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世界工廠的歷史,可以知未來

什麼是快樂星球?至少從目前全球的政治地緣格局看,這個星球並不快樂。

拜登上任美國總統已經超過100天,就在最近,這位幾乎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釋出了演講,矛頭直指中國。

在演講中,拜登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比喻成全面競爭。遙想20年前,中美的關係定義還是合作。從合作到競爭,雙方的關係不會因為美國總統換屆就有所改變。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中美競爭是遙遠的事情。不過,對於國內產業鏈來說,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涉及到的波及面已經非常之廣。

華為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美國人卡喉嚨之後,對晶片採取斷供的手段,蝴蝶效應開始顯現,華為手機正面臨一個非常危險的絕境。

其實我們國家走過的路,就是當初日韓走過的路。從代工做起,構造了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後,再向高科技領域轉型。

這個過程,很多人覺得我們能成為世界工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事實是我們國家的運氣真的比較好。

實際上,拉美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就想成為世界工廠。看看當時拉美的環境,勞動力、經濟環境其實不差,而且還有原材料的優勢,地緣與文化上也傾向歐美。結果事實怎麼樣呢?世界工廠最後落在了中國。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後,拉美的價值錨定在了原材料。這才有了智利的銅礦價格因為我國對銅的大量需求而導致原材料上漲,智利的生活也相當美滋滋。之後我國對石油的進口需求,也讓國際油價在一段時間內暴漲,在此期間委內瑞拉因為大量出口石油而身價上漲,其領導人查韋斯甚至一時風光無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世界工廠當時落在了中國,而不是拉美。是不是我們真的因為人口市場龐大,吸引了全球的資本。

實際上,當時日韓就是前一個世界工廠。也就是說,產業鏈的基礎就在東亞,當然也包括了臺灣、香港。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談判後,也有時代的背景。

目前到了轉型階段,不說能不能成功,首先看看日韓的成功案例。日韓在上世紀80、90年代左右轉型成功,其時代背景有兩個。其一,科技迅猛發展,半導體產業異軍突起;其二,西方世界因為冷戰的需求,也支援日韓轉型作為牽制東歐集團的重要力量。

再來看看目前的情況。雖然5G技術喊到現在,但實際情況沒有預期中那麼快。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轉型還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