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堅不摧:克敵制勝的法寶,這是一支啥樣的部隊?

無堅不摧:克敵制勝的法寶,這是一支啥樣的部隊?

無堅不摧:克敵制勝的法寶,這是一支啥樣的部隊?

古代作戰,常選精銳的戰士作為先鋒突擊,稱為選鋒,玄甲軍是李世民從所統帥的騎兵中選拔出來的精銳。而且,玄甲軍擔負的作戰任務很重,每戰必當先鋒,傷亡也不在少數,估計應該是不斷選拔補充,保持一定的兵員定額。對於玄甲軍的組成、訓練和裝備情況,基本可以透過對唐初騎兵分析得出。

在《資治通鑑》中,對玄甲軍記載如下:“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臺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這段文字雖然很短,但玄甲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雲一般壓向敵陣,聲勢迫人,加上玄甲軍本身的精銳,幾乎無堅不摧。

從東漢末年開始,北方強悍的遊牧民族逐漸進入中原,經過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混亂,到了隋唐時期,騎兵的發展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高峰。在這個時代,重甲騎兵一度成為主流。所謂重甲騎兵,又稱甲騎具裝,騎兵和戰馬均披很厚的盔甲。隋朝繼承了南北朝的傳統,在軍隊中,重甲騎兵依然佔了很大比重,作為舊朝的一員,李淵的唐軍大概也受了一些影響。

這裡還有一個變數,即隋朝和北邊的突厥進行了大規模的騎兵交戰。突厥的騎兵是以機動性著稱的輕騎兵,隋朝騎兵與突厥屢次交鋒,出於適應敵人特點的需要,隋朝騎兵受到了對方的影響,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又向輕騎兵的方向轉變。李淵作為幷州的軍政長官,正擔負著防禦突厥的責任。他在與突厥的交戰過程中,首先仿效突厥建立了一支精銳的輕騎兵。《資治通鑑》記載:“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這支騎兵能夠在機動性上與突厥匹敵,應當是輕騎兵無疑。這部分騎兵,可以看做玄甲軍最初的基礎。李淵太原起兵之後,從突厥購買了良馬二千匹,還借來了小部分突厥騎兵,西突厥部落的史大奈也率領部下的騎兵,在會寧歸附了李淵,更加壯大了李淵部下的騎兵隊伍。因為受突厥的影響,輕騎兵成為李淵部隊的主要力量。在霍邑之戰中,李世民所率領的精銳騎兵,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唐朝奪取了關中,又陸續平定了隴西、涼州等地的割據勢力,隴西的騎兵也非常精銳,他們的加入,無疑又壯大了唐軍的騎兵隊伍。同樣,受突厥支援的劉武周,與唐朝在幷州展開激戰,被李世民挫敗,他的部眾很多都歸降了唐朝,尤其是尉遲敬德這樣的勇猛騎將,他的部眾有八千多人,不乏精銳的騎兵。關東的秦叔寶、程知節等人也是驍勇的騎將,同樣投到了李世民麾下。李世民有這樣一支糾合了四方精銳的騎兵部隊,在此基礎之上選拔出來的玄甲軍,必然是極其驍悍的。

玄甲軍到底是輕騎兵,還是延續了南北朝傳統的重灌騎兵呢?根據記載,應該是輕騎兵。一則是受突厥的影響比較多,很多戰士就是突厥人,二則從戰例上來看,唐軍騎兵的機動性很強,作戰中往往實施迂迴攻擊,而且能夠進行長途奔襲,在攻擊薛仁果和劉武周的戰役中,都有長途追擊的紀錄,尤其是追擊劉武周所部,在晝夜急行二百里以後,又連續追擊了三天多,重甲騎兵恐怕很難支援這樣長距離的追擊作戰。

