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上一期的文章《人定勝天:5000年來,中國人與瘟疫的戰鬥史 》中,提到了世界上有史以來記載的最早的瘟疫爆發事件,是中國小屯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所記載的一個案例。本期我們就從商代甲骨文上記載的這次瘟疫,簡單聊聊上古時期古人是如何面對疾病,如何防疫的。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一、甲骨文中的疫病

提到甲骨文,就不能不提著名的“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國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學者: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

著名史學家唐蘭曾評價他們的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導夫先路,觀堂繼以考史,彥堂區其時代,鼎堂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

而關於殷王得了疑似瘟疫的甲骨就出自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董彥堂1948-1949年出版的著作《小屯殷墟文字乙編》中。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甲子卜,殻貞:疒役(疫),不彳止(延)?”

“貞:疒役(疫),其彳止(延)?”——《小屯殷虛文字乙編》7310

這裡的意思是:巫師在甲子這天行卜,問的是商王武丁是否得了瘟疫,瘟疫會不會擴散?

另外,甲骨中還有“

乎比疫,正?”

的卜辭,“

比”

是祭祀的名稱,“

正”

是有治癒的含義,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

商王命令進行比的祭祀儀式,詢問傳染病能否得到控制?

乎比疫,正?

——《小屯殷虛文字乙編》3429”

甲骨原文中“疾”字寫作一個“人”字加一個“爿”[pán]字,爿就是床。這個字意思是人躺在床上,人字四周還有代表汗滴的點,意思是病人在床上發熱出汗,無法動彈了。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東漢許慎的著作《說文》裡面解釋道:“

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疒之屬皆從疒。

在今天的漢語語境中,“疒”已經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偏旁部首,稱之為“病字旁”,在整部新華字典中,和病字旁有關的漢字,大約有915個,其中絕大部分字的含義都是和疾病、身體有症狀相關。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我們再說回商代,商代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對自然的認知有限,不論什麼事情都推到上天、祖先的身上。

於是整個商代的王公大臣,幾乎不論遇到大事小事,就要舉行占卜,看老天同不同意這樣幹?如果占卜情況理想,就算是給自己吃顆定心丸。如果占卜結果不理想,那就乾脆停止。

像疾病這種事情更是日常占卜的重點,什麼瘟疫、分娩、頭疼這類重大疾病肯定是要占卜的,而且什麼眼睛疼、耳朵疼、牙疼、腳疼、舌頭疼……殷人都要向上天占卜,詢問上天這種病能否治療或者是否是什麼事件的預兆。

根據專家的考證,僅僅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列出來了多達三四十種不同的疾病,這些疾病基本上都有詳細的卜辭和解釋。可以看出商代人對於疾病的畏懼。

二、從甲骨文看商人如何治療疾病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其實商代人生了病,絕大部分會認為這是上天或者祖先給予的懲罰,要想病好,那就需要祭祀。

祭祀了上天或者祖先之後病好了,說明病號的懲罰結束了。要是祭祀之後病沒有好,那就說明病人的罪行太大,懲罰還沒有結束,或者是找錯了祭祀的物件。

甲骨文裡記載了商王武丁出現耳鳴現象,武丁認為這是重大事件的預兆,有可能是祖先的提示或者懲罰,於是武丁自己進行占卜,並多次給祖先獻上幾十乃至上百頭羊作為祭品。

庚戌卜,朕耳鳴,有御於祖庚,羊百有用,五十八有毋用,“弓斤”今日。——《合集》22099

朕、餘是商王武丁自己的稱謂。他出現耳鳴的病症後懷疑是祖先的原因,於是他自己與先王先妣透過占卜來進行溝通,最後透過殺牲祭祀進行自御。

除了祭祀,商代人生病了還是有一部分現代看起來稍微靠譜一點的辦法的。

比如:

吃棗!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這裡的吃棗,可不是如今網上說的“吃棗藥丸”,而是字面意義上的吃個棗。

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用棗來驅鬼祛病的記載:

戌卜,賓貞: [有]夢,王秉棗。(《合集》17444)

甲戌卜,[賓]貞:有夢,[王]秉棗,□在仲□宗,不□唯禍。八月。(《合集》17445)

裡面提到了在做噩夢,或者是懷疑有鬼作祟得病,建議吃大棗來驅鬼祛病。

大家可能會笑,吃大棗算什麼靠譜的治病方法呢?其實大棗可以驅鬼祛病一說一直到明清時期,都是主流的觀點,甚至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

《本草綱目·果部》“大棗”條引《岣嶁神書》有“咒棗治瘧”一條,雲:

“執棗一枚,咒曰:‘吾有棗一枚,一心歸大道,優他或優降。’或劈火燒之。念七遍,吹棗上,與病人食之,即愈。”

1974年,在河北省藁城縣臺西村一個商代中期遺址中出土了用陶罐分裝的桃仁、桃核、櫻桃仁、郁李仁和棗核等,根據專家研究,這些都是為藥用,這也是當時棗等植物果實可入藥的例證。和甲骨文記載完美貼合。

再比如:針砭!

針砭這個詞如今基本上都用於“針砭時事”,其實在古代,針和砭都是一種治療手段,都是指刺破面板的一種治療方法。

在商王武丁時期的甲骨卜辭中有這樣一段:

其殷。

口口殷。《合集》17979

如果僅僅從現代字面意義上來看,這就三個字,相信許多人都一頭霧水,這說的是啥?

但是甲骨文中的“殷”字,著名甲骨學者胡厚宣認為“

是一個手拿著一根尖銳的工具,扎向一個腹部鼓起有疾病的人。

上面這個卜辭就是商代一個用針刺、針砭治病的記載。大家看下圖就明白了,箭頭處就是一個尖銳的工具,可能是原始的青銅針,或者是石頭製成的砭。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在河北省藁城縣臺西村商代遺址中除了出土中藥材,還出土了三件長約20釐米,形似鐮刀的石頭製成的砭鐮,其中一件,被發現於墓主的左下方二層臺上陪葬著的一隻黑色朱彩、帶蓋扁長方體漆盒內。

說文中解釋“砭”字就是“

砭石如玉,可以為針

。”

用的時候可切破癰膿,排除淤血。可以說是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術刀,如今館藏於河北博物館。

商王也被傳染?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再比如:火灸

在甲骨文中,還有對待病人使用火灸的描述。

丁卯卜, 爭貞, 有“疒術”龍。貞, “疒術”不其龍。 《丙)29 5

“疒術”(上疒下術)字在甲骨文裡右邊是爿”[pán]字, 左邊是一個人躺在床(爿)上, 人下小點點是火星灰燼, 甲骨大師胡厚宣認為這就是以火艾施灸治病。

《周禮》中也有“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的記載。

當然,在商代,無論是祭祀上天,還是針砭、針灸,這基本上都是王公貴族才會享用到的醫療手段,至於普通人生病了,還是吃個棗吧……

文/以史為鑑

圖/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 溫少峰,袁庭棟

《試論殷人對於疾病及其治療的認知》 張傑

《“以髒補髒”及相關問題》陳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