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牧馬人》(轉自知乎)

我和很多網友一樣,都像是捅了《牧馬人》的窩,開啟手機都是這個電影的短影片,源源不斷的推送出來。粗糙的畫質,平淡的臺詞,簡單的故事組成這樣一部1982年的老電影,或許是時代的浮躁,感情的複雜多變,才使得這樣一部老掉牙的片子在時隔幾十年的光陰之後爆紅網路吧?這或許是製片方,導演和演員們都沒想到的事情。

坦白說,第一次看到短影片時,我覺得男主角好帥氣,以至於我根本沒想到他就是朱時茂,看來歲月這把殺豬刀是男女通殺的。幾十秒的時間,深深吸引了我,索性馬上去騰訊影片下載了完整版來看,一口氣看完。

01

故事是採用倒敘的手法來講述,男主的父親是一名富商,從美國飛回國內尋找兒子許靈均,看到兒子後,與兒子展開了交談。這對父子已有三十餘年沒見面了,對男主來講,爸爸這個稱呼實在陌生,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這位父親都是不稱職的。

許靈均生在一個鐘鳴鼎食的家族裡,放在現在是富二代,在當時卻是成分不好,出身不好。解放前夕父親出國闖蕩,母親病逝,留下年僅11歲的許靈均,揹負著資本家後代的黑鍋,在當時那個年代,艱辛程度可以想見……父親帶著愧疚的口吻說,你就像個孤兒。許靈均默默的說:“不,如果是個孤兒就好了,我是個棄兒。”對,真正的孤兒,也不會被人捉去批鬥!他是資本家的棄兒,非但沒有沾上資本家的光,反倒因為資本家的出身受盡了折磨。

當詢問起兒子的現狀以及過去發生的事情時,許靈均開始靜靜地講述,電影序幕似乎從這一刻才真正拉開。由於生在資本家,到了大批判年代,許靈均的名字一再的被貼在牆報上批判,並且要下放到地方去勞動改造。那麼,他犯了什麼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錯在投錯了胎,犯了“出身罪”。這是時代造就的。

祁連山大草原,許靈均下放到此地來接受勞動教育,內心的落差和沉重使得他周身縈繞著一股陰鬱的氣質,深鎖的眉頭蘊藏著無法道於人知的心事。那是個特殊的年代,也是一個瘋狂的年代,武鬥中多少人被整死的整死,自殺的自殺,能夠熬過來的,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都經歷了一番非人的痛苦折磨和奮力掙扎。許靈均也想到過死,整個人身心都陷入了悲觀絕望的深淵。

父親和許靈均徹夜深談,父親希望過去的讓它過去,一切要往前看,他希望將兒子重新塑造,他想恢復兒子作為人的價值,梳理他的信念……他以為可以讓兒子找到新生,許靈均不置可否,繼續講了下去——

“我死去過,不過我又活過來了,我不但找到了人的價值,我還找到了人的溫暖,我找到了父親,還找到了母親,對於他們給我的,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他繼續回憶。

勞動教育結束之後,因為無家可歸,留在了牧場放牧。幸運的是,過去那個年代雖窮,民風卻很淳樸。許靈均下放的地方,居住的都是牧民,對他都很友好熱情,給他送去親切的關懷。無論是幫他掛門簾的董大爺,還是給他送飯吃的老大娘,一飯一蔬的微小關懷,正是過去那種窮困年月裡最珍貴的東西,也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遺失的美好。

老大娘沒什麼文化,但是那句“人要往遠處看”,卻飽含了人生的哲理,給身處低谷的他帶去了力量!因此,使我這個普通觀眾也更加理解了:書有兩種,一種是有字的,一種是無字的,社會是學堂,經驗是老師,至理名言也!這種普通小人物身上釋放的熱情,溫暖了許靈均的心,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大自然和勞動教會了他許多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平淡質樸的鄉情使他重新“活了過來”。天蒼蒼,野茫茫的敕勒川,淳樸的民風,在與馬相伴的日子裡使他重新開始認識了生活。哪怕是在最瘋狂最黑暗的時候,牆上貼滿了批鬥許靈均的大字報,牧民們也都在想方設法的幫助他避難,這是他的幸運。有個鏡頭是牧民往那些大字報上撒尿,無聲的一個詼諧畫面,刻畫出牧民們心中的是非分明!

