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美人魚》電影評論

時間創造一切,毀滅一切,人是時間最珍視的寵兒,也是時間最喜歡的獵物。《美人魚》也罷,《阿凡達》也罷,《讓子彈飛》、《功夫熊貓》、《泰坦尼克號》、《廬山戀》、《假鳳虛凰》、《火燒紅蓮寺》……中國電影放映史中的每一部現象級影片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與趣味,也在中國電影的每一個歷史節點之中承載著重要意義,但是真正使其成為現象、引發全民觀影效應和全國討論的,都是極具研究價值和個性魅力的國人自身——是我們在成就我們,也是我們在摧毀我們,我們在與自己鬥爭的過程之中成長,在與時間的搏殺之中做著無謂又無望的抵抗和炫耀。如同《美人魚》引起的討論早就脫離電影自身一樣,關於這一“電影現象”本身的討論也應跳出“電影”的範疇,生髮至一個無垠的境地:五千年的時間,“我們”成為了“我們”,“我們”選擇了這個世界,“我們”也在決定這個世界的未來。

影評《美人魚》電影評論

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答案,因為像這樣一部大製作、高投入的電影,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十分複雜。《美人魚》這艘票房巨無霸有著太多太多的關鍵詞:大到資本、情懷、環保、致敬,小到周星馳和莫文蔚的八卦、羅志祥的裸體、張雨綺的胸和林允的黑歷史,都一股腦地被網路輿論從頭到腳事物鉅細地討論一遍,在全世界數目最龐大的自媒體們一次次地滿足了自我感動、社會批判、黑粉亂鬥和屌絲心態等心理需求之後,發現《美人魚》已經在巨大的社會討論之中成為本年度第一個電影現象。並且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的一週時間之內,它的熱度仍將持續不斷地發酵。

影評《美人魚》電影評論

電影之於我,最具魅力的是它的綜合性質——它幾乎是這世界上一切存在的總和。所以對“電影是什麼”的討論,自電影誕生以來就從未停止過,這個問題也永遠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我很喜歡蘇聯電影家愛森斯坦在他的電影理論專著《蒙太奇論》的開篇中,引用的一句高爾基的話:“一切在與人——一切為了人。”人創造了《美人魚》的奇蹟,也創造了這世界上無數的奇蹟與輝煌,《美人魚》的票房是20億,30億,還是40億,與熱衷於這世界上的一切的“自媒體”相較,總是無比地黯淡了。

影評《美人魚》電影評論

與此同時,自媒體發出的聲音將與“理智”這一網路評論的核心標準漸去漸遠。隨著《美人魚》的下線,這些聲音將如拍打在沙灘的巨浪一般,霎時間便平和如一灘死水。就連互相撕逼的粉絲也停止了爭吵,醞釀著不久之後的又一輪激烈較量——如同發生在這片古老大地上的任何事情一樣,時間永遠是最高傲的勝利者,在對世事完成了堪稱藝術式的暗殺之後,睥睨四方地隱入了喧囂之中,陰險地微笑著,等待下一次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