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張勇:沒有 50 萬臺車,誰都不要說自己活下去 | 獨家

哪吒張勇:沒有 50 萬臺車,誰都不要說自己活下去 | 獨家

進入 2021 年以來,汽車行業缺芯缺電池的現象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裂變進一步加速,3 月份新能源汽車零售佔比首次超過 10%,不少人認為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拐點期。

前不久,新勢力車企相繼公佈 5 月份的銷量資料,蔚理鵬三家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在 2021 年前五個月收穫的交付量都已經很接近他們 2020 年的全年交付量資料了。但在這其中,原本身處第二梯隊的哪吒汽車在 5 月份獲得了 4,508 臺的交付量,同比漲幅達到了 551%,從體量上看,甚至超越了理想汽車。

5 月 11 日,360 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宣佈 360 集團將會戰略投資哪吒汽車,完成全部投資後,將成為哪吒汽車第二大股東,前期雙方將在資本層面和智慧汽車資訊保安領域有重大戰略合作。

哪吒張勇:沒有 50 萬臺車,誰都不要說自己活下去 | 獨家

而在這些資訊的背後,哪吒汽車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因此我們採訪了哪吒汽車 CEO 張勇,以下為採訪實錄。

比人家賣得多一點是應該的

42 號車庫:這個月哪吒汽車的銷量做到了新勢力三強的成績,你們是如何透過一種非常低成本運營的方式做到的?

張勇:我得澄清一下,短暫一個月的銷量領先,我們內部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不能直接就說三強了。

而且我們本來品牌定位就是大眾化市場,比人家賣得多一點是應該的

至於如何靠低成本運營做到這樣的銷量成績,我覺得首先哪吒汽車還是一個懂技術、懂產品的公司,我們知道如何一次性地把產品做好,再加上我們現在是精益化生產,整車上我們研發成本以及生產成本控制得會比較嚴一點。

第二個,我覺得從整個企業運營端來看的話,無論是銷售端、品牌宣傳費用、渠道建設費用,還是企業運營費等,我們內部控制上還是比較嚴格的。例如營銷費用以及運營費用上,現在包括我在內的高管,我們出門都是坐經濟艙,住經濟酒店的。

42 號車庫:哪吒能做到這樣的銷量成績,還是有一些 know-how 的差別吧?

張勇: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第一個,目標使用者群體要選擇得對。第二個,產品要能夠得到目標使用者群體的認可,可以賣得出去。第三個,賣得出去的產品在這個價位之下,還要有毛利或者運營成本足夠低

。我覺得這三個事兒都得要想明白。

42 號車庫:不過最早哪吒是以出行市場為主的,這是怎麼考慮的?

張勇:這個還是有點誤解的,最開始我們的那款產品是哪吒 N01,to B 市場的佔比大概百分之五十多,to C 市場是百分之四十多。當時是因為這個車型的產品力確實不太夠,去打 to C 市場會比較難一些。

另外一個,

就是我擔心 N01 會影響品牌形象,所以在主流的城市裡頭,基本上我就不讓賣,也不讓開渠道

。所以等哪吒 V 以及哪吒 U 車型上市之後,我認為我們就可以打打 to C 市場了。目前截止到五月份,我們今年的 to C 市場佔比達到了 82%,我們牢牢地站住了。當然我也不認為 to B 市場是個壞生意,我一定會繼續做的。

42 號車庫:但你不擔心做 B 端生意會影響品牌形象嗎?

張勇:我不這麼認為,為什麼?因為這裡要關注一個比例問題。

如果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都是 to B 市場,那是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我們 to C 市場已經佔到 80% 多的時候。那我為什麼不幹 to B 市場呢?現在北上廣深城市裡頭的計程車、網約車市場,凱美瑞、雅閣都有,甚至還有奧迪做網約車的,大家也都沒說他們做網約車影響品牌形象了,其實這個沒關係。

第二,我覺得做 to B 市場能夠快速讓產品在市場上能夠用起來,而且出行市場用車環境非常惡劣。如果它的市場就能夠跑得很好,質量可控,那說明產品質量好。to B 市場呢,更多考驗車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服務質量,現在的 to C 市場呢,需要你做得更舒服一些,智慧化程度高一些,個性化也更強一些。它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但反正 to B 和 to C 兩個市場我都會做,to B 市場我們還會再加大力度。

我們和蔚理鵬不一樣

42 號車庫:那你覺得哪吒現在的組織架構,能夠去適應現在智慧化時代的這個組織體系嗎?

