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在每次上臺要表演小品時,有句經典的開場白,耳目能祥 “我想死你們了“。一次次贏得了觀眾的歡呼聲和互動聲。

還有著名演員黃渤,在多次的節目中與嘉賓和主持人之間的互動,以風趣幽默,盡現高情商,特別會說話而被眾人——稱讚佩服。被許多自媒體大力推薦,在這裡就不舉例了。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作為普通人,有時侯在生活上、工作中、人際交往中、以及家庭中不一定哪句話脫口而出,造成的局面有的是尷尬的,有的是反感,有的是不解,嚴重的影響到了彼此之間的情感。

有些事情失敗了,會自圓其說,誰叫“咱”不會說話呢!誰叫”某某某”的情商高!為此開脫。其實人不是天生就會特別會說話,是可以學習的,大部分人還是“不想學“,不是”不會說“。

說話不只是一種“感覺”,還是一門“技術”。都會羨慕特別會說話的人。俗話說得好,“會說話能當錢使“。

古往今來,大多成功的人,都是高智商,並且非常的會說話。例如日本頂級的溝通專家佐佐木圭一,畢業於日本頂尖國際型大學上智大學的研究生院。

天生本是一個笨嘴拙舌的人,自從明白了“語言是有譜可循的“。後來透過自己的能力,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怎樣把握說話的場合和時機?如何領略說話精髓?悟透說話之道,怎樣才能在眾人之間脫穎而出呢?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佐佐木圭一出版的《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這本書。本書是世界知名企業員工指定的培訓教材,可以少走些彎路,以最短的時間掌握說話的技巧。

這本書的精華是:把“NO”的回答變成“Yes”七個突破口和完美掌握的八大與人說話技巧。

作者佐佐木圭一,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廣告大獎“金鉛筆獎“的日本人。曾主持日本電視臺的《全世界最想上的課》朝日電視臺的《拜託了!排名》……

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這本書編寫的這麼簡單,邏輯結構一目瞭然,前半部分有許多幹貨,後半部分列出的例子是日本本土的,不太熟悉,連貫不起來,閱讀時沒有深入,勉強看完。

感觸挺多,看完一本書總要寫上一些東西,留給自己思考和沉澱。下面對《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這本書分享些我的看法。

一,同樣的內容,使用高明的措辭,把握提高几倍

想讓自己成功,首先把夢想定為一小步吧。比如”說話“,看似在生活中特別容易和簡單。辦事、工作、生活、社交、溝通、都離不開”會說話“。

例如書中的語句對比

A “合上馬桶蓋”

B ”聽說不合上馬桶蓋會失去財運啊!”

A,為了避免打攪其他客人,可否請你們讓孩子坐在座位上?

B 剛做好的菜,很燙,如果端出來的時候被撞傻了,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燙傷,可否請你們讓孩子回到座位上

A 對不起,只剩魚了(飛機上魚多牛肉少的情況下)

B 機內供應以優質香草,富含礦物質的天然岩鹽和粗製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魚,以及普通牛肉。

A、B語言上的表達方式,給人的聽覺效果明顯不同,B語句更容易被人接受,A聽起來有點漠然。這三個語句的對比,採用了與人溝通的七大突破口,其中的三項分別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選擇的自由”法。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首先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利用”投其所好”告訴對方,讓對方樂於接受。第二個語句“儆其所惡”讓對方知曉會有危險存在,為自己的安全積極的做些防護。第三句“選擇的自由”證明了說話的精髓,飛機上的餐品魚剩的比較多,牛肉少量的,所以把魚形容的很有價值,也特別的有食慾。儘量考慮對方的感受和利益,最終雙方卻很愉快。

與人溝通上首先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揣摩對方的心理;再者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記得湖南電視臺曾經辦過一期選秀節目《閃亮新主播》,印象特別深,冠軍到了最後的角逐。節目PK時有一場連線電視機前觀眾的考驗,參賽選手張朋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恰巧是杜海濤的粉絲,她問張朋:“你是覺得你帥還是杜海濤帥?”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首先得考慮對方是杜海濤的粉絲。張朋回答“杜海濤很可愛,他在臺上的表演會讓人覺得他是最帥的” 。最終,杜海濤獲得了冠軍,張朋獲得了季軍。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其實,張朋佔了許多優勢,只是運氣不好,打進電話的反而是杜海濤的粉絲,由於考驗是口才項,所以他輸了。

節目過後,有人問汪涵要是他該怎麼問答,汪涵說:“海濤帥,我更有氣質呀”。這句話也算是符合對方利益又能表達自己也不差。

二,關健場合,讓自已思考十秒鐘,表現的不失禮節還要優秀。

生活中,無論場面大小,都會面臨接不上話茬的局面,對方的話有時呈現出刁難、離間、尖銳、故意,怎麼才能回答的合適?要想令人滿意的確是門技術。接下來的例子也許在媒體上有所耳聞。

