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唐宋八大家,蘇轍真的不如蘇軾麼?

蘇軾與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列,可謂是北宋文壇的雙子星。他們的詩文,被歷代文人所稱讚,也被歷代文人所比較。

可能是兄弟的緣故,也可能是同窗的影響,最先比較他們詩文高下的人,既不是他們的父親蘇洵,也不是天下文宗歐陽修,而是他們自己。

同為唐宋八大家,蘇轍真的不如蘇軾麼?

兄弟之間的謙虛

可能是出於儒家思想的謙虛,也可能是出於真心,蘇軾與蘇轍的默契彷彿是從孃胎裡帶來,在他們的眼中都是對方比自己好。用蘇軾的話來說:

“子由詩過吾遠甚,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軾的話,可能受到私情的影響,而有失公允。但是他對蘇轍的愛護與欣賞是真心的。打一個不太適合的比喻“情人眼裡出西施”。

蘇轍的詩文“汪洋澹泊”,文章穩中有曲折,抑揚頓挫之間有雍容俯仰之態。這樣的文章是蘇軾的心頭好,符合他的審美趣味。若將蘇轍比作蘇軾眼中的“西施”,那麼他的詩文自然在的眼中是勝過自己。

異曲同工,蘇轍對蘇軾的推崇中充滿了文人的真誠和弟弟的謙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同為唐宋八大家,蘇轍真的不如蘇軾麼?

蘇轍

在蘇轍看來,他的觀點追隨著大眾的腳步。兄長蘇軾的詩文有古人之風,比得了杜甫和李白,往上可以直追陶淵明。很多文人將蘇軾作為自己的偶像和楷模,但是蘇軾在心中最欣賞的文人就是陶淵明,彷彿是宿命論的影響,又彷彿是蘇軾的一廂情願,他總是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覺著自己的前世就是那個“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蘇轍將蘇軾比作陶淵明,在蘇軾看來,無疑是最高的褒獎。

世人的評價

離開蘇軾與蘇轍兩兄弟各自的評價,其實對他們的詩文優劣評高論低的便是蘇轍口中的“世人”。

蘇軾從來不缺乏推崇者,清代著名學者王世貞認為蘇軾的詩文無論在早年還是在黃州之後,都在蘇轍之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文定(蘇轍)作《文忠墓誌》(蘇軾的墓誌銘),謂‘自黃州後,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而轍瞠乎不能及。’”

紀曉嵐對蘇軾兄弟的詩文也曾議論道:

“子由詩究不及東坡。”

諸如此類的說法,無論是在北宋,還是在現代,都不在少數。

同為唐宋八大家,蘇轍真的不如蘇軾麼?

蘇軾

在許多人的眼中,蘇轍的詩文不如蘇軾,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人覺得蘇轍的詩文在蘇軾之上。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秦少游便是這其中之一。用秦觀的話來說:

“中書(蘇軾)之道如日月星辰,經緯天地,有生之類皆知仰其高明。補闕(蘇轍)則不然,其道如元氣,行於混沌之中,萬物由之而不知之。故書中(蘇軾)嘗自謂‘吾不及子由(蘇轍)’,僕竊以為知言。”

秦觀是蘇軾的門生,對於蘇軾與蘇轍的瞭解,他比尋常人更為深透。在秦觀的心中,恩師蘇軾的文章如太陽皓月,抬頭便可見可知。蘇轍的文章則如天地之元氣,有種只可意會的深不可測。

南宋時期,一個比肩蘇軾的詞人陸游對蘇轍的詩文推崇備至。他不僅自己喜歡讀,也常常向其他的學友推薦。他向南宋的著名學者周必大就推薦過蘇轍的詩文。讀蘇轍的詩文,用朱熹的話來說“殊非易事”,周必大也是熟讀數遍之後,才體會到了蘇轍詩文中的“溫雅高妙”之處。我想那種感覺,應該像是《桃花源記》中的一段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同為唐宋八大家,蘇轍真的不如蘇軾麼?

朱熹

最後的結論

可能是各花入各眼,也可能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在這個喜歡匆忙下結論的世間,許多世人也喜歡給蘇軾兄弟倆的詩文定個高低優劣。其實這樣的做法,有失去客觀和公允,多多少少的摻雜著我們自己心中的所愛與所惡。

蘇轍曾經說過:“子瞻(蘇軾)之文奇,余文但穩耳!”水村先生劉壎也曾提到過:“東坡(蘇軾)之文奇縱,而潁濱(蘇轍)之文深沉。”從此而觀之,兄弟二人的詩文風格就像是他們的性格一般,蘇軾為人豪放,詩文也大多奇縱明快,彷彿是日月星辰。蘇轍為人沉穩,所以詩文常常深沉,似是深淵不可測。愛好奇者,對蘇軾的詩文讚不絕口。喜歡沉穩的人,自然對蘇轍的詩文推崇備至。

平心而論,蘇軾是天縱之才,其文學、美學、書畫方面都是超一流的大家,但是單論詩文,蘇轍並不比蘇軾遜色,甚至在有些方面,遠勝過蘇軾。如果用高下優劣來定蘇軾、蘇轍的高下優劣,顯然不妥當。只能說,他們兄弟二人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詩文方面均有所長,各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