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到崩潰,她用4個步驟讓孩子恢復平靜

剛當媽時,無數次告誡過自己:“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一定要做個平和溫暖的人!”,可每當看著孩子因為一點小事任性哭鬧的時候,心裡還是隱隱竄出怒火……

可最近,閨蜜給我講了一件事,讓我看到了媽媽用愛與孩子溝通、化解怒火的力量。

孩子哭到崩潰,她用4個步驟讓孩子恢復平靜

閨蜜說,上週六點的晚上,她差一點點就對女兒發火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

已經到了睡覺時間,晚安繪本也講了,可女兒不願意關燈睡覺,非要跟毛絨兔子玩繪本里的遊戲。

閨蜜擔心這次妥協之後,明天孩子會睡的更晚,於是便沒有同意。

孩子見狀開始大哭,幾分鐘後,她看閨蜜絲毫沒有妥協的意思,也沒有抱著她哄一鬨,於是更加傷心地大哭大鬧。

此時閨蜜的媽媽聽到哭聲來看了下情況,孩子看到姥姥,更是在床上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眼看情緒就要徹底崩潰。

這種情況下,說不生氣絕對是假的,但殘存的一絲理智告訴閨蜜:

如果此刻發怒了、吼了孩子,不僅不可能讓情況好轉,還有可能更糟,孩子的入睡時間只會更晚。

於是,閨蜜轉身出了臥室。她要先給自己幾分鐘冷靜下來,思考對策。3分鐘後,她做了下面這4件事情:

孩子哭到崩潰,她用4個步驟讓孩子恢復平靜

1、以退為進,給孩子平復情緒的理由

回到臥室,她坐在床邊,不顧女兒還在翻滾哭鬧,把孩子緊緊摟進了懷裡。

儘量用溫柔的語氣在孩子耳邊說: 如果你實在不想現在就睡覺,媽媽也可以同意,但有一個小小的條件。

這句話,閨蜜反覆說了4次,確保女兒聽到了,也聽進去了。

當她說到第3次的時候,女兒的哭聲弱下來了。她說完第4次,女兒含著眼淚問我:“什麼條件?”

閨蜜知道,女兒的情緒開始平復了。

為了讓孩子更加平靜地接受自己的條件,閨蜜採取了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她告訴孩子:“你剛才哭的太厲害,嗓子會有點不舒服,先喝口水再說。”

喝了水之後,孩子已經徹底不哭了。閨蜜趁熱打鐵: “你看,媽媽已經同意你可以不必馬上睡覺了,而且媽媽會再給你講一個故事。不過,這個故事講完媽媽就很累了,咱倆就要一起睡覺好不好?”

不等孩子回答,她抓緊補了一句:“你先別回答,仔細想一下再回答媽媽。”果然,孩子頓了一下,接著點點頭。雖然不太開心,但到底同意了。

用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來代替孩子的"無理要求",就當曲線救國了。

這一點閨蜜知道,孩子心裡也隱隱明白。

孩子哭到崩潰,她用4個步驟讓孩子恢復平靜

2、親密陪伴,別讓孩子擔心你不喜歡他/她

既然跟女兒談好了條件,接下來就是信守承諾、堅決完成了。

閨蜜讓女兒自己選了一個最喜歡的繪本,然後用自己最繪聲繪色的語調開始講。

這一步,有2點需要注意:

第一,在開始講繪本之前,

再次溫和的提醒孩子之前已經約定好的條件

——-講完這本就睡覺。

第二,讀繪本(或完成你承諾孩子的其他事情)時,

要儘量摒棄掉剛才因為孩子哭鬧而產生的壞情緒,對孩子親暱一些。

別讓孩子覺得“媽媽還在生我的氣”,或者“剛才我哭鬧了,媽媽會不會不喜歡我了”。

如果孩子心裡有類似的想法,他們可能會焦慮,可能會因為想要“重新獲得”父母的喜歡而不敢完全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

3、客觀分析,讓孩子知道哭鬧弊大於利

講完了故事,關了燈,閨蜜和女兒並肩躺著,照例要聊幾句才會入睡。

趁著這個時間,閨蜜

儘量用最客觀、最簡單的語言向女兒分析了哭鬧這種行為的弊端。

比如:

大聲哭鬧後嗓子會不舒服,

哭太嚴重會喘不上氣,

哭鬧時亂扭亂踢會磕碰受傷,

哭鬧聲音太大,大人反而聽不清你的要求。

這一步的2個關鍵是:

第一,

要多分析"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危害,少分析情緒上的利害。

情緒上的利害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同時也太過主觀,容易再次引發孩子不好的回憶。

第二,

不要直接指責孩子哭鬧的行為不對。

而是透過分析利弊,引導孩子自己認識到哭鬧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有用。

孩子哭到崩潰,她用4個步驟讓孩子恢復平靜

5、主動覆盤,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

除了客觀分析哭鬧的利害,對於這件事給母女倆帶來的負面情緒,也不能過度迴避。

但,如何疏導情緒才能既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有不對之處,又不讓疏導淪為批評,需要技巧。

於是,閨蜜充分發揮自我批評精神,先檢討了自己在女兒哭鬧時差點爆發的情緒和臭到極致的臉色。並且誠懇的表示自己今後會努力做個溫和的媽媽。

然後,她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分析,孩子有哪裡做的不對。比如,應該明確提出要求而不是直接哭鬧。比如,不應該哭鬧太久,嚴重到喘不上氣。

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

只針對當下討論的事件,不翻孩子舊賬、對事不對人。

對了,遵循“批評和表揚最好同時出現”的原則,閨蜜還對女兒願意接受談條件,並在談好條件後能夠按約定嚴格執行的行為進行了表揚。

臨睡著之前,她摟著女兒,最後說了句: “無論怎麼樣,媽媽都很喜歡你。如果下次你能先用語言說出來,而不是哭鬧,媽媽會更願意滿足你的合理要求。”

而女兒也迷迷糊糊的回答:“媽媽,喜歡你,抱抱!”

孩子哭到崩潰,她用4個步驟讓孩子恢復平靜

說實話,這個故事讓我很感動,孩子來到人世間,父母是幼年時期唯一的仿效物件。

你暴怒,孩子也會發火;你平和,孩子便也更好交流。

說到底,與孩子的一切溝通,還是得迴歸到愛的本源,不是嗎?

我是小毛阿姨,國家註冊營養師。關注母嬰育兒多年,點選關注我,不僅能收穫專業的育兒知識,還有貼心的育兒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