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盤與集裝箱和貨車之間的緊密關係

托盤和集裝箱的關係

標準海運集裝箱有20英尺,40英尺和45英尺三種長度,他們的外寬都是8英尺,內寬是2350mm。理想狀態是兩個托盤能夠並排拼成一個矩形放入集裝箱,並且寬度上儘量不留縫隙。

托盤國際標準ISO 6780:2003(洲際物料輸送用的平托盤 主要尺寸和公差)中列舉了全球主流的托盤標準,一共有六種托盤,其中前三款是矩形托盤(長方形),分別是1200mm×800mm、1200mm×1000mm和美式英制的48in×40in的托盤,後三款是正方形托盤,包括美式英制42in×42in、1100mm×1100mm以及1140mmx1140mm托盤。

托盤與集裝箱和貨車之間的緊密關係

集裝箱

前三種托盤,如果用1200一側並排兩個的寬度都超過集裝箱的內徑,放不進去。如果變換方向並排兩個放入,會留出很大的縫隙。後三款正方形托盤,前兩款會留出明顯的縫隙,只有1140托盤能夠做到並排放入,縫隙最小。

國際主流的托盤1210、1208和1111三種,無論如何裝都會產生很大的縫隙。國際海運和陸運不一樣,集裝箱船會在海上晃來晃去,集裝箱不但要承受垂直方向的顛簸,還要承受水平各個方向的傾斜,如果不把托盤固定住並把縫隙填充起來,托盤單元之間,托盤單元和集裝箱之間就會產生碰撞,一定會產生明顯的貨損。所以,海運集裝箱內會用充氣填充袋把托盤間、貨物間的縫隙填滿,有的還需要把托盤捆紮固定。托盤本身的高度,填充袋塞滿的縫隙都是集裝箱空間的浪費。所以,用托盤一定會降低集裝箱的裝載率。1140mmx1140mm托盤相對裝載率會更好,在歐洲標準裡,把這款托盤作為非模數托盤放在了附件1裡。

托盤與集裝箱和貨車之間的緊密關係

塑膠托盤

還有一種說法,托盤能夠提高國際海運的效率。從中國向海外不同地區航線時間來看,基本上都需要20到30天左右,再加上兩端的集貨、兩端的拆裝箱、兩端的報關和商檢,週期可達到60天左右。相比直接碼垛裝箱,理論上叉車配合托盤的效率會更高,但是考慮到還有捆紮和填充袋的操作時間,節省時間很有限,估計在1個小時以內,這對於以月為週期的國際海運,效率提升微乎其微。

怎麼裝載,能把集裝箱裝得又快又滿呢?以一個六叉的叉車,它可以一次性塞滿集裝箱,直接碼垛可以裝得最滿,而且縫隙最小,晃動也是最小的。相比托盤直接碼垛裝載率更高,也更穩定。這種裝置就像填香腸一樣可以快速塞滿集裝箱,速度也比托盤操作快得多。

既然在效率和裝載率方面,托盤都沒有明顯優勢,那為什麼還要把托盤放入集裝箱?這是為了在集裝箱拆箱之後,托盤可以快速融入目的地國家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這就需要讓托盤與出口目的國的貨車車廂相匹配。

托盤與集裝箱和貨車之間的緊密關係

高欄貨車

托盤和貨車車廂尺寸的關係

歐美和日本貨車的寬度,美國的貨車是99尺的內寬,歐洲的貨車是內寬2438mm、跟國內一樣,日本最大的貨車是2350mm,這就是為什麼三個地區用了三種不同的托盤體系,不同的國家是根據自己的車廂設計了托盤體系。托盤從設計上和集裝是兩個獨立的體系,托盤就是為了適應貨車的。

貨車做的是短途迴圈取貨,用叉車配合托盤裝車只花了13分鐘,傳統裝車如果不靠叉車的話,至少需要兩個小時或者更多時間,那麼節約下來的兩個小時的時間,也可以讓這個貨車多跑兩趟,這就是托盤對於物流與運輸效率的提升,托盤是為了配合短途運輸和頻繁搬運成倍提高效率的利器,公路運輸沒有海運顛簸大,所以也不需要困扎固定。透過托盤的適應目的地貨車、貨架、輸送線等物流裝置,能夠為出口產品節約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