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藜峨道院冠黔南

高貞聞名始張仙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緣起:徐霞客的貴州夢

明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縱情山水,雲遊四方,足跡遍及今大半華夏熱土,所到之處,探幽尋秘,“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旁搜遠紹,取精用弘,細微末節,風物地理,均窮盡文字,可堪旅行百科全書。

貴州,偏隅西南,人們相信這是一塊有神秘氣場的土地。史上,不少志士置身這裡,閉關潛修,終成大道。明正德年間,王陽明貶謫龍場,三年苦學,終成一代巨擘。在他之前,太極宗師張三丰在福泉悟道成仙。

貴州,也是徐霞客的詩和遠方。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徐霞客黔遊路線路

徐霞客對貴州考察的決心在《致陳繼儒書》中即有表示:

弘祖將決策西遊,從牂牁夜郎以及碉門鐵橋之外。

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徐霞客從現在的廣西南丹進入貴州黔南。雖然在貴州停留的時間相對其他省份短,但他的考察工作一點沒有敷衍了事。

在《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的51天裡,徐霞客記下了37000多字,既是遊記,又是一部學術性很高的關於貴州德地理學著作。

貴州自然、社會、風貌等第一次全方位呈現在中國有據可依的文字史料裡。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初五日(戌寅年三月),十里麻哈大堡,又十里,乾壩哨,又十五里,平越衛。初六日,歇平越。初七日,宿店。初八日,僱貴州夫行,至岸頭宿”。

但在這37000字中,也只有這段,關於平越的記錄,卻僅有區區17個字。

在徐公事無鉅細的鴻著中實屬罕見。

畫重點了,

平越

就是徐霞客與張三丰在貴州的交集。他為什麼會到平越?原因就是張三丰!

徐霞客對張三丰的行跡頗為關注。他在都勻打聽到有水府廟

在城北夢遇山,大溪南下橫其前……(《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五十二》載:夢遇山,在府城北三里,《通志》:下臨劍河,眾水匯流,波光浩淼。上有碑識曰‘仙人張三丰觀瀾處’。

徐霞客循著這個線索向北,到達平越,並在這裡住了3天。

問題來了,既然是衝著張三丰來的,為什麼沒有任何關於其丁點文字的記錄呢?就連平越衛的文字也只有十來字?

平越與張三丰的不了情

說起平越衛(今貴州福泉市),可能知道的人甚少,但說起夜郎古國,大家都略知一二了。就是在夜郎自大的這片土地上,明洪武五年,在城西西門河北岸建起了第一座平越驛站,規模日益擴大,遂成貴州著名的16個驛站之一,集軍事、交通、郵傳、商貿於一體,達官名流,文人墨客,下榻於此,詩文故事流傳在福泉山水之間。

洪武十五年,設平越衛,平越的軍事防衛功能提升,城市地位更上層樓。那張三丰和平越又是怎麼關聯到一起的呢?

弘治年間《貴州圖經新志》載:

張仙人,不知何許人,以洪武間來寓高貞觀。與指揮張信善,教信以葬地日:遠遠長龍目北來,脈流城石建僧臺;前峰凹處堪為塚葬真泉步玉階。已而別信,曰武當山再會。 信懇留,閉之室中。未久,寂然不知其往。後信以功封隆平侯,監修武當宮觀,果再會其人焉。

嘉靖年間《貴州通志》載:

張三丰,不知何許人,以洪武間來寓高貞觀,與指揮張信善,,卜以吉地於城南月山寺右,曰此地葬後必有封侯之貴,世祿之榮。後信果以奇功封隆平侯,奉命監修武當山。 偶逢三豐,頃爾莫之所往。

這兩段文字詳細描述了張三丰和平越指揮使張信的交往,張信日後建功立業在《明史》和《太和山志》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永樂中,成妃遣給事中胡淡偕內侍朱祥齋璽書香幣往訪(張三丰),遍歷荒繳,積數年不遇。 乃命工部侍郎郭進、【

隆平候張信】

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 既成,賜名“太嶽太和山”,設官鑄印以守,

竟符三豐言

福泉山山勢奇絕,山下峽江蜿蜒天然形成一幅太極圖,高貞觀香火隆盛,明初已是蜀中十大道場。由此可見,張三丰在洪武年前來到貴州修道是可信的,我們再來看看《張三丰全集》是怎麼來寫段歷史的: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先生踐約到雲南看望弟子沈萬山,在回武當山路途中,見福泉山林木蔥鬱、山形奇絕、氣靈境幽,是修道煉丹的好地方,遂在高真觀後結茅為廬,建禮斗亭,朝拜北斗,候詔飛昇。

