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滿心崇拜的父親,出軌了

在他眼中,甚至在很多人看來,父親一直都是個了不起的人。他不苟言笑、思想正直、不畏懼權威,有很多善舉。

怎麼也想不到,“出軌”這件事竟然會跟他產生了聯絡。

沒錯,這正是《追風箏的人》的主人公阿米爾的心聲。

阿米爾是一個阿富汗的富家少年,哈桑和他一起長大。可惜直到很久以後,阿米爾才知道,哈桑是父親和僕人的老婆生下的孩子。

也就是說,哈桑既是自己的僕人,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但,這個秘密卻被埋藏了多年,直到父親和哈桑都不在了。

阿米爾,是放風箏的人;而哈桑,則是追風箏的人。

1。 父母有自己的侷限性,你要學會成全自己

阿米爾的母親,死於難產,生下了阿米爾,卻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阿米爾的母親是大學老師,人品和樣貌都是一等一的好,可惜的是她死了,因為自己,所以阿米爾以為父親是恨他的。因為他就那麼輕易地,奪走了父親的“白月光”。

成長過程中父親對他的態度,更是讓他以為印證了自己的猜想。

阿米爾的父親,確實是個好人,他資助建立了託孤院,打賞街邊的流浪漢,種種善舉。整個喀布林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可惜,他算不上一個好父親。

阿米爾自出生就喪母,是吃別人的奶水長大的。作為父親,本該給阿米爾更多的關愛,但是他在阿米爾面前,他總是眉頭緊皺,很少說話。

所以,阿米爾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想得到他的認可,包括那次“鬥風箏”。

阿米爾的父親,總是對阿米爾百般嫌棄。他認為阿米爾懦弱,別的小孩欺負他,他也總是躲避,不知道反抗,而反倒是哈桑更有勇氣。

他自己喜歡足球,想讓阿米爾踢足球,可惜阿米爾不喜歡;如果不能踢足球,那麼當一個觀眾也好,可惜阿米爾連一個好的觀眾都做不了,因為完全不感興趣。

阿米爾的父親,認為阿米爾一點都不像他的兒子。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如果沒有得到,那麼這種執拗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後。

阿米爾的父親,雖然是個好人。但是,他也是有侷限性的,因為他希望兒子更“像”自己,而不是有自己的個性。

其實,阿米爾並非一無是處,他學東西很快,很會講故事,甚至會寫小說。但是,他的父親從來不看他寫的那些故事,因為那一點都不像他。

父親認為阿米爾,應該跟自己有相似的愛好或特點。

那次鬥風箏,也是因為阿米爾想要贏得父親的認可。

阿米爾,從來不是那麼聽父親話的孩子。即便是後來到了美國,考大學的時候,父親希望自己讀更賺錢的金融或醫學,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去了專科學校。

我想,阿米爾也許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或許也不是那麼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因為,他知道註定自己無法跟父親一樣勇敢,他只能“懦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顧全大局地根據別人的喜好。

終究,阿米爾還是沒有得到父親的認可。雖然,最後他成為一名作家,他也只是活在自己的喜好裡。

其實,阿米爾是幸運的。因為他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即便是沒有得到父親的認可,他也忠於自己的內心,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或許這也是後來,他能得到幸福的原因。

雖然阿米爾很多時候確實很懦弱,但是他對自己的夢想卻充滿了勇氣。就算是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他也要成全自己。

2。 做錯事不可怕,怕的是再也沒有機會承認。

阿米爾做錯了一件事,但是他卻一直試圖逃避,直到最後連承認的機會都沒有。

那一年,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阿米爾去參加了“鬥風箏”大賽,最後割斷了其他的風箏,成了最後贏的那個人。

但是,哈桑卻在去追掉落的風箏的過程中,遭遇“霸凌”。來自一個藍眼睛、高大個兒混血兒的“霸凌”,他叫阿塞夫。

哈桑最後還是被阿塞夫“侮辱”了,阿米爾看到了,卻沒有勇氣救他,膽小的逃跑了。後來,還試圖裝作不知道,可其實哈桑早就知道了。

哈桑為了得到那個風箏,為了阿米爾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可,竭盡全力保護風箏。可是阿米爾卻膽小、懦弱地不敢去反抗欺負哈桑的阿塞夫。多麼可笑!

哈桑原諒了阿米爾,可是阿米爾自己卻無法原諒自己,他甚至再也無法正常地面對哈桑。

阿米爾拿了自己的筆記本和一疊錢,放到哈桑的被子下面,然後告訴父親,哈桑偷了他的東西。

最後,哈桑和哈桑的“父親”阿里,最後離開了家。從此,阿米爾也離哈桑越來越遠。直到父親去世,拉辛汗給他打電話,他才有勇氣又回到阿富汗。

可惜,彼此的哈桑已經死了。阿米爾最後,甚至連當著哈桑的面承認錯誤的機會都沒有了。

其實,阿米爾是有很多機會承認錯誤,挽回損失的。比如,在哈桑離開家之前,再比如在父親想哈桑的時候,又或者是離開美國之前,但是他沒有。

他膽小地,連自己的錯誤都不敢承認,也最終鑄成了無法挽回的遺憾。

可悲,又可嘆。阿米爾的父親,也做錯過,但是他盡力去彌補了,去做善事來讓自己心安。可是阿米爾,確實比他父親要懦弱,如果不是拉辛汗勸導,他到最後都不會承認。

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有做錯事的時候,說出來未必不會得到原諒,但如果一直不說,最後肯定是不會得到原諒的。

做錯了事,只有勇敢承認,然後去彌補過失,才能讓它真正成為“過去”,不然可能在心裡永遠留下一道無法言明的傷痕。就像阿米爾,一直做噩夢一樣。

有時候承認錯誤,其實是對自我的救贖。

3。 真情難覓,不容辜負

整本書最讓我感嘆的,還要屬哈桑對阿米爾的情誼了。

即便是阿米爾在他遭遇霸凌的時候,逃開了,哈桑也原諒了阿米爾。他那句經典:為你,千千萬萬遍。多麼不容易,多麼真摯的情感。

之前有一次,阿米爾和哈桑遇到了阿塞夫,阿米爾又膽小的害怕了,是哈桑舉起彈弓,對準阿塞夫,才讓他們倆得到解脫。也正是這件事,造就了後來阿塞夫對哈桑的“霸凌”。

哈桑,似乎比阿米爾更像父親。他勇敢、他忠誠、他寬容,他的心是熾熱的。有這樣一個朋友,是何其的幸運。

可惜,哈桑只是僕人,在阿米爾看來還稱不上朋友。甚至,連有小夥伴來找阿米爾玩,阿米爾也從來不叫哈桑。但是,哈桑依舊熾熱,認為阿米爾是朋友。

哈桑甚至都不會懷疑阿米爾的心思,一心認為阿米爾也是這樣待他的。

這麼善良、純潔的心思,如此不易。

也許每個人都曾遇到過真摯的友誼,只是那時我們不懂,錯過了。後來懂了,卻來不及了,因為失望攢夠了總要離開。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