張勇:

我覺得主要還是根據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及時調整

。我們內部的組織其實每半年會進行一次調整,這因為想讓企業有快速反應的能力,更好地響應市場的需要、響應產品開發的速度和效率的需要。

比如說原來我們銷售公司把什麼都管了,品牌、渠道、交付、服務、使用者運營以及直營。後來發現這樣一來系統太大了,會出現顧此失彼、沒有重點的情況,所以現在我們把品牌、直營分出去了。

又比如,前一段時間我們研究院把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獨立出來,但是後來發現很多共用的技術平臺化的東西,軟體團隊、測試的團隊,它是一樣的,沒什麼變化。所以我們又把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部門合併起來了。

其實這個組織架構需要根據即時動態情況進行調整,在企業發展階段中,業務、能力方面的認知深度不一樣,需要不斷地調整,這個沒有絕對的利弊。

如果把蘋果亞馬遜的組織架構照搬過來,那就完蛋了

,因為他們可能是單兵作戰能力超強。但我們不一樣,

我們需要一個系統化的軍團作戰,要協同作戰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組織架構,不能照搬。我們的組織架構和蔚來小鵬理想都不一樣,我們也不能一樣。

42 號車庫:原來創辦這家企業的時候,你希望的終局是怎麼樣的?

張勇:

當然首先是對於企業的規模和市值是有一定追求的。但其次還有一點小憧憬,就是能不能為老百姓造一臺好車

。這在燃油車時代比較難做到,但是在智慧電動車時代是有可能做到的。就是為老百姓服務,不為富人造玩具。

42 號車庫:你之前說 2025 年的目標就是活下來,為什麼到 2025 年了,目標還只是活下來?

張勇:我覺得其實現在大家都在活的路上。現在的局面頂多也就算是個春秋的早期,遠遠還沒到戰國時代,你看春秋五霸,最後也就剩一個秦國,所以現在我們都不說自己活下來了。

我覺得活下去的標誌

第一步要在 2025 年前達到 50 萬臺的規模

,市場份額佔到 8~10%,在一個市場的早期佔 8~10%,難度比較大,但是隻要有這個量,你就能夠站穩腳跟。

但是隻有規模還不行,

因為規模拼的是企業的效率、低成本運營能力和使用者洞察力。除此以外,技術這條線一定也要站穩腳跟,在智慧技術上也要有一些積累和特色

第三,還是要有一些品牌的個性在裡面

。未來的年輕消費人群,還是需要有一個不同的標籤,車雖然在未來不是一個身份的象徵,但是它應該彰顯人的個性,所以我覺得品牌個性的塑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

42 號車庫:哪吒打算怎麼做品牌?

張勇:

本質上是做使用者口碑吧

,消費者說你服務好,產品好,有技術,這樣才有品牌,品牌不是說高投入打出來的。

42 號車庫:哪吒沒想過做高階品牌嗎?

張勇:第一是我們比較擅長現在這個領域,第二,我們的資源也不足以支撐我們去做高階的品牌,第三,我也不覺得做高階品牌未來能夠真正形成規模化,所以這些種種因素驅動著我們最後選擇了 20 萬元以下的市場作為我們的主戰場。

其實剛開始包括投資人、股東以及社會媒體都不太理解,他們都覺得做高階品牌的機會大一點。因為在大眾化的賽道上有那麼多的傳統車企在,哪吒能有機會嗎?雖然我現在也不能說我們一定會成功,但是至少說走到現在,我覺得這條路是可行的或者說這條路適合我們吧。

42 號車庫:那你現在有沒有什麼小目標?

張勇:我覺得從量上來講,我會牢牢地站穩,我不會低於 5,000 臺。我覺得大機率到年底我可以衝到一個很不錯的一個數。

100 億資金和 1,000 名人力

42 號車庫:那你們選擇 360,除了錢以外,也有出於技術方面的考慮嗎?

張勇:

我覺得首先是 360 理念上認同,因為我覺得跟很多投資人聊,他們對大眾化市場的定位,他們是有不同的聲音,周鴻禕是特別認同我們這個定位的

。第二由於 360 是個軟體公司,他在技術上給我們看到了知識、方法以及生態的協同。另外一個我認為智慧電動車,下一步消費者會比較重視安全問題。那 360 在軟體安全這塊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第一。

42 號車庫:你之前說過你們不做軍備競賽。在智慧技術的積累上,哪吒準備怎麼投入?

