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帶著孩子進行“藝術體驗”,人家在割韭菜,真香

上週末帶著孩子,全家4口到廈門的閩南大劇院看了一場所謂的“親子”小劇場的演出,劇名字好像叫“晨露”,雖然是一個認識的人在裡邊參與了策劃和製作的過程,不過還是不得不吐槽。

整個演出安排從入場到退場差不多半個小時,入場的時候煞有介事的給每人都發了一副耳機,進場後工作人員讓大家圍著場地中央席地而坐。演出開始了,大家自然戴上耳機,耳畔響起的小溪流水、大海巨浪、或者小雨滴答的水的聲音,然後解說告訴我們要講的是一個關於水的故事。

畫外音解說大概5分鐘後,在燈光的配合之下,突然出現了一個舞者,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唯一的主創了。自己跳舞,自己編詞,懷疑甚至燈光設定等都是她一個人弄的。跳舞分為兩個段落,第一段大概也是跳了5分鐘,對於我這個舞盲來說,可以看到舞者是希望做出各種水的形態,比如流水的柔和、海浪的起伏、捧水的驚喜、清泉水接觸面板的透心涼的感覺等等,可能有些也是個人臆想的;當然,跳的過程中時不時的與孩子有一些肢體的接觸,試圖讓孩子也去感受一些東西。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真的都太懵懂了。

跳了第一段舞蹈之後,似乎來到了中場休息,畫外音又傳了過來。然後配合著燈光和音樂,讓孩子們到舞蹈或者說場地的中央去奔奔跳跳了幾分鐘。其實,我覺得這是舞蹈的一個轉場吧,舞者進行了服裝的更換。

當你帶著孩子進行“藝術體驗”,人家在割韭菜,真香

於是就開始了第二段的舞蹈,舞者服裝由原來的白色換成了一身綠色的短裙,這段舞說實在個人覺得跳得有點莫名其妙,舞者試圖去闡釋自己對於所謂“晨露”,也就是切入主題,可雲裡霧裡,難道這真的要“不懂”才是藝術嗎?也是跳了差不多5分鐘的樣子,毫無徵兆的,整個的演出戛然而止。對於觀眾而言,就像參加一個酒席,還沒開始大快朵頤呢,然後主人就下了逐客令了。這種失望感可想而知。

既然是注重參與和體驗,最後當然免不了主創與觀眾的互動了,主創的舞者簡單分享了所謂創作的過程,然後說給觀眾提3個問題的機會。場面瞬間冷卻,似乎凝固了一樣,為免尷尬有一個小朋友隨便提了個問題,最後一個媽媽簡單分享了舞者的一個動作的象徵意義。舞者說了一句非常無恥的話:不僅我是這場劇的演員,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演員。如果是一句場面的話,大家笑笑也就過了,可觀察舞者個人覺得是真心覺得我們觀眾都應該是演員,觀眾不僅要出錢,還要幫助把這場劇給“演”下去。

更大的敗筆在哪兒,最大最大的敗筆在於,最後居然主辦方拉了一個贊助,弄了一個抽獎。簡直是low到極點的一個提現,因為贊助方建議只是出了一個禮包,弄得結束之後,竟然有個小朋友由於沒有獲得獎品而嚎啕大哭。因此,整個劇下來真的是徹頭徹尾的糊弄,自我糊弄,糊弄觀眾,糊弄忠實的會員,猜想是不是由於年初賣了一些會員卡,沒辦法交代了,然後糊弄出來這麼一個low劇來。

可是轉而一想,從賺錢角度來說,小劇場演出只要做到一定程度體驗與參與,再加上高大上的場地,至於所謂的劇本內容,演員,舞者,舞臺設計,燈光舞美等等這些最為核心的,甚至都以各種瞞天過海的方式一語帶過!這也不失是一種好的賺錢方式的。

對於潛在客戶來說其價值在哪兒呢?

這種劇一般對標高雅藝術,因此,從商業來說主要滿足的是一些對藝術一竅不通,可又希望裝

裝逼

,或者自己不懂藝術又要附庸風雅的父母帶著孩子進行所謂“藝術體驗”!如果不是這兩類,那就其他觀眾來說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最後一句話總結,看完劇後,一地雞毛,皇帝的新裝!而可悲的是,自己居然其中一個裝逼者!

韭菜,韭菜,韭菜,這個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