唐初的輕騎兵已經和漢代的輕騎兵不同了,雖然去掉了南北朝時代流行的具裝鎧,減輕了戰馬的負擔。但是騎士本身的防護,遠較漢魏時代嚴密。唐代的鎧甲有十三種,騎兵主要使用鐵質的明光甲。明光甲以兜鍪護頭,兜鍪兩側有向上翻卷的護耳,有的兜鍪還綴有垂至肩背用以護頸的頓項;胸甲一般分左右兩片,居中縱束甲絆,左右各有一面圓護,或作凸起的圓弧形花紋;兩肩覆蓋披膊,臂上套有臂護;腰間紮帶,腰帶之下有兩片膝裙護住大腿,小腿上則多裹縛“吊腿”。這種鎧甲的結構非常完備。

唐朝騎兵的武器如下:弓箭,唐軍一般人帶胡祿一個,可以裝三十隻箭矢。可能還有馬弩裝備,能射二百步。騎兵的長柄格鬥武器是漆槍(也就是槊),握柄很長,這是南北朝以來就流行的長柄格鬥兵器。短柄格鬥武器主要用短柄長刀,唐軍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漢代以來就流行的環首刀外,還有一種柄部有護格、柄首沒有圓環的新型長刀。這種刀後來流傳到日本,被稱為“唐樣大刀”。騎兵還使用一部分啄、錘、斧、鞭等砸擊類兵器。騎兵使用形體較小的圓形盾牌。

唐朝初期實行府兵制,可以根據府兵制來推測當時的訓練情況。府兵在冬季訓練的時候,主要有“薄戰”和“縱獵”兩項內容。其中以“薄戰”為主要內容。當時作戰,隊形的變化非常重要,“薄戰”主要是訓練士兵熟悉軍中的旌旗、金鼓等指揮號令,進行前進後退,隊形變化,操演熟練,以做到戰時臨陣有序,隨陣入戰。“縱獵”就是進行遊獵,在此過程中訓練士兵的武藝,提高士兵個人的戰鬥技能。府兵在服役之前,還有折衝府的官員對他們校閱考察,進行演練。服役期間的閒暇時間,他們也會經常進行騎射訓練。

以上裝備和訓練情況,是唐軍的一般情況,以此推測,玄甲軍的情況應該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只不過,他們是唐軍騎兵中的精英而已,可能選拔和訓練更加嚴格,裝備也比較精良。

根據記載,李世民使用玄甲軍的戰術主要有這麼幾種:側翼突擊、埋伏、正面突擊。而李世民慣常使用的戰術是側翼突擊,這裡的側翼,未必就是敵陣的側面,也可能是敵人的薄弱環節,或者迂迴到敵人的陣後。李世民通常會讓正面部隊先與敵人接戰,等敵人銳氣受挫,精力消耗的時候,他再率領玄甲軍突擊敵人的薄弱環節,或者直接迂迴過去,前後夾擊敵人。這樣的攻擊,往往是致命的一擊,會讓敵人就此崩潰了。正面突擊,是以玄甲軍為前鋒,大軍為後繼,直接對敵陣實施衝擊,把敵人的陣勢衝亂、衝散,從而最終達到殲滅敵人的目的。玄甲軍雖然精銳,衝擊力很強,李世民本人也很驍勇,但這樣的攻擊還是具有很大的冒險性,尤其是遇到頑強的敵人。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城外的故馬坊激戰,李世民想檢視敵人陣勢的情況,直殺入敵人陣背。雖然陣形被打散了,但王世充部下的江淮精銳也不是等閒之輩,與唐軍殊死力戰,李世民的坐騎在混戰中被射倒,幸虧部將拼死救援才脫險,經過幾番激戰,最終才將王世充的部隊擊潰。

埋伏戰術具有很強的突然性,敵人突然之間就陷入包圍和突擊中,混亂和恐懼是可想而知的。李世民率領五百騎兵向竇建德的大軍挑戰,併成功伏擊了他們的前鋒部隊,生擒了敵軍驍將,應該看作是玄甲軍的傑作。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