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空間——江蘇的一體化程序提上日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江蘇也不例外。

經過了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江蘇各地級市以自己為中心發展經濟,利用區域優勢、人才優勢,敢打敢拼,江蘇經濟發展迅速,領先全國,人均GDP排第一。因為地域的原因,江蘇經濟,蘇南非常強,蘇北弱蘇南一點,形成了地域落差。

很多人說,江蘇的徐州到蘇州,開車需要八個多小時,蘇南和蘇北在經濟上有一點落差。就拿地產來說,蘇州的地價可能在4萬了,蘇北的地級市在2萬,看起來像什麼呢,就是兄弟大家一起努力,大哥發展的好,兄弟兩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了。

在說蘇南之前,我這裡先說一個城市,是美國的,叫做底特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的強盛,到他的沒落。等你看完了,我們再來看看蘇南的經濟發展,大家熟悉的蘇州工業園區,崑山電子廠,吳江電子廠,民族企業搖籃的無錫,最近留意新聞的人都知道,華西村在發展上遇到了瓶頸和困境,這個情況是整個蘇南的縮影,就是現行的經濟發展模式遇到了挑戰,是更進一步,還是在慢性的發展。再說說長江以北的城市,經濟規模上,遠低於蘇南,對比於蘇南,可以用地廣人稀來形容。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可以優勢互補。

優勢互補的可能性,首先在技術上,整個江蘇,更多的是代加工產業,以勞動力為優勢,技術上以學習為主,這一點上江蘇的技術力量上相差不大,不同的是規模化和產業化的不同。區域位置上,蘇南更靠近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享受城市群輻射帶來的便利,這個也強於蘇北。

其次是互補的必要性,蘇南發展遇到了瓶頸,需要發展高價值的產業,同時需要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這是吐故納新的過程。人才是需要整個江蘇的人才,這樣才能發展的更好。同時,我們需要降低成本,將更多的資金用於科研,既方便又快捷的辦法就是,將部分產業的配套設施安置在長江以北,帶動整個長江以北城市的發展,這樣可以齊頭並進。

最後還有一個非常有力的因素來了,就是高鐵的通行,這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人才的活動範圍加強了,假如我在淮安,我可以去蘇州高科技產業上班,每週休息的時候回家,和家人在一起。以後你會看到,整個江蘇,週五和週日,還有周一早晨的高鐵票非常的多,最關鍵的是,你有時候還買不到,只能多花錢和時間開車回家。

這裡補充一句,一個是未來的競爭,未來的競爭只會是團體的競爭,一個優秀的團隊加上優秀的產品之間的競爭,一個優秀強大的公司,將會由這個公司擁有多少理性和野性共存於一體的狼群數量。

打仗親兄弟,兄弟齊心,其利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