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本文來自: 星番編輯部 骨朵星番

四月是王凱的。

由他主演的兩部大劇,經偵題材劇《獵狐》已於昨日收官,收視率破2,連續2周登頂,收視份額達8。345%,另一部《清平樂》眼看也要接近尾聲。要是把《清平樂》中趙禎的情節串聯起來、堆放一處,相信足可以組成一幕 “王凱演技、臺詞大賞”。

兩部大劇同期上線,王凱這位主演不得已連微博頭像都要一分為二,左邊臉是一生隱忍的仁宗,右邊臉是堅持追逃的夏遠,兩個角色“奢侈”地拼在一起,“演員王凱”的底氣就這樣明晃晃地亮著。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能做到雙劇霸屏固然是一件值得感慨的好事,但也有他的影迷朋友調侃他,

“忙活一年,播完一個月”

,隱隱有種覺得他虧了的意思在裡面。

王凱本人倒沒覺得這有什麼,在他看來,“兩部戲從題材上來說完全不同的嘛,一個是以史為鑑,一個是經偵題材現代戲,同時有這兩種題材的劇供觀眾選擇,也挺好的。”

01

但要塑造好不怕被觀眾挑挑揀揀的角色,是要下很多苦功夫的。

先說《清平樂》,劇本的困難程度就非同一般。其他主演在採訪中提過,在查過資料的前提下,劇本看了兩三遍才看明白。王凱不例外,他拍戲至今,碰到過最難的兩個劇本,一個是《北平無戰事》,另一個就是《清平樂》了。

在拿到《清平樂》的劇本之前,他買了一些關於宋仁宗的歷史書,準備去了解一下。但剛剛看了沒多少的時候,劇本就來了,他一看劇本的臺詞量和臺詞難度,直接放棄看書,也沒時間再看書了,

“先把劇本啃下來再說。”

王凱這一整部戲,基本都是在跟劇本打仗,他查資料、琢磨角色,劇本看得很慢很慢,看到後面才漸入佳境。至於其他做得最多的準備工作,就是跟導演和編劇去聊,請教一些他不太瞭解的歷史問題。

“我跟導演探討劇本的時候,其實聊了很多,最後定義在三個字上,

第一個就是仁宗的‘仁’,第二個就是忍耐的‘忍’,第三個就是‘人’

。”他把這三點全部理清之後,對於宋仁宗這個人物的基調,基本上也就明朗了。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仁”“忍”“人”三點,歸根到底都是在演人,人是最難演的,每個人都有其複雜性和多面性,不是隻有一面。

像是宋仁宗,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是一個肩負太多責任的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無論是在普通人和皇帝身份上的糾結,還是要在情理和責任之間做出選擇,於宋仁宗而言,都是不好邁過的坎。

這些坎,現代社會中的人多多少少也會遇到一些。

“打個比方,比如說我,我現在是一個演員,我也是個普通人,但我又不可能跟普通人完全一樣,

你總得有取捨。

王凱和宋仁宗這個角色的最大共鳴,就這樣找到了。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宋仁宗隱忍、剋制,慣於妥協,在他身上,細膩的表達多過情感的外放。演得好了,觀眾感受得到角色內心的千迴百轉,演得不到位,木訥乃至面癱的標籤就要被扣上。想要避免這個問題,主要看演員的前期準備,劇本和角色理解得越透徹,傳達給觀眾的資訊才越會被準確地傳達出來。

“其次,就是我們自己要全情投入到這個角色當中,要把所有的情感都給這個角色,透過外部的一些表達,眼神也好,微表情也好,行為也好,把這幾點綜合起來,我相信觀眾一定能夠感受得到你想傳達給他的資訊,包括情感。”

王凱對於《清平樂》的喜歡,在言語間清晰地表露出來。現在的影視作品,少有對宋朝盛世和宋仁宗的展示,宋仁宗在過往的歷史劇中存在感也不強。而《清平樂》是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來寫的一個故事,

“難得”是王凱接演的原因之一。

他非常喜歡《清平樂》的原因還在於,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很飽滿、很有吸引力的特質,除了宋仁宗,他也有其他感興趣的角色。“比如晏殊、范仲淹啊,其實我感興趣的角色還挺多的,倒沒有說針對某一個角色。”

02

巧的是,飾演范仲淹的劉鈞,正出現在王凱的另一部劇《獵狐》當中。廠長錢程跳樓,克瑞案的引線被牽出,以夏遠、吳稼琪為首的“獵狐”小組,就此與王柏林展開了長達多年的僵持。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王凱之前不是沒有演過警察,不同於以往的是,《獵狐》需要他詮釋的是一名經偵警察,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警種,此前很少能接觸到,因此他在拍攝之前也有了解過一些經偵警察辦過的案例。

