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帝君之——西嶽帝君、南嶽帝君、北嶽帝君、中嶽帝君

西嶽大帝乃五嶽之一,《恆嶽志》記載:“西嶽華山,終華、太白二山為副。嶽神姓羌,諱”。東方朔《神異經》記載:“神姓善,諱。”《龍魚河圖》亦記載:“西方華山君神,姓誥名鬱狩”誥即是昊。

西嶽大帝的形象是“稱華山神眼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領仙官王女四千一百人。”

西嶽大帝的信仰源於中國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認為山清水秀,雲纏霧繞,地大物博,高峻雄偉,神秘莫測,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懼。於是人們祀之為神,頂禮膜拜。

五嶽帝君之——西嶽帝君、南嶽帝君、北嶽帝君、中嶽帝君

西嶽大帝神職

《古今圖書整合•神異典》卷二三引《雲笈七籤》:“少笑為白帝,治西嶽。上應井鬼之精,下鎮秦之分野。”《歷代神仙通鑑》卷四記載:“皋陶是西嶽所化,敕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管世界珍寶五金之屬,陶鑄坑冶,兼羽毛飛禽之類。”

“西嶽者,主世界金銀銅鐵,兼羽翼飛禽之事也。”意為西嶽神掌管著天下金銀銅鐵金屬之類,“金”有金銀財寶之意,也有“錢”戰爭之意。以原始宗教崇拜意義而言,敬奉西嶽大帝,就是祁求財物豐裕、世界和平,讓人們能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西嶽廟——中國建築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西嶽華山,以其“勢飛白雲外,奇險冠天下”的磅礴氣勢和巍峨雄姿,贏得了“天外三峰”的美名,而在其腳下北面的西嶽廟,卻似華山鑲嵌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其雄偉的建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物冠名古今。

西嶽廟始建於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西嶽廟。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建集靈宮於黃甫峪口,東漢時遷於現址,後改稱西嶽廟。算起來,從漢武帝建立至今,它已經歷了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人間滄桑。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浩繁的史籍中,也留著它深沉的足跡。

五嶽帝君之——西嶽帝君、南嶽帝君、北嶽帝君、中嶽帝君

南嶽大帝

南嶽大帝又稱南嶽聖帝,全稱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是中國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南嶽衡山為五嶽之一,而南嶽大帝為古代中國神話人物之一,歷史記載不詳。如今,在衡山景區有兩座標誌性的南嶽大帝像,一座位於祝融峰頂的老殿,一座位於衡山腳下的南嶽大廟。

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為五嶽之一,《史記·封禪書》稱漢武帝元封五年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日南嶽。這個南嶽並不是今天湖南南嶽衡山,而是指今天的安徽天柱山,當時也稱潛山、衡山,在隋以前被列入五嶽。後隋文帝始復以衡山為南嶽 。據《古今圖書整合·神異典》卷二三引《衡嶽志》日:唐太宗定祀南嶽衡山于衡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南嶽衡州衡山縣是也。衡州即今天的湖南衡陽市,衡山縣即今之衡山縣。

史籍記載

《歷代神仙通鑑》卷四:“(元始日)伯益即南嶽後身,為慶華注生真君,主於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又云:“伯益乃南嶽之後身,伯益相傳是禹時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接伯益,伯益辭而隱居。”

《雲笈七籤》描述南嶽大帝的形象是:“服朱光之飽,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領神仙七萬七百人。霍山為其儲君,青城山為其丈人,廬山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龍為赤色,這是因為,與南相對的顏色,正是赤色。”

南嶽神廟的主要職責

《歷代神仙通鑑》卷四認為其主於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又稱:“伯益乃南嶽之後身,伯益相傳是禹時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辭而隱居。”至今在南嶽衡山仍有當年大禹治水的禹王石。

