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西周亡

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西周亡

周宣王在位49年死去以後,他的兒子宮涅即位,

這就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聵的末代天子——周幽王。

幽王一繼位,周王朝就相繼遇到了嚴重自然災害的沉重打擊。

首先是宣王末年和幽王初年發生的旱災,使得全國的河流、泉池都幹得見了底,草木莊稼也全都枯死,國內赤地千里。民眾只得離開家園,逃到別處去謀生,真是哀鴻遍野,路有餓莩。

大旱給周王朝帶來的嚴重困難還沒有得到恢復,幽王二年首都鎬京和涇水、渭水、洛水流域又發生了強烈的地震。

周王朝的一個史官伯陽甫對地震的原因曾作過探討研究,他分析發生地震的原因說:“天地有陰陽二氣,平時各得其位,大地平靜。但如果陽氣在下面,陰氣壓著它,使它不能升起,就會發生地震。現在涇水、渭水、洛水流域都發生了地震,是陽氣為陰氣壓擠所引起的。”這種從地下存在的矛盾運動中,去探求地震原因的想法,是十分可貴的。

但他認為這是老天爺“討厭”了周王朝,降下了地震的災異對周幽王進行警告。他勸諫幽王說:“周王朝恐怕要滅亡了。歷史上伊水、洛水曾乾枯過,是夏王朝滅亡前的徵兆。黃河的水也曾乾枯過,是商王朝滅亡前的徵兆。現在周王朝發生的事情和夏、商二代滅亡前的情況很相似。一個國家山川牢固,立國才能有所依託。山川竭,就是亡國的徵兆。河流枯竭了,山峰也定會跟著倒塌。老天爺要拋棄我們了,你看周王朝存在不過十多年就要完了!”果然,當年三川(涇水、渭水、洛水)乾枯,而周人發祥地周原上的岐山也轟然一聲倒塌了……

交相產生的旱災和地震使周王朝的社會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社會秩序也陷入了一團混亂和動盪之中。昏庸的周幽王對此不聞不問,反而整天沉醉於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

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西周亡

幽王三年,得到了一個漂亮的女子名叫褒姒,周幽王對她十分寵愛。褒姒生了兒子伯服以後,

幽王對她更是另眼相看,廢掉了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她生的兒子太子宜臼。又正式冊封褒姒為王后,冊立伯服為太子。

周幽王自得到褒姒以後,終日與她飲酒作樂,早把朝政忘在腦後。雖然褒姒衣必羅綺,食必珍饈,但臉上從來沒有露出過一次笑容。周幽王用盡了一切辦法,想使她發出笑聲,都沒有達到目的。

有一天,幽王心血來潮,終於想出了個能逗得褒姒大笑不止的辦法,

這就是上演了一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原來,古代交通不便,為了及時報警,在山頂上修建了許多高大的烽火臺,上面準備了許多狼糞、火把之類,並派兵在臺上駐守。一有敵情,看守烽火臺計程車兵白天就燃起狼糞,一縷白煙便直衝雲天,很遠的地方都能看見,所以古代把外敵侵略就叫做“狼煙四起”;夜裡,則點起火把,遠處見到了火光沖天,便也能知道這裡發生了軍事情況,這就是所謂的“烽火報警”。

周幽王這一天陪伴褒姒來到了烽火臺上,點起了狼煙火把,並把大鼓也擂得震天價響。周王朝曾與各國諸侯有約:必須“藩屏周室”。諸侯們一看到烽煙大起,以為有外敵來犯周京,連忙率領兵馬趕到鎬京。但是到這裡一看,只見周幽王陪伴著褒姒在臺子上悠然飲酒作樂,並沒有什麼特殊軍情發生,才知道受了愚弄,一個個懊惱地帶兵回國……

褒姒在臺上看到各國諸侯受騙的狼狽相,覺得十分開心,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周幽王一看這個辦法終於逗得褒姒發了笑,心裡也非常高興。為了能使褒姒繼續發笑,他又依法炮製了幾次,結果來“勤王”的各國諸侯一次比一次減少了。後來,當幽王再點起烽火時,就根本再也沒人理睬了。

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西周亡

幽王為了剝削更多的財富供他享樂,還提拔了“善諛好利”的虢石父為王朝卿士,進一步加重了民眾的負擔,這就更激起了國內民眾對他的不滿。

被幽王廢掉的申後是姜姓的申侯的女兒。申侯對此十分惱火,公元前771年,他聯合了繒國對周王朝大興問罪之師。申侯怕自己的力量單薄,還勾結了犬戎族一起進攻周幽王。周幽王被嚇慌了手腳,連忙燃起烽火向各國諸侯報警。

