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的小動物

前幾天在鎮海九龍湖周邊的山間古道踽踽獨行,突然路旁灌木叢噗啦躥起一個黑影,定睛細看,像一隻松鼠。顯然我的突然到來驚擾了它。只見它從灌木叢飛速前躥,跳上一棵樹,順著橫斜的樹枝,在我前方橫過山道,跳進右側的樹林不見了蹤影。

突然偶遇的松鼠讓我想到近幾年間行走四明山所遇到的動物。大動物沒有看到,如老虎、鹿等動物只在地方文獻和地名中時有所見,如青虎灣崗、鹿亭鄉、白鹿村等。年初在一個評審材料中看到上一世紀初有人遇到老虎的記載,我對此深表懷疑。且不說一百年前,就是三百多年前黃宗羲在撰寫《四明山志》時,就經常行走或小住四明山裡,顯然那時大動物在四明山已經不成為人類的威脅了。再稍早,徐霞客行走的足跡也涵蓋四明山,雖然不能排除當時大動物已經絕跡,但至少徐霞客已經不將此地視為畏途了。從生物鏈的角度推斷,鹿的絕跡應該早於老虎——如果沒有人為干預的話。

大動物仍存的物種,很可能是野豬。聽許多寧波人講,三十年前周邊的山裡野豬不少。我的行走經歷卻並未遇到野豬,但有一次遇到一個伺弄山間田壟的農民,他說野豬確有,他種的紅薯就經常遭到野豬的刨食。雖然沒有親見,但卻無法否認。

照理,野兔肯定有,但我幾乎沒看到。蛇確實存在,也遇到幾次。因為事發突然,每次都被嚇了一跳,但也僅僅嚇了一跳。看起來蛇更怕人,每次遭遇,蛇都像是逃逸而去。不過它的逃逸路線很有規律,總是以弧線的形式從人的前面劃過,即使有時它已經和人平行甚至稍後,也總是急忙躥到前面繞過人,這幾乎成了一個規律。

相比於蛇,蜥蜴是山裡最常見的小動物,顏色也有好幾種,最大的尺寸差不多有15-20公分。因為它也是冷血動物,所以春天喜歡在山路上曬太陽,因為顏色與路上的枯枝敗葉相似,很難察覺,直到臨近它才倏然奔逃,令人心頭一驚。蜥蜴的行為對人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松鼠在最近幾年見到的機會多了起來,其實近距離遇到松鼠的機會並不多,它膽小機警,大多數時候是驅車山路時遠遠地看到它,它的規避路線有些像蛇,不過發生在更遠的距離。

對人傷害最大動物是山螞蟥,別看它形體細小,貌似一根火柴棍大小,但吸附力極強,吸足了血會鼓起半個乒乓球大小的身體。在溼熱的山路上它幾乎無所不在,尤其是在溪水邊的樹林間。除了地上,我懷疑它們還會從樹梢和灌木叢悄然降落到人的身上。由於被它們傷害得厲害,我對山螞蟥真的有些恐懼。歷史上寧波的山螞蟥橫行無忌,有一條古道就叫螞蟥嶺古道。主觀感受,近幾年山螞蟥有愈演愈烈之勢。

四明山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