張勇:

我認為第一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些東西我們不要去碰它,

因為一個企業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我要更聚焦地做一些我們該做的事情

。第二就是我們可能不會那麼激進,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還是第一位的,我們把使用者體驗做好,使用者服務做好,把娛樂系統做好。

第三我們覺得還是不做軍備競賽

我們在智慧化的投入上,不一定非得要追求那麼高算力

,因為這些都是要使用者買單的成本。你對使用者體驗沒有能大幅度地提升,為什麼要用那麼高的成本。最後一個,我們還是得把握勢頭,智慧化的賽道,我們還得至少投入 100 個億的資金以及 1,000 名人力。

42 號車庫:那你怎麼看全棧自研?

張勇:全棧式開發,我對這個還有點疑問的。因為一個企業就算有 1,000 人的團隊,什麼都自己做,我覺得也挺難的。

有些是可以自己做的,比如第一個關鍵的核心技術,第二個跟使用者體驗密切相關的,第三個持續發展的資料平臺、資料的積累,這種事要自己做。有些東西真的要自己做嗎?作業系統要自己做嗎?中間層要自己做嗎?我覺得還是要聚焦資源。

當然別人可能也有道理,有他的考量,我們所做的一切的工作要為消費者服務。如果這件事情供應商做得比我做得更好,成本做得也比我更低,為什麼我非得要自己做呢?

我需要做的是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高價值的東西,需要做的是能夠為我們未來核心技術形成積累的東西,是能夠讓我快速迭代的一些東西,這是我們要自己做的

42 號車庫:那哪吒要佔住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

張勇:我覺得在使用者體驗、使用者服務以及任何能夠感知的這些技術層面上,我們還是要搶第一的。

但是這個爭第一,未必說什麼都自己幹才能爭第一,我不認同這個邏輯

。所以我謙虛並不代表我對使用者服務就打折扣,或者在核心技術上,我就落後於人,我甘於做第二,

我只是說不做無謂的投入

42 號車庫:你之前說過再缺錢也不能砍掉研發的投入,你在研發上投入最多的是什麼?

張勇:還是新平臺。除了哪吒 V 和哪吒 U 投入個十幾二十個億之外,N01 也投入了很多錢,現在還在哪吒 S 這個新平臺投入一二十個億,然後在這個平臺上延伸出一些智慧技術。

我希望未來五年,能把這些目標都實現,我覺得那時候才算自己活下去了,沒有 50 萬臺車,誰都不要說自己活下去

42 號車庫:哪吒之前一直堅持宣傳推廣透明 A 柱,你現在覆盤怎麼看透明 A 柱的事情?

張勇:透明 A 柱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我認為未來會適應在不同的部件上。比如說電子後視鏡,其實它本質上跟透明 A 柱的技術原理是一樣的。

當然我們覆盤來說的話,我覺得我們還是得堅持。第一,技術上要有持續的升級。第二,從成本上需要降低,原來消費者購買少的原因很重要,就是成本太高。如果這個技術更好,體驗更好,然後成本也降低,這個技術能夠得到發展,能夠得到這個推廣和應用。

42 號車庫:那你真正想推透明 A 柱是基於說這個東西更安全嗎?

張勇:我覺得是安全的,它能解決很多盲區的問題,在冬天颳風下雨時,採用攝像頭的話,有更加清晰的視野,目前主要還是出於安全考慮。

42 號車庫:哪吒在智慧座艙上想主打情感科技,這需要一些技術和場景的積累才能做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先把座艙的一些基礎功能做好呢?

張勇:這是兩個話題,一個是情感式座艙定位的問題。總的來說,我們還是希望把車做得更人性化一些,包括車內生命體徵,透明 A 柱等,讓這個車更安全,更溫馨一些,但我們需要一些持續的技術升級和迭代去加持或者支撐這個定位。

第二個就是關於智慧座艙,現在大家確實比較關注語音控制、導航、娛樂等功能,為什麼大家還在嘗試做一些新的東西,就是說當大家所有人都把這些語音控制、導航、娛樂基礎工作做好了以後,我們終歸還是要有一些差異化和亮點,所以大家都在摸索。

因為我認為當自動駕駛時代來臨,我們未來的核心競爭差異化就是在智慧座艙上

。所以,我們還是想基於使用者用車的場景,再挖掘出一些新的東西。

42 號車庫:你覺得輔助駕駛會慢慢成為一個更標準化的東西,所以在輔助駕駛的硬體冗餘上不搞軍備競賽,那智慧座艙的硬體呢?

