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我們這裡說的是一件明朝中晚期發生一件非常震驚的奇案,天啟年間的大爆炸堪稱明朝第一奇案,雖然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但事實上就這件爆炸案件的影響如爆炸本身一樣驚天動地,直接導致了三十多年後明朝最終在崇禎年間滅亡於後金與農民起義雙重戰爭。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天啟大爆炸也稱為王恭廠大爆炸,發現在1626 年5 月 30 日上午9 時,位於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了一場離奇的大爆炸。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 米,面積達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上面的記錄是根據當時文獻統計出來的大致情況。因為威力驚人,到現在關於那場大爆炸的成因產生了許多推測,大體上有以下幾種,隕石撞擊說,地震說,龍捲風說,火藥爆燃說。更有甚者把天啟大爆炸與通古斯爆炸,與印度死丘事件列為人類三大自然不解之謎。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明朝天啟年間的那場大爆炸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天啟年間的爆炸就是明帝國火藥庫的大爆炸,根本就不是什麼無法理解的超自然力量。有許多人認為明朝當時的火藥製作不可能達到那麼大的規模,火藥的質量也不可能達到這種能量,因此就排除了火藥爆炸說。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真正的原因就是明帝國的火藥庫產生的大爆炸!為什麼如此說?

整個明朝的軍事力量是處於由冷向熱轉化的時期,這與歐洲各國相似,但區別在於沒有轉換成功。明朝在中葉開始外無強敵,國內承平日久,到了中晚期國內政治又成了一團漿糊,導致明軍對外對內缺少競爭,而火器的發展也就變得非常緩慢,使得明軍即沒有冷兵器時代的善戰能力,也沒有真正能體現熱兵器的威力。這也是為什麼明朝二百多年,真正拿得出手,出名的武將幾乎沒有,多是文人帶兵,使得整體軍隊在與完全靠冷兵器的後金軍作戰時徹底不敵 。那種最初級的火銃,射程以及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1583年開始,努爾哈赤起兵對抗明庭。

1619年以薩爾滸之戰,後金軍雖然還是用冷兵器,然而用成熟的冷兵器對付不成熟的熱兵器下,還是能夠達到完勝,明朝後期全線防守,這是明為什麼不敵清的根本性原因。弓箭的有效射程能達到一二百米,而且射箭的頻率遠高於換藥的明軍,射程也遠高於火銃。雖然近距離火槍的威力大,但其他指標都落後於弓箭,且受天氣影響也很大。明朝最精銳的五千戚家軍全部被對方亂箭射死在戰場上。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儘管北方遼東戰事膠著不利,但明朝與歐洲葡萄牙的生意還是繼續著,透過葡萄牙貿易,引進了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火炮“紅夷大炮”,明帝國千里迢迢從南方拉來的了一批代表當時最成熟技術的歐式火炮,靠這種威力驚人的大炮於1626年正月在寧遠城下大敗躊躇滿志的努爾哈赤大軍。也是第一次如此大勝清軍,也使明帝國真正嚐到了熱兵器的威力。說明中國的火藥技術已經在當時落後於歐洲,只有採用當時最先進的火藥技術才能生產出如此威力的熱武器,而帶來這種火炮的葡萄牙人也將這種火藥技術開始傳播給明王朝。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明朝當時的軍隊已經配置火銃之類的熱武器,佔總武器比重約40%,但這種火銃還是屬於最初級的火槍,正因為當時軍隊普遍使用火銃,所以在北京等地早已有大量生產火藥的作坊,這些作坊之所以集中在北京而不是南方甚至是江南,主要考慮的是運輸配置的方便,當時戰事主要集中在北方。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也行就是說當時明帝國生產火藥的熟練技術工人基本上都集中在了明朝時北京王恭廠地區,而中國當時火藥生產主要是經驗的傳承,沒什麼科技含量,各火藥作坊經過長年的發展慢慢集中在一處,生產低烈度的火藥,這問題並不大。象這種危險性極高的行業,對於安全生產肯定沒有什麼概念,竟然集中在一起處於當時最原始的生產狀態。隨著寧遠大捷,朝庭上下肯定普遍認為來自葡萄牙的這種利器是戰勝遊牧騎兵的法寶。其實事實上也應該是這樣。但是實際發展卻並不是如此,當王恭廠地區開始大量生產新式火藥後,並大量的進行存放,由於操作不當或是運輸不當等等原因,導致火藥的集中性大爆炸。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

當年明帝國幾乎所有能生產火藥的技師以及軍隊有經驗的監工,很可能在那場威力驚人的大爆炸損失殆盡,不至於此,也將當時朝庭對於火藥兵器寄於的厚望徹底消滅,將當時明帝國依為重任的軍火產業徹底摧毀。那場大爆炸不只是震死了一位皇位可能繼承人這麼簡單,而是將明帝國未來的武力基礎徹底摧毀,也將明代能夠拉平世界先進熱武器技術的萌芽給炸燬。有人說按現在推算當時生產的火藥量不會很大。其實那只是推算,而實際的生產能力,很可能會遠超過那些推算量。

如果沒有那次大爆炸,明朝軍隊全面採用新式火藥武裝的火槍與火炮,那歷史可能會重新改寫。

明朝天啟“大爆炸”案改變了明朝的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