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居然有這樣一種龍脈,風水文化更是值得稱讚!

閬中居然有這樣一種龍脈,風水文化更是值得稱讚!

閬中古城風格獨秀,是中國古代依照“天人合一”選址建城的典型範例。閬中古城保護完整,現有古城面積1。78平方公里,是四川

惟一

儲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它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堪稱中國建築藝術的實物寶庫,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譽為中國儲存最完好的的四大古城。與其他古城相比,閬中又以其風水奇特見長,其城市選址、佈局均契合中國傳統風水理論,是中國傳統風水中“龍、砂、穴、水、向”的完美組合,自古就有“閬苑仙境”、“風水寶地”之美譽。由於地理環境的封閉性,使古城風貌得到了天然保護,至今為止,閬中古城是按照古代,特別是唐代天文風水學理論營建而且儲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城池。早在2000年,四川省旅遊局在制定旅遊總體規劃時,就將其列為“中國風水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

閬中居然有這樣一種龍脈,風水文化更是值得稱讚!

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山水均呈蟠龍蜿蜒之勢,活靈活現,騰挪欲飛,的確不同凡響。按風水學的專業眼光,閬中古城的地理器局,天然並且完美地齊備了“龍、穴、砂、水、向”的所謂“地理五訣”。說得更具體一點,源自“華夏祖脈”崑崙山的大巴山餘脈蟠龍山系為閬中之“來龍”,其由嘉陵江水一路歡騰護送而來,於城北形成天然屏障,是為靠山;洶湧的嘉陵江在城北玉臺山沙溪場“入水口”之後數條支流匯聚,狀若“九龍朝聖”,然後在西、南的錦屏山、黃華山、白塔山和大像山等布秀呈奇的“砂山”的衛護之下,偎城抱廓,繞古城三面,從蟠龍山東側“出水口”,形成一個巨大的“U”型環帶,天然形成了“麗水成垣”和“金城環抱”的風水絕勝之地。閬中古城之“正穴”是選在“來龍”蟠龍山的結脈處,此處現為閬中中學操場東北面,是為城市風水的中心。此處後接“來龍”,前照“案山”(錦屏山位於嘉陵江南岸,與城對景,為閬中“案山”),左、中、右三面砂山環拱護衛,“朝山”(黃華山等)更是毓秀鍾靈,蒼翠層疊。整個區域器局宏闊氣象非凡,堪稱世間難逢難遇的風水寶地,令歷朝歷代的風水

勘輿

家們無不心蕩神馳,流連忘返。

閬中居然有這樣一種龍脈,風水文化更是值得稱讚!

閬中古城風水格局和意象所具有的經典性、奇特性和神秘性:一方面,閬中的山水配置最簡單、最完全、最準確地體現了風水理論“龍、砂、穴、水”意象,山水城融為一體,形成山環水繞、金城環抱之勢,城垣樓閣,水光山色,天造地設,構成古代風水“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的意象圖案和山水城結構圖式,典型地體現了我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思想和實踐,難怪古人稱其為蜀中“三奇”之一,清人張之洞讚譽為“嘉陵一江勝處在閬州”。另一方面,奉聖旨鑿斷閬中龍脈的人,反而來此定居,並葬於此地,風水大師袁天罡的行為的確讓人難以琢磨。

閬中居然有這樣一種龍脈,風水文化更是值得稱讚!

其實,在閬中,關於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風水大師生前活動的遺蹟和各種奇異的傳說還有很多,如袁天罡之子袁客,亦繼承父業,畢生探究天文地理陰陽術數之學,是為當時一代名師;而李淳風之子李諺、孫子李仙宗也非平庸之輩,其祖孫三人超群絕倫,先後均官授大唐之“太史令”。在閬中民眾看來,這似乎是得益於袁天罡、李淳風墓穴的極佳風水,應證了閬中風水人文的確是可以光耀祖宗、澤被後人的。這些神秘或者近乎荒謬的傳說,有些已流傳成為民間的口述文學,吸引了不少學者關注的目光。這更讓閬中風水文化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積澱了濃郁的風水傳統文化特色。

閬中古城有龍脈,轉發,祝福您一年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