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臨江仙》

充滿戰爭的時代,是痛苦的時代,但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縱觀歷史上各個混亂紛爭頻出的年代,無一不充滿了驍勇善戰的將軍和智計絕倫的謀士。春秋戰國時期如此,魏晉南北朝如此,五代十國如此,我們最為熟悉的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時期更是如此。

並且因為身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一書,我們對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更加熟悉。猛張飛、智諸葛、義薄雲天的關雲長,一代梟雄曹孟德、絕世猛將夏侯惇,還有才貌雙全的美周瑜,勇武英豪的孫仲謀,很多人都能對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數家珍。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三國時代的開啟轟轟烈烈,落幕時卻悄無聲息,好像不知道從哪年開始,那些輝煌燦爛的英雄人物都漸漸退場。故事再也沒有開始時的激烈與熱血,只能看到滿地索然無味。

其實翻找史書就可以發現,三個國家時勢的轉折竟然發生在同一個年份。

在這個年份裡,魏蜀吳無一例外地都遭受了重創,那些作為國家根基的將領們相繼去世,之後的三個國家,便再也沒能恢復元氣。

核心崩塌的曹操集團

要說三國裡哪個勢力最慘,大概非曹操的魏國莫屬。一生費盡心力打下的江山,到最後卻被司馬家的人收入囊中。

而在公元220年這個節段,魏國的處境也要比吳蜀兩國要艱難,因為曹操同時失去了所倚重的謀臣和武將。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其他兩國好歹還只是傷了元氣,魏國這樣一來直接斷了根基,作為曹操左膀右臂的兩位能臣竟然相繼離世,這樣的打擊不可說不大。瞭解三國曆史的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一員猛將,在整個三國時期都無人能出其右,那便是夏侯惇。

可以說曹操能打下這半壁江山,夏侯惇是功不可沒的。而且他忠心耿耿,和曹操感情甚篤,是曹操最看重的手下之一。另一位仙去的大臣叫程昱,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謀臣,經常為曹操進言獻策,功勞也不小。

兩人的逝世,帶來的不僅是國力上的損失,更多的還是對曹操精神上的打擊。

魏國的人還沒有來得及消化這個噩耗,另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噩耗就又傳了過來:一手締造了魏國的魏王曹操駕崩。這也意味著支撐魏國的核心基礎終於崩塌,再也迴天無力。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之後,雖然魏國在司馬家手下成為三國裡最後的勝者,但魏國已經不是原來的魏國,只不過是另一個政權孕育的溫床而已。真正的魏國,或許早在這一年就已經消失不見了。

痛失都督的東吳

魏國大受重創,吳國其實也不好受。

之前呂蒙設計誅殺了關羽,算是給吳國帶來了些好訊息,可惜孫權還沒來得及高興,這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吳國都督,竟也在這一年下去陪自己的老對手去了。

呂蒙畢竟身體不好,和關羽這樣的猛將對戰,肯定也是費心費力的。因此就算是呂蒙戰勝了關羽,他的身體也被拖垮了,之後無論怎樣調養都不見起色,在支撐了幾個月後,呂蒙也終於撒手人寰。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因為時機過於湊巧,甚至還有關二爺死後不願意放過呂蒙,害怕沒有人能打敗他,因此又從陰間上來把呂蒙魂魄勾走了的說法。不過這也是人們的杜撰罷了,真正的關二爺是不屑於做這種陰險之事的。

禍不單行,這邊孫權還沒從呂蒙的死中緩解過來,另一個頂樑柱甘寧同樣患上重病,命不久矣。

對於甘寧之死,史書上只找到到隻言片語,卻也足夠讓人感覺到孫權的痛心。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孫權本來就失去了逐鹿中原的鬥志,如今吳國元氣大傷,他更是堅定了堅守江東的心思,再也不願去出征擴充套件疆域。之後吳國便蜷縮在江南一帶,逐漸失去了存在感。

孫權的選擇可能是不願再承受天人永隔的悲痛,也可能是在戰爭中逐漸失去了以前的豪氣和勇氣,總之東吳從這一年起完全轉為防守狀態。

雖然這樣的政策還是沒有能挽救吳國的敗亡,但是相比起來,至少孫權是三個人裡面活得最久的。

連失三將的蜀國

要說三國時期誰最勇猛,可能沒有辦法排出來,但若是說哪個武將人氣最高,想必關二爺是當仁不讓的。他忠肝義膽、智勇雙全,同時又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個人魅力,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行為,雖然一向有爭議,卻不可否認是他重感情、講義氣的體現。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而關羽的隕落,正是在公元220年,擒住他的是吳國的呂蒙。只是呂蒙擊敗關羽的手段並不算高明,是藉助陰險的手段暗算了關羽,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未免有些勝之不武。

和魏國吳國的情況不一樣,劉備與關羽是結義拜過把子的。

因此,關羽之死帶給劉備的痛苦,遠遠比曹操和孫權感受得要深。這也導致劉備除了悲痛,更多的是憤怒,怒火讓他失去了理智,不顧後果地起兵攻打東吳。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這樣頭腦一熱的決定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劉備不僅沒能為自己的二弟報仇,還讓為自己征戰多年的老將黃忠也喋血沙場。接二連三的失敗,最終讓劉備不得不偃旗息鼓。

更何況一直以來擔負劉備智囊作用的法正也患病去世。諸葛亮雖然一直被描述為運籌帷幄之中的謀臣,但更擅長的還是治理國家,而不是行軍打仗。因此在作戰方面,蜀國的確再沒有了什麼優勢。

這一年眾星隕落:蜀漢痛失3員大將,孫吳大都督身死,曹魏更慘

後來劉備崩於白帝,他的兒子劉禪卻沒有曹丕那樣的能力,是個什麼都不會的純草包。

也因為蜀國力量被過多削弱,沒過幾年,蜀國就成為三個國家中最先滅亡的一個。

小結

歷史自有其既定的規律,分久必合,興久必衰。最開始逐鹿中原的幾位霸主,以及他們意氣飛揚的將軍謀臣們,在無數次的征戰中,早就耗盡了一生的精力,總是要離開的,而且幾個分裂的勢力早晚是要合在一起。公元220年發生的各種事,只是湊巧加快了歷史的腳步。

往事不可回首,我們如今品讀的歷史,只不過是記錄在紙上供人觀賞的文字。那些真正發生過的血與火、熱血與豪情、離別和衰亡,卻是永遠也無法體會到的了。

參考資料:《臨江仙》《三國演義》《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