張勇:

那我可能要適當地突進一些

,所以我們現在選的是高通高算力的晶片。這個方面,我會追的。所以還是那句話,有所為有所不為。

零庫存就是偽命題

42 號車庫:你覺得對於這種傳統車企來說,渠道是個問題嗎?

張勇:我覺得這是個問題。現在難以撼動這種利益的關係。

42 號車庫:這個體系接下來會變更嗎?

張勇:我覺得它一定會鉅變的,現在我就已經開始在變了。我在一二線城市做直營,這可以讓效率速度提升,品牌形象價格統一,包括使用者的資料、資訊、服務,一致性非常高。三四五線城市走經銷渠道,但是我打破原來的渠道模式,基本不用燃油車渠道,都是新建的,而且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輸入管理工具。

我們會向經銷商提要求,輸入管理。然後重要人員,我們參與招聘,當然人還是經銷商的,還是會讓經銷商掙錢的。甚至我未來考慮,老闆就出場地,我就出人,我們有這種考量,但這不是我們今年要做的,因為我今年來不及了,忙不過來。

但是我認為這個模式是需要變革,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一定要為使用者服務好

。就是原來的渠道模式比較追求短期盈利,但是我們廠商可以短期不考慮盈利,我甚至都可以補貼這些給經銷商。我們之所以輸入了統一的管理標準、管理規範,讓使用者滿意,就是為了培養一支不一樣的作戰隊伍。

我認為渠道是除了產品之外的核心競爭力。

42 號車庫:那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想明白這個問題?

張勇:說實話,我從 2010 年的奇瑞時代開始,我就開始琢磨渠道,後來一直到北汽,然後到現在,基本上我認為成功很大的因素就是市場銷售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渠道模式的創新。

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在渠道上,我覺得這個花的精力是值得的。

我今年年底要幹到 300 家渠道,80 家直營,220 家經銷商,應該輻射中國 90% 的目標市場。這是為明年十萬臺做的準備,就是明年我一定要幹到十萬臺,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的。

42 號車庫:取消經銷商渠道後,庫存管理的壓力不會更大嗎?

張勇:經銷商原來的作用是做蓄水池嘛,現在不能這麼幹了,我們成本必須控制住。這麼多的存貨在那,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得想辦法週轉。就是同樣的資金,一年流轉十次和一年流轉三四次,成本是不一樣的。另外一個,壓了很多的庫存,其實車是會貶值的,是有損耗的。所以無論怎麼樣,從經營的角度上來講,應該是最好不要有庫存。

但坦率地說,今年我們就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了,因為沒有庫存,所以每個月都交付不了。現在我們內部在想,我去年年底就應該造個一兩萬臺車放那等著,今年不是又缺芯又缺電池的,但它也是有利有弊的。我們原來是想經營生產方式可以做到零庫存,包括這個生產線的配件。現在也不行了,也得有適當的庫存。為了應對市場的突變,你不能過,但是必須要有,因為消費者還是需要看到現車嘛。

所以零庫存這是偽命題,但是庫存太大也把你憋死,也不行

42 號車庫:所以那你們現在是怎麼去平衡這個庫存的體量?

張勇:我現在的這個生產線,原來是要求供應商送到線上的,我現在也建了個至少要滿足 2—3 天生產量的零部件庫。然後那個經銷商的庫存現在就建不起來,我們有些二級網點還得拿著圖片去賣車,連試駕車都沒有。

等情況緩解了,我覺得還是要有車,至少說我要滿足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庫存量是一個合理的值,否則就轉不開,因為我們還有物流的週期,使用者現場看車,上牌的週期。如果沒有庫存,最後這個體系效率就比較慢,

反而有一點庫存,例如係數在 0.5 至 1 之間,效率才是最高的,成本才是最低的

。你沒有庫存,最後會有點手忙腳亂的,生產要加急,老是要臨時調整計劃,所以要有庫存,零庫存是偽命題。

增程在三五年內是個好的解決方案

42 號車庫:接下來的哪吒 S 還要去做增程車型,這是怎麼考慮的?