我本人敬佩許靈均的一點是,他的心胸非常寬廣,他非但沒有怨恨自己父親的失職,沒有抱怨因為出身的緣故使自己背了右派的黑鍋,還願意與他平心靜氣的談心。這是他的氣度,他的胸懷。

在陪父親買瓷器的時候,許靈均只挑了一個泡菜罈子,父親身邊的秘書宋女士問:“你愛吃泡菜?”許靈均說:“我愛人喜歡吃,她是四川人。“您的太太一定很漂亮”。宋女士說。許靈均不好意思地說:“一個毛丫頭”。宋女士感慨:“多麼甜蜜的稱呼。”對女人而言,丫頭這個稱呼雖不起眼,卻勝過諸如“親愛的”“老婆”“太太”“媳婦兒”等暱稱,因為丫頭一詞中包含著寵溺,是其他愛稱所不具備的。也無怪乎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宋女士會這樣感慨,國籍不一樣,教育背景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但是女人對愛人的期待是一樣的。

父親想看李秀芝的照片,許靈均從懷中取出,宋秘書說,哇,很像山口百惠。山口百惠是彼時風靡全球的日本女星,所以這個評價算是極高了。宋秘書希望許靈均談談與李秀芝的戀愛史,許靈均直言並無戀愛史,而是先結婚後戀愛。宋秘書道:“在美國,婚姻是戀愛的墳墓,無趣極了,你們這種我倒想聽聽。”

這個對白使我想起蒙曼老師講過中西方不同的愛情觀:西方社會的感情講究的是一把火的熾烈,所以結婚後就是墳墓,燒完了;而東方感情講究的是一江水的柔情,更細密綿長,流不盡。這就是區別。

02

“父親和宋小姐能品出咖啡的苦和甜的混合味道,他們哪兒能體會到人生的苦和甜的混合,這完全是一種奇特的、偶然性的排列組合”。許靈均心中默想著,應宋小姐的邀請,他開始講述自己與妻子李秀芝的“戀愛史”。

饑荒年代,不滿二十歲的李秀芝和同鄉的幾個女孩一起搭乘拉磚的列車,從四川江油到祁連山這一帶尋親投靠,也等同於逃荒。誰料表姐介紹的物件上月身亡了,無路可走之際,遇到了路過的熱心人老郭。“大叔,你能給我找個吃飯的地方嗎?我能幹活。”李秀芝可憐巴巴的說。老郭思忖片刻,他更想給她找個人家嫁了。饑荒年代,人人勒緊了褲腰帶,米缸裡就那麼點兒糧食,多一張嘴可不是小事兒,但是娶媳婦就另當別論了。

老郭兩口子問了好幾戶人家,大多是嫌她單薄,不宜生養,拒了。時代變遷,如今的審美都是朝著越瘦越美的標準發展,在當時是相反的。思來想去,老郭的妻子提醒他不如介紹給許靈均吧,於是就有了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臺詞:“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等會兒我給你送來!”

不得不說,過去的人們真心淳樸,憨厚,老郭忙前忙後,幾十裡的路來回跑著給他倆開介紹信,許靈均原以為是玩笑話,誰料老郭真的帶來一個姑娘!清秀的臉龐,梳著兩條長辮子,許靈均一時慌了神,急的斥責老郭這玩笑開大了!老郭介紹的時候說了句:“什麼都好,就是窮點兒,不過越窮越光榮嘛!”這句臺詞讓現在看抖音的很多人都差點笑噴!窮=光榮?這種奇葩的評價也只屬於那個時代了。

以後這兒就是她的家了,李秀芝環視了一下這個破爛不堪的屋子,許靈均侷促不安的站在那裡,看到地上的一隻爛鞋趕忙踢到床下,又抓起床上的一件破了洞的衣服藏起來,單身漢的生活必定是不規整的。天上掉下來個老婆,使他不知所措,心神不寧,這樣的運氣怕是羨慕壞了這個時代螢幕前的單身狗。

接下來,許靈均給她倒水,又讓她喝粥,李秀芝提議兩個人分著喝;吃完飯兩人爭著洗碗,李秀芝接受的是傳統女性教育:做個勤快的人。但許靈均並沒有袖手旁觀,而是自覺的給她倒了熱水來洗。這些互相謙讓的細節為兩個陌生的人奠定了互敬互愛的感情基礎。他們這種組合從感情角度來分析,在當時並不少見,恰恰是正常的。那個年代的男女,結婚之前與對方都是互不瞭解,婚後能夠和睦相處,逐漸感情變深的都是幸運兒;而那些婚後日子不和諧的反而是多數人的人生。

李秀芝憑直覺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好人,於是她決定寫信告訴父母。可許靈均躲閃的眼神和態度使她懷疑是不是他看不上自己?連夜裡睡覺,他都是打的地鋪,想到這裡李秀芝哭了起來。許靈均誤以為是她想家了而哭,於是拿出了自己攢的幾十元積蓄,交給她讓她回家去。李秀芝哭著問,你是不是嫌我醜?

