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淺談之二十三:專案整合管理之各類文件概念

專案管理淺談之二十三:專案整合管理之各類文件概念

專案整合管理各類文件的概念如下

一、

商業檔案

一般是指商業論證:

商業論證是指經批准的商業論證或類似檔案是最常用於制定專案章程的商業檔案。商業論證是從商業視角描述必要的資訊,並且據此決定專案的期望結果決定是否值得所需投資。一般情況下,商業論證會包含商業需求和成本效益分析,以論證專案的合理性並確定專案邊界。

商業論證的編制可由以下一個或多個因素引發:

1。 市場需求 (例如,為應對汽油緊缺,某汽車製造商批准一個低油耗車型的研發專案);

2。 組織需要 (例如,因為管理費用太高,公司決定合併一些職能並最佳化流程以降低成本);

3。 客戶要求 (例如,為了給新工業園區供電,某電力公司批准一個新變電站建設專案);

4。 技術進步 (例如,基於技術進步,某航空公司批准了一個新專案,來開發電子機票以取代紙質機票);

5。 法律要求 (例如,某油漆製品廠批准一個專案,來編寫有毒物質處理指南);

6。 生態影響 (例如,某公司批准一個專案,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7。 社會需要 (例如,為應對霍亂頻發,某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組織批准一個專案,為社群建設飲用水系統和公共廁所,並開展衛生教育)。

由於商業檔案不是專案檔案,專案經理就不可以對它們進行更新或修改,只可以提出相關建議。

二、

協議

協議用於定義啟動專案的初衷。協議有多種形式,包括合同、諒解備忘錄、協議書、意向書等。合同也是協議的一種,是更加嚴謹的協議。

三、

事業環境因素

能夠影響制定專案章程過程的事業環境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1。 政府或行業標準(如產品標準、質量標準、安全標準和工藝標準);

2。 法律法規要求和(或)制約因素;

3。 市場條件;

4。 組織文化和政治氛圍;

5。 組織治理框架(透過安排人員、制定政策和確定過程,以結構化的方式實施控制、指導和協調,以實現組織的戰略和運營目標);

6。 相關方的期望和風險臨界值。

四、

組織過程資產

能夠影響制定專案章程過程的組織過程資產包括(但不限於):

1。 組織的標準政策、流程和程式;

2。 專案組合、專案集和專案的治理框架(用於提供指導和制定決策的治理職能和過程);

3。 監督和報告方法;

4。 模板(如專案章程模板);

5。 歷史資訊與經驗教訓知識庫(如專案記錄與檔案、關於以往專案選擇決策的結果及以往專案績效的資訊)。

五、

專案章程

專案章程是由專案啟動者或發起人釋出的,正式批准專案成立,並授權專案經理使用組織資源開展專案活動的檔案。它記錄了關於專案和專案預期交付的產品、服務或成果的高層級資訊,例如:

1。 專案目的;

2。 可測量的專案目標和相關的成功標準;

3。 高層級需求;

4。 高層級專案描述、邊界定義以及主要可交付成果;

5。 整體專案風險;

6。 總體里程碑進度計劃;

7。 預先批准的財務資源;

8。 關鍵相關方名單;

9。 專案審批要求(例如,用什麼標準評價專案成功,由誰對專案成功下結論,由誰來簽署專案

10。 結束);

11。 專案退出標準(例如,在何種條件下才能關閉或取消專案或階段);

12。 委派的專案經理及其職責和職權;

13。 發起人或其他批准專案章程的人員的姓名和職權。

六、

假設日誌

通常,在專案啟動前編制商業論證時,識別高層級的戰略和運營假設條件與制約因素。這些假設條件與制約因素應納入專案章程。較低層級的活動和任務假設條件在專案期間隨著諸如定義技術規範、估算、進度和風險等活

、專案管理計劃

專案管理計劃是指在說明專案執行、監控和收尾方式的一份檔案,它整合並綜合了所有子管理計劃和基準,以及管理專案所需的其他資訊。究竟需要哪些專案管理計劃元件,取決於具體專案的需求。

專案管理計劃元件包括(但不限於):

1。 專案的管理計劃:

2。 範圍管理計劃;

3。 需求管理計劃;

4。 進度管理計劃;

5。 成本管理計劃;

6。 質量管理計劃;

7。 資源管理計劃;

8。 溝通管理計劃;

9。 風險管理計劃;

10。 採購管理計劃;

11。 相關方參與計劃;

12。 範圍基準。;

13。 進度基準;

14。 成本基準;

15。 開發方法

其他元件。大多數專案管理計劃元件都來自於其他過程,這些元件是在本過程生成的。

通常包括(但不限於):

1。 變更管理計劃。 描述在整個專案期間如何正式審批和採納變更請求。

2。 配置管理計劃。 記錄和更新專案的特定資訊,以及該記錄和更新了哪些資訊,以保持產品、服務或成果的一致性

3。 績效測量基準。 經過整合的專案範圍、進度和成本計劃,用作專案執行的比較依據,以測量和管理專案績效。

4。 專案生命週期。 描述專案從開始到結束所經歷的一系列階段。

5。 開發方法。 描述產品、服務或成果的開發方法,例如預測、迭代、敏捷或混合型模式。

6。 管理審查。 確定專案經理和有關相關方審查專案進展的時間點,以考核績效是否符合預期,或者確定是否有必要採取預防或糾正措施。

專案管理計劃包括的專案檔案(包括但不限於)