沈萬山族譜《沈氏族譜》載對這段文字也有相應的記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始祖沈萬三與張三丰一道,在平越衛福泉山修煉,次年病故,壽八十八,葬於福泉山。百年後,弘治元年(1488年)回祿大修福泉山,十年(1498年)其五世孫沈延禮與子沈溥、女沈瓊蓮至平越福泉山下,將沈萬三骨骸遷回長洲周莊,葬於銀子浜。

萬曆二十年(1597年)平越新鎮道守王恩民重修福泉山高貞觀,將張三丰留下的丹經詩訣,詩詞歌賦種種,輯錄成《張仙遺事》,書中詳細記錄了張三丰往來停留平越修道的全過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返襄漢途經平越,見平越福泉山山形奇絕,遂於高貞觀後隙地築亭,晝則閉戶靜坐,夜則朝禮北斗, 候詔飛昇,於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十四日仙成離去。

世傳張三丰“武當山得道,福泉山成仙”。平越人將每年的正月十四當作張三丰成仙節來慶祝,六百年從未間斷,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才停止。

福泉山更因張三丰名聲大振,號稱黎峨第一勝境。各類詩文碑刻百餘幅,香火隆盛。

無論是官家還是私家所撰文字,均提到張三丰在福泉修道,尤其是《張仙遺事》,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以貴州平越福泉山之名雕板印行於世。

平越新鎮道守王恩民為此書作序說:“

三豐昔日在平越,亦未有人知其為仙者,觀古今應驗事,始知為真仙也。”

因此,徐霞客在都勻看到張三丰劍河石碑後,循跡折往平越,追訪三豐仙蹟,也應在情理之中。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古苗疆走廊示意圖

平越衛正處在古苗疆走廊(古驛道)的中心位置,是中原進入雲貴的要道,包括水上古驛道。可以說是南疆重鎮,因此,即使徐霞客不記錄張三丰,平越的風物隻字未提,和其他地域的文字對比,確實反常。

比如在晴隆,他得知“城東五里有威山,山間有洞,從東透西,又有水洞,其中積水甚深,其前正瞰衛城。”徐霞客不顧馱行李的馬幫已經出發,同顧僕沿著前一天來的路返回,尋找威山。

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的大好時節,平越重鎮,山勢奇絕的福泉山,都無心流連嗎?是什麼牽引著徐霞客,聯想整個黔遊只有51天,答案似乎越來越來近。

關鍵線索在一個女人的詩中。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高風直繼張三丰,

一杖飄然訪赤松。

快把奇書《遊記》讀,

頓如甘露豁心胸。

這是一個叫蔡玉卿的女人,寫的《讀霞客遊記》詩文。她的丈夫,黃道周,明末著名的學者、抗清鬥士。

徐霞客與黃道周的肝膽誼

死生不易,割肝相示者,獨有尊公

這是黃道周寫給徐霞客兒子的信中的文字。生死不易,肝膽相示,正是他們兩人友誼的寫照,千古佳話。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黃道周一生在官海浮浮沉沉,幾起幾落,為人剛直不阿。徐霞客功名未取,寄情山水。

崇禎五年,黃道周獲罪免官,兩人曾攜手交遊,

“自春徂秋,亦隨意放浪山水”

,遍歷了黃山、白嶽、九華、皖臺、匡廬諸名勝,瀟瀟灑灑,快意江湖。

此後,兩人再相約欲西遊雲貴,而黃道周又官復原職,重新投身大業。

無奈,徐霞客苦等兩年,未果,1638年,只好隻身前往貴州。恰在這時,傳來黃道周再度獲罪入獄的訊息,並且慘遭毒打,徐霞客匆匆結束大西南之旅返回家鄉。安排長子徐屺前去探望黃道周,並贈寒裘一襲。

遊記留白之謎

徐霞客多次將自己的遊記轉給黃道周覽閱,

“江陰徐君杖履雄,自表五嶽之霞客”,

黃道周盛讚徐霞客知行合一,成就的是偉大的事業。

雲遊貴州49天徐霞客慕名訪張三丰,37000字日記為何卻隻字未提?

黃夫人蔡玉卿也自是遊記的讀者,她將張三丰與徐霞客類比並非偶然,大約是讀到徐霞客雲貴之行的有關張三丰的日記有感而發,而這部分內容正是徐霞客的勸喻,要讓黃效仿張三丰,天子尋訪而不遇、不語,遠離官場旋渦,

“快把奇書《遊記》讀,頓如甘露豁心胸。”

消除心結。很大的可能,是這一部分內容是屬於朋友間相對比較隱秘的內容,尤其在當時的環境下,不適宜對外公開,因此才出現張三丰修道地寥寥數語的狀況。

徐霞客聽聞黃道周獄中苦情“據床浩嘆,不食而卒”,更加印證了他與黃肝膽相照的掛牽和友情,他對黃的勸喻,在旅途中睹物思人油然而發的苦心孤詣,都在黃夫人的詩中流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