南嶽神的主要職責是主星象分野,管水族魚龍,上調和氣,下拯黎民,閱校眾仙,制命水神。南嶽神的名聲雖不大,但還是很靈應。

傳說唐朝時有個叫劉山甫的人路過洞庭湖上岸旅遊時見南嶽神廟破爛不堪,香燈不續,便題了一首諷喻詩。當夜劉山甫睡覺時夢見被南嶽神責備。劉山甫頓時驚醒過來,風浪驟起,倒桅斷纜,有船翻人亡的危險。劉山甫便向南嶽神表示悔過,並命人把詩版撤掉,這樣才免於淹死在洞庭之中。現在除了在衡山上的南嶽廟以外,各地已無南嶽神廟,祀者也少。

五嶽帝君之——西嶽帝君、南嶽帝君、北嶽帝君、中嶽帝君

北嶽大帝

北嶽大帝在五嶽中地位較低,其山指山西渾源縣的恆山。但在清順帝以前,帝王所祀的北嶽並不是恆山,而是河北大茂山。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相傳舜去祭祀恆山時,走到河北曲陽縣的大茂山,天下起了大雪,無法再向北行走,加之大茂山不時又有石頭飛墜而下,於是舜就在大茂山祭祀一番,不再往北去祭祀恆山了。後來,舜乾脆在大茂山立曲陽廟,將大茂山作為北嶽祭祀起來。

據《續文獻通考·郊社考》卷十日:明孝宗弘牿六年(1493年)七月,兵部尚書馬文升請改祀北嶽於渾源卅。禮臣議以為祀北嶽恆山於曲陽,歷漢唐宋以至國朝凡三千年,未之有改。其渾源州號有恆山,亦名北嶽,然祀典不聞。定議仍祀曲陽。據《清朝文獻通考·都社考》十載直到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才改祀北嶽恆山于山西渾源州。

北嶽大帝的來歷

關於北嶽大帝的來歷,說法亦不一,《古今圖書整合·神異典》卷二四引《恆嶽志》曰: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恆山。《重修緯書整合》卷六《龍魚河圖》雲:北方恆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嶽恆山將軍,姓莫名惠,一雲恆山君伏通蔭。《歷代神仙通鑑》卷十五亦云:“北嶽無慮山(太乙總玄)鬱微洞洲無極真君晨顎。”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還記載了北嶽大帝的神職,文曰:北嶽者,主於世界江河淮濟,兼虎豹走獸之類蛇蛀昆蟲等屬。同時《歷代神仙通鑑》卷四亦曰:元始日契乃弱嶽轉世,今為鬱微洞元無極真君,主世界江河湖海淮濟徑渭,兼虎豹走獸之類,蝓蛇昆蟲,四足多足等屬。

道教尊崇

道教對北嶽大帝亦加尊崇,在《雲笈七羲》卷七中稱:北嶽神君服元旒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黑龍,領仙人玉女七千人。

五嶽帝君之——西嶽帝君、南嶽帝君、北嶽帝君、中嶽帝君

中嶽大帝

《中嶽嵩山太室石聞銘》載:嵩高神君,岱氣最純。春生萬物,膚寸起雲。並天四海,莫不蒙思。聖朝肅敬,眾庶所尊。比其他的四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為早。《山海經·中山經》雲:“苦山、少室、太室、皆家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餘屬皆東身人面也。”嵩山東為太室,西為少室。可知嵩山之神的形象,曾是半人半獸,正是人類早期所造之神在形象上的顯著特點之一。

中嶽大帝的名稱由來

《重修緯書整合》卷六《龍魚河圖》記載:“中央嵩山君神,姓春名選群。中嶽嵩高山將軍,姓石名玄。一雲嵩山君角普生。”東方朔《神異經》雲:神姓渾、諱善。“

中嶽大帝的神職

《五嶽名號》載:“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神異經》雲:“中嶽者主於世界地澤川穀溝渠山林樹木之屬。”

中嶽大帝的形象

《雲笈七籤》載:“中嶽嵩高君,領他官玉女三萬人。中嶽君服黃素之飽,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從群官。中嶽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無上秘要》雲:“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頭戴黃農玉冠,衣黃錦飛裙,被黃文裘,帶黃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黃霞飛輪一,奏真他名錄,上言於帝。”

五嶽帝君之——西嶽帝君、南嶽帝君、北嶽帝君、中嶽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