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迷茫與清醒,什麼是運營?

眨眼,就到11月末,離2022年,倒計時一個月!

晚上跟另一個部門的負責人,聊了許久。關於工作、關於管理、關於壓力、關於能力。

同為新加入公司不到幾個月的新人,在滿是裙帶關係的公司,面對推一步動一步、做事明顯不那麼認真的同事,作為部門負責人,想要把工作完成到滿意程度,確實充滿了挑戰與壓力。聊到深處,我倆只是四目相對,然後無奈搖頭,長嘆一口氣。

我一直覺得,運營就像一個框,什麼都可以往裡裝。很多人都說,運營門檻很低,只要你會動筆,能寫文案,就可以做運營,經過我這幾年的運營經驗來看,這句話其實並不完全對。要成為一名錶現出色的運營,對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比如說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社群運營、使用者運營、新媒體運營等。這些年,常常聽到一個詞叫“精細化運營”,我很喜歡這個詞,“精細化”意味著在做一件事之前,一段文案、一篇文章、一個活動、一個方案。。。在啟動之前,已經規劃好一條較完整的路徑;意味著每一步都有跡可循,有資料可追蹤,有最佳化點可挖掘,意味著我們可以以資料為支撐,去迭代、最佳化、提升。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特別是在經過多輪測試之後,找到關鍵影響因素,最終使得資料有了質的提升,指引我們往正確的方向上努力。

但是,這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做最佳化,意味著要對資料做埋點,每天都要去記錄、觀測資料;意味著每天都要去做各種大的小的分析。一件很小的事,但很多人都不願意做,覺得麻煩,覺得沒用,覺得短期內對轉化起不到幫助。

思考,是每個人的本能,但不得不承認,它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思考,代表著要動腦,要費腦,想多了容易卡殼,容易懷疑人生。於是,很多人選擇放棄思考。就像做運營一樣,不願意去監測資料,不願意思考去分析導致變動的原因。於是,日復一日,在現有職位上兜兜轉轉,還埋怨老闆招了新的部門負責人,取代了原本屬於他們的位置。

於是,這幫已經在公司呆了一年有餘的親人們,便四處抱怨,搞小團體,跟你對著幹。推一步走一步,一份簡單的資料彙總要三催四催。無奈之下,只得將任務定死,拿kpi拿績效拿完不成要扣錢說話。儘管這樣,交付的東西,還並不是自己最終想要的。

你說怎麼辦呢?想帶,帶不動啊;不帶,又影響工作。

在管理方面,我的經驗是極其缺乏的。命令型、強制型,都與我的性格極為不符。但當現實狀況,讓你不得不命令,不強制的時候,心裡就會覺得很難受,忐忑,懷疑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們檢討,是為了能勝。我覺得,時間不是拿來揮霍的,是拿來幹活的。不是我卷,看看身邊的優秀的人,感覺停下來,就會被淘汰。大城市的快節奏,無處不在的焦慮與壓力,把人變成什麼樣了啊?我檢討,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