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趣聞——“懸壺濟世”指的的什麼壺?

在古代人們在形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大夫時,往往會用到“懸壺濟世”這個詞語,那麼我們知道,“懸壺”其實就是行醫,那為什麼將行醫稱作懸壺,壺又是指的什麼壺呢?

醫路趣聞——“懸壺濟世”指的的什麼壺?

我們先來說一下壺,這裡說的壺既不是指水壺,也不是指茶壺,而是用的通假字,是指葫蘆的葫。壺跟葫是怎麼沾上親帶上故了呢?其實在古代壺的出現是比較晚的,在早期,人們通常是透過用葫蘆進行加工,將葫蘆的內心掏空、洗淨後用來當做盛水的容器。隨著時代的推演和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們逐漸的學會了使用陶瓷技術來製作精美的容器,這時仿照“葫”的形狀製成的容器,就是人們說的“壺”,再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青銅器,出現了銅壺。當然這裡說的仿照“葫”形制作容器稱之為壺,這裡所說的葫指的可做做成舀水瓢的那種葫,而不是細腰的那種葫蘆,如果對青銅器有過研究的人,可以發現,其實早期的銅壺的形狀就是一個大葫蘆的形狀,只不過人們在上面進行藝術美學的加工,雕飾了美麗的花紋,同時增加一個便於使用的提把。

醫路趣聞——“懸壺濟世”指的的什麼壺?

那麼為什麼人們將行醫稱之為“懸壺”呢?其實這也是民間老百姓對行醫者的一種形象稱謂。在古代對於那些行走在街裡鄉間的遊醫郎中來說,身上需要帶一些常用的藥丸,以便於可以在行醫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醫治,而由於物資也比較匱乏,遊醫郎中也沒有置辦精緻的藥箱的能力,所以往往會用葫蘆當做盛藥的容器,然後將裝好藥的葫蘆懸掛在腰間走街串巷、行醫看病,久而久之,人們便將行醫與懸壺相關聯上,並一直流傳了下來,即便是到了後來行醫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還是習慣性的將懸壺指作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