在“微博之夜”上,恰巧陳可辛、陳思誠、徐崢三位很有名的導演同臺,被主持人邀請為他們導演的賀歲片《奪冠》、《唐人街探案3》、《囧媽》做宣傳,條件是除了不能宣傳自己的,為其它兩部做宣傳。

還不能重複前一位說的話,兩位主持要求夠苛刻的。當時尼克買提提醒到“很微妙了,得好好把握啊”。的確讓人難以回答,那麼大的場面,還要面對全國觀眾,還不能得罪人,還得被觀眾認可。

第一個回答佔優勢,陳可辛導演說“都看吧,春節看一部片多沒趣。在看《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的片花時,拍的很棒,希望大家都看“。語言普普通通,倒也合大家的味口。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接下來陳思誠說”不用看我的,我高風亮節,看陳可辛導演的頭髮都白了,徐崢導演的頭髮操心的都沒了,我還年輕,等著看《唐人街探案4》吧。“

此話一出,觀眾一片譁然,聽著讓人不舒服,什麼叫你高風亮節?觀眾還不買帳呢。何況徐崢導演的臉立馬沉了下來,場面尷尬氣氛極度緊張。徐崢導演畢竟控制著的不悅,而不失禮的轉了話題。

最後才說:”我可以不看《囧媽》,看其它兩部,也可以看別的影片,看完之後再看《囧媽》。要不都不要看了。“

陳思誠的這幾句話,曾被觀眾罵上了熱搜,火爆了一段時間,算了留了話炳。

其實讀過這本書後,在與人溝通的八大技巧中,回答時可以用作者提出的“反差法”、“數字法”、“高潮法“、”合體法“。讓回答充滿機智、幽默、顧及全面。

那就代入試下感覺,假定陳思誠這樣回答:這三部電影的題材、風格、體現的,和表達的都不一樣;好比《奪冠》簡單的說勵志類,《囧媽》親情類,而我的是喜劇類,觀眾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這點是“反差法”)。全國十三億人口,喜歡看電影的可以分三個方陣,挑選自己喜歡的(數字差)。

“高潮法“前面得有鋪墊,得這樣答:“春節假期,多長時間沒陪家人了,陪家人先看《囧媽》,後看《奪冠》,再看《唐人街探案3》,為什麼要這樣編排呢?因為和家人溫馨過後,來場勵志精神,為明年打氣加油。最後來場輕鬆搞笑的,活躍了氣氛,迎合時機,過年嗎最好每個人都高高興興。”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什麼叫合體法?利用時代的流行語和將要表達的語言合體在一塊。運用下特別有意思。比如這樣答:“李艾提出這樣的要求,讓我回答,我太難了,看《奪冠》和《囧媽》證明觀眾家都有豬啊!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樣的情況下我真成了“檸檬精“,最後衷心希望觀眾朋友們在電影院的賣票處都”OMG,買它”!!這才是我回答的“硬核”。

特別是“合體法“徐崢導演也可以用,這樣的話,將是另一番光景。雖然編排的有點淺顯,比原話還是好了那麼一點點。

每個人在關鍵時答話,一定思考十秒鐘,撿有力、合適、圓滿、高水平的回話,不然會留鬱悶和懊惱。

三,說話的基礎技巧不能丟,但還要學習更全面的加以提升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書最基礎的要領還要學習掌握,充分應用到生活中。雖然這本書在這個絢麗多彩,紛繁複雜的世界裡,看起來知識面有點匱乏,和我國的國情,社會現象有的差距,但學點總比不學強。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要想提升更高層的說話之道,符合這個時代發展的,更全面,更具體的溝通技巧也有很多。曾經瀏覽過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出版的書;還有張笑恆出版的,有關著名主持人孟非的說話之道,也非常值得欣賞和學習。

再說這兩位大咖的語言功底和應變能力也算是頂級的。從他們主持的節目中已領略過說話之道的優勢。並獲得了觀眾的喜歡和讚美。

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看到別人成功,除了羨慕還要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徑。許多東西,不是你缺,不是你不“會”,而是不想“學”。

寫到這裡,總結下《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是 同樣的內容用高明的措辭效果會提升幾倍;在關鍵場合發言時,一定要考慮十秒鐘,讓自己發揮的得體不留遺憾;最基礎的說話技巧也要掌握,要與時俱進,學習更全面更廣泛的說話之道。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

“會說話”的技巧,真的能改變人生,當你感覺學習時比較枯燥,記不住時,就當作自己學習一道道美味而可口的飯菜吧!

把本書中與人交談的七個突破口和與人溝通的八大技巧,做為生活中的“調料”常備在腦海,在需要時發揮它的價值。

不是不會“說”,是不想“學”,說話之道真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