實的一面,打動了馬小遠的心。

《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你可以不勇敢

不論是病友還是韋一航,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他們越是想要努力地維護自尊,就越可能失去自尊,自尊就像手裡的沙子,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快。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給出了一個科學的方法: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比自尊本身重要得多。你能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如果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受到了他人的傷害,你是否會自責?如果自責是改變行為的好辦法,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完美無缺了呢?

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了純粹的自尊而掙扎,我們應該首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那些看上去正常的人就很完美嗎?你會一直盯著別人的缺陷嗎?我們經常過度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焦點效應”,就是古話說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成天總跟自己過不去,疑神疑鬼地自找麻煩。

別人真的沒有那麼關心你是不是完美。愛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別人就無法從你身上拿走任何東西,自尊也就隨之而來了。

面對困難,可以不勇敢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灌輸要做勇敢的人。什麼叫做勇敢?不怕死就是勇敢嗎?《小紅花》中所有的癌症病人沒有一個說過自己“怕死”,他們還不夠勇敢嗎?所以我們發現,活著甚至比死亡更難。

面對人生的種種磨難,難道我們只有像一頭瘋牛一樣地往前衝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嗎?當生活給了我們一記耳光,我們就要舔掉嘴角的血,然後笑嘻嘻地把另外一半臉伸過去嗎?傷心、難過、恐懼,這些都是人類正常的情感啊,不能因為我們擁有這些情感,就說我們是懦弱的人,因為“懦弱”是一個十足的貶義詞,所以我們的一切都遭到了否定。

一首歌中唱到:“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當愛太累夢太亂沒有答案,難道不能坦白地放聲哭喊。”在一次家庭聚會上,韋一航的長輩們紛紛表示為了給孩子治病,可以賣房子籌錢,一時間韋一航的爸爸哭得像個淚人。以我個人的經歷,我認為人世間各種各樣的苦我們都可以承擔,但永遠沒有人能夠剝奪我們哭喊的權力,因為哭喊就是一種本能的抗爭。

《送你一朵小紅花》易烊千璽:你可以不勇敢

所以在一個人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沒必要鼓勵他:“你要堅強,你要勇敢,你要讓自己變得強大,你要面對現實,你要堅持下去……”讓他哭喊,讓他去釋放,然後給予他真正的關心與愛,使他重拾人生的信心。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