張勇:我覺得做增程主要還是根據使用者需求來出發的,因為現在城市裡面充電難的問題,我覺得最近三五年都難以得到解決。很多人家裡沒有固定停車位,就算有車位,有些也不太方便裝充電樁,然後社會充電樁,有時候充電也沒那麼便捷。

所以我說第一種方式,就是高壓快充,原來一個小時充滿電的,現在只需 15 分鐘,這是一條路。但是這條路比較漫長,技術需要積累,充電設施網路需要逐步完善。

第二條路就是做增程。我們的增程車型純電續航有 300 公里,這就意味著冬天和夏天都能跑 200 公里以上,城市道路足夠使用者使用兩到三天了,但是如果說使用者要出個遠門,那增程就沒有焦慮,實際解決是焦慮問題,雖然現在高速上都有充電樁了,但終歸是個保障。

而且做增程車型,我們的成本也沒有增加。因為純電 300 公里續航加增程系統的車型比我們 700 公里純電的車型還便宜

。當然出發點還是使用者需求,解決使用者的這個充電難的這個痛點問題。

42 號車庫:那你覺得增程是過渡嗎?

張勇:我覺得三五年內它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再往後看,可能還是要看高壓快充。

42 號車庫:那哪吒會投高壓快充嗎?

張勇:我肯定會投,我已經在做準備,雖然會有一些選址上面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個東西值得投入。如果盈利空間足夠的話,我認為國家電網之類的公司都能出手,因為它的效率太高了。而且我認為高壓快充網路會形成全行業的標準,所以現在我也得追這個賽道,現在就開始佈局。

除此以外,我們對 to B 市場也要做換電模式,預計八月份,我們的換電車型就出來了。所以我覺得我肯定不會放棄 to B 市場。幾百萬的市場規模,為什麼要放棄它?

42 號車庫:換電只做 to B 嗎?

張勇:是的,to C 我不會做的。我覺得 to C 市場做換電,便利性成本都有問題,而且規格也不統一。to B 才可以迅速形成一定的規模,投資收益率也高。

未來十年是屬於中國品牌的

42 號車庫:你覺得 10 萬元到 20 萬元區間,C 端市場的積累到了嗎?

張勇:其實大家看電動車已經啟動的市場,就是高階和低端。但他們都是 to C 的居多,反而是中間的市場才是 to B 和 to C 並行。

但是我覺得 10 萬元到 20 萬元,這個佔整個目標市場 50%—60% 份額的市場如果啟動不了的話,就不算真正的啟動,電動車也不算真正的普及。

我覺得這個主戰場還必須有人去戰,所以我們現在除了 20 萬元以上的哪吒 S 還有 10 萬元以下的哪吒 V,在 10 萬元到 20 萬元這個市場,我一定會打進去,要做出跟燃油車有差異化的車來,同時 to B 市場我也會打。

42 號車庫:那你覺得這個市場大概會在什麼時候啟動,你判斷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張勇:我認為這個市場會在三五年之內變成主流市場,具體比例不太好判斷,應該能佔個百分之五十或六十以上。

42 號車庫:10—20 萬區間,將來的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你覺得哪吒的競爭力在哪裡?

張勇:我覺得不僅僅是 10—20 萬區間的市場,

我覺得未來的十年,智慧電動汽車市場是屬於中國品牌的

,我不太看好外資品牌。

一個是決策效率太慢,產品迭代更新太慢,對智慧化趨勢的把握也不夠準確,對中國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的洞察,也遠遠不夠。

第二,電動化了以後,中國車企和外國車企的水平都差不多,大家都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當我們的產品做得相當時,我產品迭代的速度效率更高,使用者服務做得更好,年輕消費人群又比較認國貨,中國車企優勢自然就更大。就好像這次上海車展,很多外資品牌非常冷淡,中國品牌卻熱火朝天,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品牌的十年。

現在不點名地說一個燃油車時代的王者,那個企業現在出的電動車產品,非常慘淡,就沒有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

42 號車庫:那你覺得賣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呢?

張勇:首先還是產品力不夠,消費者認為看起來還是那個東西,沒有一點新鮮的感覺。

當然,中國品牌裡頭這麼多新老勢力,大家各憑本事吧。現在我也不能說我比人家做得好,我只能說我除了把車做好,拼價效比之外,我還得做好使用者體驗,要做好智慧技術的儲備,做好使用者服務,做好渠道發展等等,

大家最後拼的還是靠體系能力,你要說某一個點就能讓你制勝,其實是不現實的

。那就看吧,我們可以每隔一年來複盤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