“不是!不,我,我……”他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終於停下來說:“郭諞子沒跟你說清楚,我……我是——右-派。”說完痛苦的低下了頭。

李秀芝說:“郭大叔跟我說了,他說你不是壞人。”一句話催出了許靈均痛苦的眼淚。那個年代究竟有多瘋狂,出身成分不好,走路都不敢抬頭挺胸,處處低人一等,生生把人折磨的蔫頭耷腦,他的淚一定也刺痛了李秀芝,李秀芝的善解人意也激活了他對生活的希望。

“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闖進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一天,終於來到了,她對我是這麼信任,和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許靈均看著李秀芝為他縫補衣服,整理房屋,內心有一股無形的浪潮奔湧而出。他還是不能確定要和她結婚,心中還是充滿了不安和疑慮。

他試探著說:“我是個犯過錯誤的人。”“犯過錯誤,我們以後不犯就是了。”李秀芝淡淡的說。

“我註定了要在這裡勞動一輩子。”他再次試探性的問。

李秀芝平靜地回:“一輩子有什麼不好,我陪你在這兒勞動”。

許靈均內心湧起一股喜悅,隨後他又說:“那你也太可憐了。”

男主角許靈均的魅力在哪裡?他的魅力在於為他人著想,哪怕娶不到她,也希望她可以有一個好的歸宿,而不是為了得到她,就隱瞞自己的右派身份和勞動命運。首先,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勞動的打磨和批鬥的暴風雨並沒有將他心中的光明磨滅。正是因為這份坦誠,反而使他獲得了更加珍貴的東西。

李秀芝篤定道:“我不可憐,我命好。我看出來了,我遇到了好人。”一句話,使許靈均高興的站起來,走過來激動的握著她的手。他心中的包袱全消了,內心全部是輕鬆,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時代無論如何發展,如何進步,擇偶的第一標準,肯定是善良,失去了這個“1”,後面的再多財富和地位,都是空的。李秀芝顯然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她的確是遇到了好人,嫁的倉促又狼狽,卻贏了命運。看似可憐又幸運的兩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相依相伴,相濡以沫,這份感情是當今社會里極為稀缺的,這可能就是許靈均所說的“人生的苦和甜相混合的味道”。

03

“別的倒是沒毛病,就是男的年齡大了點兒”。一大幫子街坊鄰居在一起閒話家常,聊許靈均和李秀芝這對新人,許靈均比李秀芝大了十五歲。

“你知道個茄子,這男的呀,年齡越大,越知道疼老婆!”老郭懟了一句,這門親事是他跑下來的,他自己非常滿意!

聊的正歡時,許靈均從外面進來了,把李秀芝邀請大家前去做客的話帶到了,村支書禁不住誇:“這個女娃子還是很有見識的嘛!”這句評價也沒有誇虛,從後面李秀芝的表現看得出來,她確實有自己的思想見地。

四鄰八家都前去為這對新人慶祝,手裡都沒空著,有的是帶了花生,有的帶了紅棗,兩袋大米,老大娘還送去了一口鍋,鄉親們還兌了幾十塊錢連同一些布票糧票一起送給了他們,在今天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禮物微薄,卻包含了人們真誠的祝福,這份濃濃的鄉情浸染著許靈均的心,這也是許靈均後來拒絕出國的原因之一。別的不說,這種淳樸的情誼,在今天的農村社會也難覓蹤影了!人們心底渴望真誠,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它能夠在抖音中火起來的原因吧?

父親和宋小姐聽得津津有味,許靈均也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不能自拔。

婚後的李秀芝身上爆發出來強大的創造力,年齡雖小卻幹勁十足。作為牧馬人的許靈均,他出去放馬的時候,她就在家脫土坯,為的是壘院牆——這一切說明了她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心中有目標,希望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她不怕吃苦,願意為此付出,這種精神值得人們學習。時代變了,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多少女孩為了求安逸,少奮鬥,絞盡腦汁的的“抄近道”,對此現象在這裡不做批判,畢竟人各有志。

“明天我跟你一道去放馬”李秀芝一邊揮舞馬鞭一邊說。

“傻姑娘,漢民哪兒有女的去放馬的?”

“我就要去,我化裝成男的!”李秀芝賭氣的說,隨後又有些不滿的說:“一去十來天,連馬都想家了,人也不想家……”語氣裡滿滿是撒嬌的意味,許靈均也趕緊來哄她。這種“陳年狗糧”依舊甜齁了現在的觀眾。莫非找了一個大自己15歲的丈夫,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撒嬌耍賴做小孩嗎?我認為未必,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的性格中的包容度。