活動屬性;活動清單;假設日誌;估算依據變更日誌;成本估算;成本預測;持續時間估算;問題日誌;經驗教訓登記冊;里程碑清單;資源分配清單;專案日曆;專案溝通記錄;專案進度計劃;專案進度網路圖;專案範圍說明書;專案團隊派工單;質量控制測量結果;質量測量指標;質量報告;質量檔案;需求跟蹤矩陣;資源分解結構;資源日曆;資源需求;風險登記冊;風險報告;進度資料、進度預測;相關方登記、專案章程;測試與評估檔案等。

七、

批准的變更請求

批准的變更請求是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的輸出,包括經專案經理審查和批准的變

更請求,必要時可經變更控制委員會 (CCB) 審查和批准。批准的變更請求可能是糾正措施、預防措施或缺陷補救,並由專案團隊納入專案進度計劃付諸實施,可能對專案或專案管理計劃的任一領域產生影響,還可能導致修改正式受控的專案管理計劃元件或專案檔案。

、可交付成果

可交付成果是在某一過程、階段或專案完成時,必須產出的任何獨特並可核實的產品、成果或服務能力。它通常是專案結果,並可包括專案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

一旦完成了可交付成果的第一個版本,就應該執行變更控制。用配置管理工具和程式來支援對可交付成果(如檔案、軟體和構件)的多個版本的控制。

、專家判定

專家判斷是指基於某個應用領域或知識領域、學科和行業等的專業知識而做出的論證,關於當前活動的合理判斷,這些專業知識可來自具有專業學歷、知識、技能、經驗或培訓經歷的任何小組或個人。

十、

問題日誌

在整個專案生命週期中,專案經理通常會遇到問題、差距、不一致或意外衝突。專案經理需要採取某些行動加以處理,以免影響專案績效。問題日誌是一種記錄和跟進所有問題的專案檔案,所需記錄和跟進的內容可能包括:

問題型別;問題提出者和提出時間;問題描述;問題優先順序;由誰負責解決問題;目標解決日期;問題狀態;最終解決情況。

問題日誌可以幫助專案經理有效跟進和管理問題,確保它們得到調查和解決。作為本過程的輸出,問題日誌被首次建立,儘管在專案期間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問題。在整個專案生命週期應該隨同監控活動更新問題日誌。

十一、

變更請求

變更請求是關於修改任何檔案、可交付成果或基準的正式提議。如果在開展專案工作時發現問題,就可提出變更請求,對專案政策或程式、專案或產品範圍、專案成本或預算、專案進度計劃、專案或產品結果的質量進行修改。其他變更請求包括必要的預防措施或糾正措施,用來防止以後的不利後果。任何專案相關方都可以提出變更請求,應該透過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對變更請求進行審查和處理。變更請求源自專案內部或外部,是可選或由法律(合同)強制的。變更請求可能包括:

1。 糾正措施。為使專案工作績效重新與專案管理計劃一致,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

2。 預防措施。為確保專案工作的未來績效符合專案管理計劃,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

3。 缺陷補救。為了修正不一致產品或產品元件的有目的的活動。

4。 更新。對正式受控的專案檔案或計劃等進行的變更,以反映修改或增加的意見或內容。

十二、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

可用於本過程的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包括(但不限於):

積極傾聽;引導;領導力;人際交往;隱性知識的分享創造條件;政治意識。

十三、

工作績效資訊

工作績效資訊指在工作執行過程中收集工作績效資料,再交由控制過程做進一步分析。將工作績效資料與專案管理計劃元件、專案檔案和其他專案變數比較之後生成工作績效資訊。透過這種比較可以瞭解專案的執行情況。

在專案開始時,就在專案管理計劃中規定關於範圍、進度、預算和質量的具體工作績效測量

指標。專案期間透過控制過程收集績效資料,與計劃和其他變數比較,為工作績效提供背景。

例如,關於成本的工作績效資料可能包含已支出的資金,但必須與預算、已執行的工作、用於完成工作的資源以及資金使用計劃比較之後才能有用。這些附加資訊為確定專案是否符合預算或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相應的情境;還有助於瞭解偏差的嚴重程度。透過與專案管理計劃中的偏差臨界值進行比較,就可以確定是否需要採取預防或糾正措施。對工作績效資料和附加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為專案決策提供可靠的基礎。

十四、

資料分析

可用於本過程的資料分析技術包括(但不限於):

1。 備選方案分析。備選方案分析用於在出現偏差時選擇要執行的糾正措施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組合。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有助於在專案出現偏差時確定最節約成本的糾正措施。

3。 掙值分析。掙值分析對範圍、進度和成本績效進行了綜合分析。

4。 根本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關注識別問題的主要原因,它可用於識別出現偏差的原因以及專案經理為達成專案目標應重點關注的領域。

5。 趨勢分析。趨勢分析根據以往結果預測未來績效,它可以預測專案的進度延誤,提前讓專案

6。 經理意識到,按照既定趨勢發展,後期進度可能出現的問題。應該在足夠早的專案時間進行

7。 趨勢分析,使專案團隊有時間分析和糾正任何異常。可以根據趨勢分析的結果,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建議。

8。 偏差分析。偏差分析審查目標績效與實際績效之間的差異(或偏差),可涉及持續時間估算、成本估算、資源使用、資源費率、技術績效和其他測量指標。可以在每個知識領域,針對特定變數,開展偏差分析。在監控專案工作過程中,透過偏差分析對成本、時間、技術和資源偏差進行綜合分析,以瞭解專案的總體偏差情況。這樣就便於採取合適的預防或糾正措施。

專案管理淺談之二十三:專案整合管理之各類文件概念

歡迎廣大網友對以上觀點評論、點贊、關注、交流。

(本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系小編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