就跟《清平樂》是少有的刻畫宋仁宗的作品一樣,

《獵狐》也是為數不多的還原經偵警察破案過程的作品,

劇中有很多貼近百姓生活的事情,比如炒股。王凱希望透過這部劇,能給觀眾帶來一些警示作用,能讓大家增強一些安全意識。

“這個角色和故事都是有跡可循的,現實中真的有騙了幾十億的經濟罪犯逃到國外,也真的有很多被騙的老百姓,可能現實會比戲劇更離奇。”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除了最明顯的警種的不同,在角色個性上,夏遠和王凱之前演過的角色也有所區別。像是《他來了,請閉眼》中的李燻然,鐵血、堅韌,戰鬥力和爆發力很強。《如果蝸牛有愛情》中的季白,不管在辦案能力還是抓捕能力上,都是一個很老練的高手,他的動作戲算是當時的一個重點,“演的也很爽。”

“而夏遠呢,和這些角色最大的區別是,

他有一個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

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開始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在師父的帶領下慢慢從一名刑警成為了一名經偵警察,他的個性中本來就有很強的保護欲,這是他作為警察的優勢,會更多地去匡扶正義。”

把這樣一個全新的角色演繹出來,本身就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更別說《獵狐》中還有很多王凱合作過的朋友,大家再次在一起演戲,互相給予對方新的表演靈感,這個過程於他而言,很有意義。

《清平樂》和《獵狐》,

前者是王凱慣常合作的正午陽光出品,後者的演員陣容,乍一看像是阿誠、汪曼春和王天風的“前世今生”,

來來回回,還是他的熟人居多。

不禁讓人好奇,王凱會不會想要嘗試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班底呢?

03

團隊熟悉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其他公司的戲當然也會接觸。

王凱尋找新鮮或者刺激,多半是在不同的故事和角色當中。

雖然是同樣的班底,同樣的團隊,但是故事不一樣了,人物不一樣了,這就保證了他產出的內容能一直是新鮮的,所以也不會有因熟悉而產生的枯燥。

至於坊間說的“正午陽光御用男主”,王凱也覺得“談不上”,適合是促成他們合作的最大前提,適合加上彼此瞭解,才會有一次次熟絡、順暢的合作,這一點,不是一句“御用”所能概括的。單看阿誠、蕭景琰、宋運輝、趙禎等角色的完成度和高辨識度就能知道。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不過,在王凱飾演的諸多角色中,確實好像存在一些隱秘的共性,比如有人評價他的角色多數帶有幾分倔強和傲氣。

他不否認這點。每一位演員都會把自己的影子帶入到角色當中,“這是一定的。”演員是角色的容器,無論什麼樣的角色,也脫離不了演員自身這副殼子。

關鍵在於加入多少的“自己”。

“你如果把太多自己的東西放到這個角色裡,而這個角色本身有的東西你又沒有把握好的話,你就不是在往角色裡填東西,而是在把角色的特點擠掉,那你就是本色演出了。這個度要把握好。”

只有把自己的特點適當地加入角色,讓角色越發立體、豐滿,又不喧賓奪主,才是創造角色的正確開啟方式。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現階段的王凱,《大江大河》《清平樂》《獵狐》中的角色接連呈現出來,正派的熒幕形象怕是暫時被釘牢了,但他也想遇到一個複雜的、有發揮空間的反派角色。

“但是有的時候,

演員是有侷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色都能演。

所以當有這樣角色的時候,自己還得掂量掂量,你到底能不能夠拿得起。”如果運氣足夠好,碰到一個自己喜歡又能駕馭的角色,王凱樂於考慮去演反派。

不過一切還是要看角色。有的演員在選擇時,會把角色、劇本、導演水平、製作團隊、演員陣容等等因素分個孰輕孰重,或是綜合衡量、缺一不可,他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排序,“一般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就想去嘗試。”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通觀整段採訪下來,王凱的回答如同他的表演,面面俱到,又很紮實,跟發出“盒盒盒盒”魔性笑聲的“中二男子”相比,顯得更加穩健持重。

他長相年輕,36歲演18歲的大學生毫不違和,可在採訪群裡發完“大家好,我是王凱”後附帶的一個微笑表情,又不免讓人把他摘出年輕人的陣營。

但他依然是年輕的,長相上是年輕的,在表演上的心態是年輕的,觀眾等待他在未來創造出更多角色上的可能,他自己也還在享受創作中的自由狀態。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今年有了一個形容歌手的新詞,叫做“當打之年”,原指武藝成熟與巔峰期的年齡段。如果放在演員這個領域看,年近四十歲,正是創作處於成熟、邁向巔峰的好時候,是屬於演員的“當打之年”。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

趙禎、夏遠之後,他還會有下一個把兩個角色“奢侈”地拼在一起的時刻。

王凱的“當打之年”,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