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不是靈丹炒藥

千百年來,《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在傳統文化典籍中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秦始皇“焚書坑儒”,唯獨沒焚《易經》。歷史上孔子為它“韋編三絕”。到了宋朝,儒家發展為理學,就是以研究《易經》為契機,周敦頤作《太極圖說》,是理學正式成立的標誌。朱子作《周易本義》為《易經》正名。至於靠研究《易經》吃飯的更不計其數了。歷代官方的國子監,司天監,翰林院,太學館,都與《易經》脫不了關係。至於民間由《易經》衍生而來的八字算命,相面術,奇門遁甲,小六壬,梅花易數,解夢術,扶乩術,陰陽宅風水,簡直就是持久不衰的文化產業了。即使在今天,地質堪輿建築設計,仍然離不開《易經》。至於民間生活的起名,合婚,擇吉,買房,搬遷,墓地,更是《易經》在發生影響。

但是,千萬不要把《易經》當成靈丹妙藥。它只是提供一把鎖匙,幫你開啟智慧之門,讓你認識自己,給你有益的啟示。它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人生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永遠有不可預測性,你不可能知道今晚會夢見什麼,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人生從生到死,就是不斷成長,進化的過程。《易經》作為窮究變化的智慧之書,只是在你的意識模糊、迷茫、困惑的時候,引導你找到迷失的自己。它提供工具,但不負責解決。它最大的功能,其實是讓你明白在天道變化中,你還很無知,從而正確認識自己,按照它指引方向,快速找到智慧。舉個通俗說法,你病了去找醫生,醫生幫你找到病症,但要康復,必須靠你自己。你可以打吊針,可以熬中藥,可以去汗蒸,也可以什麼都不做靠身體自愈。這裡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易經》幫你“知”,但“行”是自已的事。其實《易經》最厲害的地方,真不是幫你解決一二個生活問題,而是充滿智慧的告訴你,宇宙完滿變化,人要順應天道,和諧自然。順利的時候要有危機感,絕望時不要放棄,因為陰陽是會轉化的!現實中,有太多人沒讀過《易經》,沒佔過卜,但他們照樣過得很好,因為他們的認知符合天道,行為順應變化。我們知行《易經》,只是讓這種行為更有意識,讓人生更有智慧而已。而不要指望《易經》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