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歲可賀,我不欠你們電影票了

無歲可賀,我不欠你們電影票了

嚴正宣告:“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透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佈“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王不易

梨園有個傳統,每到歲末,名角兒們為答謝票友,會不計報酬地進行幾場演出,圖個節日氣氛,這便是最初的“賀歲”。梨園文化衰退後,電影接過了賀歲的棒子,擔負起大眾娛樂的重擔。

內地賀歲片概念的啟蒙,依託於港片。

早在20世紀70年代,邵氏武俠片賀歲,就已成為一個傳統。那段時期的香港電影,正處在新浪潮階段,許多資深電視人轉向電影,徐克、許鞍華,都在那個時期崛起,從產量到質量,從商業化程度到藝術化程度,堪稱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

1981年,電影人許冠文自導自演喜劇《摩登保鏢》上映,成為香港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賀歲片。

大團圓、眾星齊聚、搞笑溫馨,基本是港式賀歲片的基調。《摩登保鏢》之後,洪金寶的《福星高照》、鄭則仕的《富貴兵團》、劉鎮偉的《東成西就》等一系列影片的誕生,塑造了港式賀歲片的型別。

內地真正接觸到賀歲片,是在1995年,成龍的電影《紅番區》在內地上映,10塊錢的票價,總攬了9500萬票房,位列全年票房榜第二,排第三的是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總票房5000萬。

這對當時票房持續低迷的內地電影而言,是一記重錘。在那一年之前,甭說賀歲片了,國內電影院春節期間是閉門休業不迎客的,國內影人還沒有明確的檔期概念。

《紅番區》之後三年,成龍投入內地的賀歲片還有《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一個好人》《我是誰》,這三部賀歲片都處在全年票房榜前三甲的位置上。

“看成龍電影過大年”的印象就這樣留在了內地觀眾心中,成龍成了比年畫娃娃還準時的賀歲吉祥物。這大概也成了一個情結,埋了個伏筆,觀眾們在這裡“欠下一張電影票”。

成龍賀歲片的成功,直接刺激了“馮氏賀歲片”的誕生。1

997年歲末,內地電影人獨立攝製的《甲方乙方》上映,馮小剛、葛優的組合重新整理了喜劇形式,內地觀眾終於也有了自己的賀歲片。接下來兩年,馮小剛又拍了《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前者是票房榜第一,後者是票房榜第二,穩坐賀歲片第一把交椅。2000年歲末馮氏喜劇缺席,可那一年上映的“五大賀歲片”合起來的票房還不如馮氏的一部。其中就有張藝謀的《幸福時光》。

馮氏賀歲片這塊金字招牌也給埋了個鉤子,觀眾們在這裡“欠下第二張電影票”。

無歲可賀,我不欠你們電影票了

《不見不散》電影截圖

觀眾們“欠下的第三張電影票”,當然是星爺的。

20世紀90年代,香港賀歲市場是周星馳的天下。1991年《整蠱專家》、1992年《家有喜事》、1994年《破壞之王》、1995年《大話西遊》、1996年《大內密探零零發》、1997年《97家有喜事》、1999年《喜劇之王》。這些賀歲片,累積起了“星爺神話”,80後逢假期必看,有碟必租。

無歲可賀,我不欠你們電影票了

《喜劇之王》電影截圖

輝煌的90年代過去,接下來的十年還是馮小剛掛帥。2001年,歇了一年的馮小剛拿出了《大腕》,4300萬票房佔了賀歲片之首,全年票房第二;2003年歲末《手機》上映,全國票房5300萬,位列全年票房榜第一,只是沒想到,這部片子埋的雷,能潛伏十幾年;2004年歲末,《天下無賊》上映,貢獻了賀歲片後來者傻根王寶強……