但是,各國諸侯平時被幽王欺弄慣了,這次又以為是在戲弄他們,因此沒有一國諸侯派兵前來“勤王”。鎬京很容易的就被申、繒和西戎聯軍攻破,周幽王帶著褒姒出逃,在驪山腳下(今陝西臨潼)被戎人追上殺死,褒姒也成為戎人的擄獲品。繁華的鎬京經過戎人的燒殺搶掠,變得殘破不堪。周王朝聚斂的大批財寶、珠玉也被戎人席捲而去了。

從周武王滅商到周幽王被殺,西周一共經歷了11代,12王,統治了約257年的西周王朝就這樣滅亡了。

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西周亡

各國諸侯得到幽王確實被戎人殺死的訊息以後,才知道這次可不比往常。衛國、晉國、鄭國和秦國都派來了人馬前來援救周王朝。各路大軍星夜趕到鎬京以後,戎人倉皇逃走,留下的只是一座被焚燒殆盡、洗劫一空的空城。

各國諸侯看到幽王已死,便與申侯、繒侯商量,把原來的太子宜臼從申國請回來,共同擁立他為周王朝的天子,這就是周平王。

平王即位以後,看到戎人已散佈王畿各地,隨時都有捲土重來的可能。再加上鎬京殘破不堪,自己兵力又很有限,因此公元前770年,在鄭武公、晉文侯等各國諸侯的幫助下,放棄了宗周,東遷洛邑。

因為洛邑地處鎬京以東,號稱“東都”,所以

歷史上把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稱為“東周”。

平王東遷以後,周王朝還控制著600多方里的土地。後來,這些土地就愈來愈少了。其中有一部分土地賞給了有功的諸侯。如鄭國被賞賜在虎牢以東(今河南城皋一帶)。鄭國統治者與商人立有盟約,商人不得叛鄭,而鄭國的統治者不得強買商人的東西。他們互相合作,“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使經濟得到了發展。

晉國也得到了一部分土地,使昔日“狐狸之所居,豺狼所嗥”的荒涼土地逐漸開發出來。

此外,還有一部分土地被諸侯侵奪,一部分被戎人佔領,一部分分封給王族或公卿大夫。如此等等,周天子自己所有的土地和民眾,就所剩無幾了。

東周王朝建立以後,各國諸侯逐漸強大起來,再也不把“天子”放在眼裡,周王朝失去了諸侯定期的朝聘責納,財政上十分窘迫。據說周平王死後,周王室窮得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只得派人到魯國“求賻(舊時拿錢助人辦理喪事叫賻)”——請求救濟。

這時候的周王朝“王室式微”,周天子成了名義上的“天下宗主”,再也沒有力量對天下進行控制了。而各國諸侯之間,強並弱、大凌小,齊、楚、秦、晉開始強大起來。

自此,我國曆史進入了“政由方伯”的大動亂時期——春秋時期。

在建立東周王朝的過程中,秦襄公起了重要作用。他不僅在驅逐犬戎時戰績卓著,而且護送周平王“東徙洛邑”也出了很大力。周平王對秦襄公感激涕零,把他從“大夫”的爵位一下子就擢封為“諸侯”,並把岐西的大片土地封給秦國。

周平王還與秦襄公有盟約說:“戎人太猖獗了,無端地奪走了我岐、豐一帶大片土地。今後秦國如能把戎人趕跑,收復的土地就歸秦國所有!”

從此,秦襄公成為周王朝的諸侯,在汧、渭一帶建立了國家,與各國諸侯正式發生了聯絡。秦襄公護送平王到洛邑以後,凱旋歸國,真是躊躇滿志,志驕氣滿,在西畤刻石紀功,這就是流傳至今有名的《石鼓文》。

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東遷西周亡

所謂《石鼓文》,就是在10塊圓柱形的大石上,刻滿了秦國的大篆文字。因為石形像鼓,所以被人們稱為石鼓文。

雖然由於年代久遠和風化剝蝕,石鼓上的文字殘損得很厲害,但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的歷史事件,在《石鼓文》中還是有跡可尋的。

石鼓到今天還儲存著(包含合文、重文)321字,是研究周秦歷史的重要史料。

《石鼓文》不僅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而且上面的文字是我國儲存最古的篆文。《石鼓文》用筆勁遒、雋永,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是研究我國古代書法史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秦自襄公建國以後,在西陲經過世代經營,終於加入了春秋時的“五霸”和戰國時“七雄”的行列。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混一六合,結束了封建割據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

因此,

《石鼓文》是西周奴隸主王朝滅亡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的秦王朝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