李秀芝給許靈均展示自己新寫的日記,全部是一些生活瑣事,其中她去看電影《列寧在1918》時也想著他,裡面的經典臺詞也記了下來,並當面給他演:“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還記載了大青馬想家跑了回來,自己丈夫卻還沒回來,言語間是嗔怪,實際上是想念;記載著她借《三里灣》來看,並說是靈均推薦的書……話來話外都是圍繞著他來寫,她既是一名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女性,又是一個不乏小女人性格的人,無論是對比同時代的女性同胞,還是對比現在的女人,她都是幸運的,因為找到了彼此那個“對的人”。他教她讀書認字,她也在無形之中教會了他許多東西,這種在今天看來並不浪漫的愛情,反而吸引來大量觀眾駐足。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女人,雖然不像現在的女人個個參加工作,但當時的她們也並沒有閒著,比如李秀芝,她其實就是當時那個年代裡千千萬萬個女性的縮影,她有“海陸空”司令的稱呼——養家禽、養飛鴿、養兔子,養娃娃……我們的奶奶、外婆,都是這樣過來的。彼時的她們,沒有網路,沒有電子產品,唯一的精神食糧就是書籍,這貧瘠的快樂來源,卻養成了她們牢固堅定的人生信念。

她牽著孩子的手,走在綠色的草原上,提著籃子給許靈均送飯的畫面,唯美的像一幅畫,一家三口在草地上讀《敕勒川》時,簡直詩意到極致!幸福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可這幅畫面卻讓人們品嚐到幸福的味道。綠野茫茫馬成群,無邊無際的藍空,至親至愛的人近在咫尺,一首簡單的詩,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許靈均“摘帽”了,激動的喜極而泣,我想,這種心情外人都不可能感同身受,看著他低頭壓抑哭泣的樣子,我也十分難過!幾十年的忍辱負重,一句簡單的“誤判”了外加五百元補助,就算補償了?這可是人家的一生!大好的青春與年華都留在了這裡!許靈均身上同樣也有千千萬萬個從苦難中“摘帽”的人群的縮影。他們的痛苦,他們經受的折磨,都是畢生難忘的!

許靈均在家中的牆上貼了一張地圖,這張地圖是他心中的詩與遠方,每天看一會兒,就是他的精神慰藉,這點,李秀芝懂他。許靈均看著地圖,高興的說:“秀芝,從今以後,我們就和大家一樣了!”李秀芝在忙著數那五百塊錢。許靈均怪道:“你這個人吶,錢算什麼?主要是我在政治上獲得了新生。”政治新生?李秀芝是不懂這個的,但是,她說了句:“在我眼睛裡,你還是你!”這話仔細去聽也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如同街坊鄰居來他們家為許靈均平反慶祝時,她說的一樣:“他當上了大官兒,我也不稀罕,他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不卑不亢的姿態,令人欽佩,就衝這顆乾淨的心和端正的三觀,她值得擁有這世間最好的幸福!

許靈均平反之後,做了一名教師,他走在路上有人給他打招呼,他都有些不習慣。在這二十多年的“老右”生涯裡,人們是要與這類人劃清界限的,因此,一個簡單的“你好”,都使他感動。當他走進教室時,《敕勒川》宏大深沉的背景音樂響起,他拿起粉筆準備寫字時眼圈一紅,手顫抖的弄斷了粉筆,終於寫下“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啊,祖國,一個令他內心湧起無限複雜情愫的詞語!

許靈均回憶到從祁連山的家中臨出發前的一晚上,李秀芝問道:你爸爸在美國是什麼幹部?”許靈均說:資本家。是個億萬富翁。”李秀芝對這些是沒概念的,當聽說爺爺的錢可以買很多汽車時,兒子青青開心的說:“我要汽車!”李秀芝嚴肅的教育了他:“青青,你記住了,那是爺爺的錢。錢,只有自己掙來的,花著才有意思,才心裡安逸。像我買鹽,我知道這是我賣雞蛋換來的;我買辣子,我知道那是我割稻子賺來的;我給你買小人兒書,我知道這是我加班打場賺來的。錢,不是我們自己的,一個,也不要。這叫志氣。”

這番話同樣也震撼了在場的許靈均,可謂鏗鏘有力,發人深省!一個女人怎樣教育自己的兒子,對他成年以後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當他給李秀芝開玩笑說要離開她去美國時,李秀芝迴應的那番話,帶著深深的理想主義:你走不了,因為祁連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她懂得,這份“被需要”的感覺,於他而言勝過一切。

結局是許靈均拒絕了父親的美國邀約,返回了祁連山。在許靈均的心裡,感情才是一切信念的基礎,這點是他和父親的區別,一個重情,一個重利。從父親身上我們看出,沒有感情的南征北戰,打下的江山叫寂寞,收穫的只有財富積累起來的孤獨;而許靈均,無疑是精神世界裡的富人,因為他有情。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部影片,在歲月的交疊中蒙上了厚厚的塵埃,透過它,人們穿越了時空隧道,探尋到人真正該堅持的東西。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電影為觀眾樹立起物質積澱之上的意識形態,這是其高於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