馮小剛的賀歲滑鐵盧應該是2012年的《一九四二》,這部電影總共投了2。1億,票房3。72億,顯然跟預期有差距,上一部《非誠勿擾2》投了5000萬,票房卻有4。81億,讓馮小剛很是想不明白,第二年,他“隨隨便便”拍了《私人訂製》,第一週票房就過了3億,總票房破7億。但網友們看完,感覺:地主家裡果真沒有餘糧了。這部極似《甲方乙方》的影片,以高票房收割了觀眾欠下的第一張電影票。

在這十年間,有些東西也在變化。譬如賀歲片的概念淡化,賀歲檔概念強化。賀歲檔電影不單指有明星、搞笑、氛圍歡樂的影片,而指在賀歲檔期上映的電影。整個檔期從當年11月延續到下一年春節之後,約莫兩三個月時間。

賀歲檔電影的型別越來越豐富,這其中也包含了中國電影的一大變化——古裝商業大片代替傳統喜劇片,成為賀歲檔電影的一大型別。

2000年歲末,小成本賀歲片《幸福時光》上映後,張藝謀其實有些難受。票房撲街,說他“江郎才盡”的聲音不絕於耳。此仇不報,當然不行。兩年後的12月14日,他帶著《英雄》迴歸賀歲檔,斬獲2。48億票房,雄霸當年票房榜首,不僅更新了賀歲片的玩法,也開啟了國產商業大片時代。

《夜宴》《無極》《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七劍》……名導演們都去玩兒大片了。

也是這個十年,投資變得很瘋狂,流量變得至關重要。電影變得不像是創作,更像是拼盤。看你能拼來什麼資源,資源越好,這個瘋狂的市場越會買單。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紅利將全年票房一波接一波地推高,大盤火熱。90年代才十幾億的大盤,一天天地膨脹,單個影片過億、過十億,全年票房過百億,“唰——”就創造了歷史。

麥克·唐納說:“大眾文化的花招很簡單,就是盡一切辦法讓大夥兒高興。”

賀歲檔越來越熱鬧,影片洶湧而去,頭部大片搶佔賀歲檔已經成為規定動作,在賀歲檔最黃金的十幾年,也就是1997年至2012年,賀歲檔貢獻出了全年最佳票房,也強化了新年形式感,電影與年末氛圍鉤連得更緊密。

觀眾們欠下的第二張、第三張電影票,都在賀歲檔無一避免地被收割,有的獻給了《十二生肖》《警察故事2013》,有的獻給了《美人魚》《西遊·伏妖篇》。80後、90後急於為逝去的東西找到精神載體,一張電影票是他們付得起的價格。

那一年《爸爸去哪兒》票房大獲全勝的時候,有網友說:《爸爸去哪兒》不是打敗了電影,而是打敗了爛片。

直到2012年,《泰囧》出乎意料地捅破了天花板,以12。67億打破內地票房歷史紀錄;2018年,《紅海行動》成為賀歲檔黑馬,以36。22億成為全年票房冠軍。

不同的力量正在騷動,有什麼正在改變。

無歲可賀,我不欠你們電影票了

《紅海行動》

賀歲檔的概念外延也在繼續流變。有人說,賀歲檔正在消逝,春節檔脫離出賀歲檔成為一個獨立檔期,已經崛起。最近幾年,12月賀歲檔持續低迷,不復往日輝煌,春節檔單片票房冠軍則三年大漲400%。

尤其今年是“賀歲小年”,除了黑馬《無名之輩》和預售就破億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其他國產片並無出彩,賀歲檔星光黯淡,頭部大片都壓向了春節檔——成龍《神探蒲松齡》、周星馳《新喜劇之王》、黃渤沈騰《瘋狂的外星人》、韓寒《飛馳人生》。

春節檔替代傳統賀歲檔,成為電影的商業盛宴。但故事總是輪迴的。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製片人單佐龍在12月30日,也就是2018年的倒數第二天發了一篇文章——《“地球”的至暗時刻》,為這部文藝影片的營銷又多添了一個軌道。

“一吻跨年”,這大概是今年賀歲檔的最高潮了。以它作為2018年的結尾,形式與意義都值得記上一筆。

今年“無歲可賀”,也但願往後不再欠任何的電影票。

*部分圖片購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